✔ 最佳答案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入侵中國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後以中國戰敗,聯軍佔領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陝西西安,談和後中國付出龐大賠款為終。
起因
由於民教衝突、帝后黨爭等等的因素所引起的義和團運動,以「扶清滅洋」為號召,導致中國民眾針對在華的外國人進行暴力鬥爭。而清廷政府面對義和團的態度一方面想加以利用以驅逐外國勢力,另一方面也引導民意防止禍水內引。此事為各國提供了開戰的藉口。在維護本國在華人士的權益的名義下,以趁機剝削、掠奪中國權益的目的侵略開始。
經過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
五月三十日(6月26日)上海盛宣懷見大局糜爛,電請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共商對策,與上海各國領事簽訂「東南互保章程」。
六月十八日(7月14日)聯軍攻陷天津,直隸提督聶士成陣亡。七月四日,慈禧太后命斬反義和團派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卿袁昶。
七月八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計有日軍九千人、俄軍三千五百人、英軍二千五百人、美軍二千人、法軍一千人,奧義軍僅不到百人(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拿著國旗虛張聲勢。十二日,聯軍陷楊村(天津武清)。十八日,陷通州(北京通縣),勤王軍長江水師巡視李乘衡自殺。
七月二十日(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俄軍攻東直門,日軍攻朝陽門,美軍攻東便門。俄軍與日軍面對的城牆較高,且遭遇的抵抗較強﹐各自陣亡了約100人左右。而美軍進攻的東便門城牆較低,離清軍的火力較遠。上午11時,美軍決定用梯子從城牆角邊爬上,第九步兵隊一些人帶著星條旗爬上城牆,是最先攻入外城的軍隊。雖然美軍先攻入北京外城,但被清兵的炮火壓制,難以前進。英軍中午始達北京,攻廣渠門,至下午2時許攻入。晚上9時,俄、日軍各自由東直、朝陽破門而入。
七月二十二日(8月16日)晚基本佔領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離京,珍妃投井溺斃,二十三日逃到懷來縣,下罪己詔,二十九日派奕劻和李鴻章與聯軍談和。隨後又輾轉逃亡,八月初五日至大同,十七日至太原,又逃到西安。
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
閏八月十一日(10月4日)法國向各國提出備忘錄,包括懲兇、賠款,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區駐軍、毀大沽炮台等六項要求;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12月24日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後來又加入了比利時、西班牙、荷蘭。
光緒二十七年正月,懲治義和團罪首,端親王戴漪、輔國公戴瀾,發配新疆。莊親王戴勛、右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等人自盡。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啟秀等人處斬。四月,醇親王戴灃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謝罪,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簽署了《辛丑條約》,除正約外,還有十九個附件。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