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諸葛亮(公元181-234) ,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琅邪陽都人。因避世而躬耕南陽,隱居於隆中博覽群書,靜觀時勢,是當時期一位杰出的政治 和軍事謀略家。
劉備經徐庶推荐,親到隆中〞三顧茅廬〞,他有感於此便決定助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策,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劉備死前托孤諸葛亮輔助後主劉襌,劉襌即位後封他為武鄉侯,兼領益州牧。為了完成劉備生前統一天下的心願,他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因而平定南方。接後上表北伐,先後六出祁山,但均因碰上強敵司馬懿而無功而還。建興十二年 (公元234)八月,他積勞成疾,不幸病死于五丈原軍營之中,臨死前他把畢生絕學傳授于姜維,終年五十四歲。
〈生平〉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生長在政局動蕩、軍閥混戰的東漢末年,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十餘歲時,隨叔父南遷豫章,不久前往襄陽。叔父病逝後,隱居襄陽附近的隆中,躬耕壟畝,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跨有荊、益,聯吳抗曹的策略,幫助劉備取得荊、益,與魏、吳三分天下。 劉備稱帝於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以諸葛亮爲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修整法度,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以興復漢室爲己任。第五次北伐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郿縣西南)。諸葛亮忠貞不渝、爲政清廉、公正不阿、鞠躬盡瘁,其道德風範和光輝業績一直爲後人所景仰和傳頌。
〈教育〉
諸葛亮學識的成長,主要是到襄陽以後。當時北方大亂,中原士人大量南遷,加之劉表重視學術,優禮碩彥,襄陽人才薈萃,官學和私學的規模都很大,文獻典籍也很豐富。諸葛亮開始在劉表設立的"學業堂"學習,叔父諸葛玄病逝後,他隱居於襄陽附近的隆中,一面躬耕於壟畝,一面到襄陽遊學。在此期間,他請教於著名的學者,結識了不少青年俊傑。讀書時,他不拘於一家之言,博採衆長,觀其大略。除研習儒家經典外,還讀了不少法家、兵家、縱橫家以及道家之書。在襄陽十二年的遊學經歷,爲諸葛亮建功立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諸葛亮小時很不幸,母親在他二、三歲時就得病去世了,丟下比他大不到幾歲的哥哥諸葛瑾,以及比他略小的弟弟諸葛均,此外,還有兩個姊姊。等到諸葛亮七、八歲時,父親又離開了人世。到後來,他們姊弟幾人只有依靠叔父諸葛玄的扶助。但不幸的是,叔父不久也去世了。悲痛之餘,在襄陽郊外的隆中地帶,搭蓋一個茅廬,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這也使他增長了不少見識,被人尊敬地稱作「臥龍」。
諸葛孔明活耀的時代相當於西曆三世紀的前半,此時正值後漢內政混亂,
外戚宦官互相傾軋,最後導致崩潰和滅亡,從此進入群雄歌劇的局面。這其中以「亂世奸雄」的曹操勢力最大,最後由其穩定局面,後來由他的兒子取得皇位繼承權,建立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