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譯(三)

2007-04-08 2:04 am
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回答 (1)

2007-04-08 2:30 am
✔ 最佳答案
孟子喜歡辯論,孔子的學說由他而得以闡明,周遊列國,車轍遍布天下,最終在不獲重用中過完了一輩子;荀子堅持儒學正道,博大精深的理論得以弘揚。為了逃避讒言而跑到楚國,最終被罷免官職,老死在蘭陵。這兩位儒者,說出來的話就是經典,做出來的事就是榜樣,超出了平常的人,優秀到足以進入聖人的境界,但是他們在世的遭遇又怎樣?現在我學習雖然勤奮,卻還不是正統之學,言論雖然繁多,卻未夠握要,文章雖然奇妙,卻不切實用,德行雖然有一定修養,卻沒有好好給別人看到。尚且每月領取俸祿,每年耗費官倉糧米,兒子不會種田,妻子不懂織布,出入可騎著馬,身後跟有僕人,安安樂樂地吃飯。我謹慎地規行矩步,在陳舊的古書中抄襲一些說法。可是聖明的君主不加責罰,賢能的宰相不予貶斥,這不是很幸運嗎?我一有行動,便遭到誹謗,但是知名度也得以提高。被安置在閒散的位置,這其實是本分所應宜的。至於商量津貼補助金額的有無,計較官位品級的高低,忘記了自己的能力要和職位相稱,指責那些官長上司的錯誤,那就等於質問木工為何不用小木條做大柱,批評醫師用昌蒲來延年益壽,卻想進用沒有補益作用的豬苓。」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9: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7000051KK033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