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覺得唔係!
===============================================
羊癇症又稱為癲癇(epilepsy)。
【癲癇病人的照護】
【認識癲癇】
癲癇俗稱羊癲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它是因為腦細胞不規則的過度放電而引起不定時的發作現象。
一般來說,每次發作通常持續約數十秒至3分鐘,很少超過5分鐘,由於腦部病變的原因、部位與範圍大小不同,病人的發作型態與可能出現的症狀也不同,包括有意識障礙、眼球上吊、肢體抽搐、肌肉強直、行為舉動異常、皮膚感覺異常等,藉由腦電圖可以瞭解大腦放電的狀況。
【引起癲癇的原因】
● 腦部病變或傷害:為最常見的因素
1. 頭部外傷或腦部手術後產生疤痕刺激。
2. 腦部感染:腦膜炎、腦炎、腦膿瘍等。
3. 先天性畸形:動靜脈畸形、動脈瘤、腦部先天發育障礙等。
4. 腦中風:腦血管阻塞或出血後皆可能。
5. 腦腫瘤或惡性腫瘤轉移至腦部。
6. 產傷:創傷、缺氧、週期性黃疸、出生前胎兒感染。
● 全身代謝性障礙:低血糖、內分泌失調、缺氧、電解質不平衡等。
● 部分的特異性體質: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有關係。
● 誘發因素:一旦有了癲癇,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些因素容易誘發癲癇發作,包括有發燒、喝酒、月經前後、睡眠不足、餓得太厲害、服用某些藥物等。
【癲癇的症狀】
癲癇的臨床發作形式繁多,常見的有如下類型:
(1) 全身強直 - 陣攣性發作:又稱大發作。按其發展過程可分如下三期:
● 先兆期:約半數患者有先兆,指在意識喪失前的一瞬間所出現的各種體驗。常見的先兆可為特殊感覺性的幻視、幻嗅、眩暈,一般感覺性的肢體麻木、觸電感。
● 痙攣期:繼先兆期後,隨即意識喪失,進入痙攣發作期。首先為強直性發作(強直期),表現突然尖叫一聲,跌倒在地,全身肌肉強直,上肢伸直或屈曲,手握拳,下肢伸直,頭轉向一側或後仰,眼球向上凝視。持續約一分鐘。
● 昏睡期:抽搐停止後患者進入昏睡、昏迷狀態,然後逐漸清醒,部分患者在清醒過程中有精神行為異常,表現為掙紮、拒抗、躁動不安。
(2) 失神發作:又稱小發作。通常有如下幾種類型:
● 簡單性失神發作
● 複雜性失神發作
● 肌陣攣性失神發作
● 運動不能性發作
(3) 簡單部分性發作:又稱局限性發作。是不伴有意識障礙的運動、感覺和植物神經症狀的發作。
(4) 複雜部分性發作:又稱精神運動性癲癇。系伴有意識障礙的部分性發作。其多數病例病灶在顳葉,故又稱為顳葉癲癇(發作)。
(5) 功能性部分性發作。
【癲癇發作的影響】
容易造成意外傷害,包括跌傷、摔傷、撞傷、燙傷(煮菜、燒水、油炸)、溺水(盆浴、游泳)、咬傷(舌、唇)、窒息(發作時氣管被壓迫)、吸入性肺炎(唾液吸入)等。
【癲癇的治療的原則】
(一) 去除引起癲癇的原因。
(二) 控制癲癇:定時服用抗癲癇藥物、避免引起癲癇發作的誘發因子。
【癲癇的居家照護】
(一) 癲癇發作時的處理:
1. 維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鬆開胸前衣物,給予側躺方便唾液流出,避免
嗆到。
2. 維護病人安全,將身旁硬物移開或加軟枕隔離,保護頭部預防撞傷。
3. 預防病人從床上跌落,但不可強制約束病人,以免骨折。
4. 病人若是牙關緊閉,就不要強行將嘴巴打開,以免受傷。
5. 詳細記錄病人抽搐發作時之狀態及特徵。
6. 觀察發作後有無運動、語言及意識上障礙及變化。
(二)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返家後若有癲癇發作,需記錄發作型態、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並於返診時告知醫生,以作為藥物調整的參考。
2. 維持規律的生活型態,適當的運動及休息,不攝取刺激性的食物,嚴禁飲用酒精性飲料。
3. 維持正常社交生活,但外出時避免駕車或從事登高、游泳等危險活動。
4. 仍然可以繼續工作,但避免單獨操作危險的機器。
5. 外出時身上應帶識別卡,以便發作昏迷時他人能做緊急處置。
6. 服藥相關事項:
(1) 按時服藥,千萬不可自行停藥,以免造成癲癇發作時難以控制。
(2) 定時返院抽血檢查血中藥物濃度。
(3) Dilantin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受潮凝結成塊,保存時最好用夾鍊袋或密封罐封好,以鼻胃管灌藥時不必再磨碎,多用些開水泡溶即可服用。
(4) 服藥期間若有嗜睡、記憶力變差等情形,於返診時應告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