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太陽系,還有甚麼系????

2007-04-08 12:36 am
除了太陽系,還有甚麼系????

回答 (6)

2007-04-08 12:42 am
✔ 最佳答案
太陽系——太陽和附屬的行星系統,這是最早認識的行星系統。
PSR 1257+12——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系統,最早發現的脈衝星行星系統,最早發現的多行星系外行星系統,最早發現的脈衝星多行星系統。
Upsilon Andromedae——最早發現的主序星多行星系外行星系統,發現於1999年4月。
PSR B1620-26——最早發現的聚星行星系統。
55 Cancri——已知的最大的系外行星系統(4顆行星,迄於2004年8月。40光年外有一顆伴星)[1]。
Gliese 876——最早發現的紅矮星行星系統,也是最早發現的有軌道共振現象的行星系統。
HD 69830——已發現三顆與海王星質量相當的行星和一條小行星帶,軌道都在1AU之內[2] [3]。
2M1207——第一顆被拍攝到的系外行星,最早發現的棕矮星行星系統[4]。
Cha 110913——最早發現的次恆星(substellar)行星系統,也有人認為是星際行星[5]。
2007-04-13 7:54 pm
我們的銀河(Milky Way )是一個星系也是我們居住的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徑大約為十萬光年。銀河系至少有2000億顆星及數千個星團與星雲。大約400億顆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上,四周纏繞著四隻漩臂,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隻漩臂上,大約處於離銀河系外邊緣三分之一的位置上。太陽距中心大約26,000光年。銀河系的歷史己有150億年。但銀河系和位於宇宙邊緣的一些星系,是個小星系而己。
 

從正上方俯視的銀河系呈圓盤形,而從正側面平視則呈凸透鏡形。中央突起的部分稱為「核球」(Bulge),圓盤部分稱為「銀河圓盤」(Disk)。圓盤部分可看到稱為「旋臂」的旋渦狀構造,分別命名為英仙臂、人馬臂等等。把銀河圓盤團團圍住的圓球形區域稱為「銀暈」(Halo)。
核球的直徑為3000光年。呈橢圓形,由年齡超過100億年的老年星球構成。而銀河圓盤的直徑為10萬光年,由年齡不滿100億年且重金屬含量較高星球組成,太陽系也位於此銀河圓盤上,這一帶的銀河圓盤厚約5000光年。銀暈是個直徑10萬光年的球形,分布著許多球狀星,而有些球狀星體與銀河同年齡。銀暈的外側沒有任何能用可見光看到的天體,因此被稱為「暗暈」。

 

想像的銀河系。我們的太陽系位於漩臂中的一個短徑跡中,漩臂名叫英仙臂,在遙遠的右邊。太陽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繞銀河中心運轉。
黑點是太陽的位置。銀河的範圍有十萬光年。中央黑色帶狀是銀河面拖長的雲氣及灰塵等,並非銀河系分為上下兩部分
這張 夜空的全景圖, 實際是用手畫的, 圖中7,000 顆恆星以白點標定, 而點的大小代表恆星亮度。 在圖上, 從圖中可看出, 獵戶座位在橢圖的右端邊緣, 比銀河盤面稍低, 而大、小麥哲倫星雲是右下象限裡的模糊狀斑點。
 
 
紅外線下的銀河全貌,這是由COBE衛星所拍得紅外線照片,圖中白色是恆星所顯現,紅色是星際塵埃所呈現的。
 

美國海軍天文台啟用精確量測機 ,把許多照像底板加以數位化,並製做出上面這張星圖。這張圖記錄了現在所知526,230,881顆最亮的恆星。這張全空投影最突出的特徵是橫跨中央區的亮帶,它是我們銀河系的盤面 。 暗黑塵埃帶的存在,可由它們所遮掩掉的大量恆星看出來。 銀河盤面南方的兩個大亮點,是臨近的 大、小麥哲倫星雲。
 

在上面這張假色合成影像,白色橢圓所圈住的這些天體就是高速氣體雲 (High velocity clouds, HVCs)。最近的量測數據指出,其中至少有一個氣體雲是位在我們銀河系的銀暈內,。我們可從氣體雲的元素豐存度不同來區分氣體雲 ,因此有理論推測有些HVCs原來是盤面的氣體,在超新星爆炸的推擠下,被推出銀河系。而其他的 HVCs是古老矮星系的殘骸,正在掉入我們的星系。 也因有這氣些新的物質進入才能使銀河維持住固定的恆星產生率。
2007-04-11 5:19 am
銀河系、超星系、河外星系
參考: 百科全書和有關太空的書本
2007-04-08 7:29 am
河外星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星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星系,以前称为河外星系,是除了银河系之外,由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目前已发现大约10亿个星系。银河系也只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

星系是受到重力束縛的恆星、星際氣體和塵埃、以及暗物質的大質量系統。典型的星系包含千萬至兆(107 to 1012) 顆恆星,全都環繞著共同的重力中心。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和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大部分星系的直徑距離都在數千至數十萬光年的尺度上,彼此間的距離則為數百萬光年的數量級。.

雖然理論上暗物質大約佔了星系質量的90%,但我們對這些看不見物質的本質了解的很少。一些證據顯示超重黑洞即使不是全部,也存在於絕大多數的星系核心內。

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估計在可觀測的宇宙中星系的數量超過了一千億個。

特征
星系大小差异很大。椭圆星系直径在3300光年到49万光年之间;漩涡星系直径在1.6万光年到16万光年之间;不规则星系直径大约在6500光年到2.9万光年之间。

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100万到10000亿倍之间。

星系内部的恒星在运动,而星系本身也在自转,整个星系也在空间运动。

星系具有红移现象,说明这些星系在空间视线方向上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星系在大尺度的分布上是接近均匀的;但是小尺度上来看则很不均匀。例如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组成双重星系,它们又和银河系组成三重星系。


[编辑] 詞源
星系一詞源自於希臘文中的galaxias(γαλαξίας)、kyklos galaktikos,意譯作星空中「奶狀的圓圈」。在希臘神話中,宙斯把他兒子放在一個女神的懷抱中,由女神餵奶。當時女神正在神智不清之狀態,當她一醒來時,知道她正在餵養一個不知名的孩子,結果她把孩子推開,奶汁散佈在星空中,形成星系。


[编辑] 觀測簡史
對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和其他星系的調查開始於詹姆斯·畢倪和邁克爾·馬黎·費爾德的報告書:星系天文學(Galactic astronomy )。[1]

在1610年,伽利略使用他的望遠鏡研究天空中明亮的帶狀物,也就是當時所知的銀河,並且發現它是數量龐大但光度暗淡的恆星聚集而成的。在1755年的一篇論文,伊曼紐爾·康得,借鑒更早期由托馬斯·懷特工作完成的素描圖,推測(正確的)星系可能是由數量龐大的恆星轉動體,經由重力的牽引聚集在一起,就如同我們的太陽系,只是規模更為龐大。恆星聚集成盤狀,我們由盤內透視的效果,將會看成一條在夜空中的光帶。康得也猜想某些在夜空中看見的星雲可能是獨立的星系。


羅斯勳爵在1845年的漩渦星系素描圖。在18世紀接近尾聲時,梅西爾完成了梅西爾目錄,收錄了103個明亮的星雲。不久之後,威廉·赫協爾也完成了收錄多達5,000個星雲的目錄。在1845年,羅斯勳爵建造了一架新的望遠鏡,能夠區分出橢圓星系和螺旋星系,他也在這些星雲中找到了一些獨立的點,為康得早先的說法提供了證據。但是,星雲仍未能獲得一致認同是遙遠的星系,直到1920年代早期哈柏使用新的大望遠鏡才獲得確認。哈柏分辨出螺旋星系外圍中單獨的恆星,並且辨認出其中有些是造父變星,因而可以估計出這些星雲狀天體的距離:她們的距離實在太遠,以致不可能是銀河系的一部分。在1936年,哈柏制定了現在被稱為哈柏序列,並仍被使用的星系分類法。 第一位嘗試描述銀河系的形狀和太陽位置的天文學家是威廉·赫協爾,他在1785年小心的計算天空中在不同區域的恆星數目,得到了太陽系在中心的橢圓星系的圖像,這與1920年卡普坦得到的結果非常類似,只是比較小些(直徑大約15,00秒差距)。哈洛·夏普利使用另一種不同的方法,建立在球狀星團的分布上,得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圖像:一個直徑約70,000秒差距的扁平盤狀,而且太陽在遠離中心的位置上。但兩者的分析都沒有考慮到星際塵埃在銀河盤面上造成的光線的吸收的量;一旦羅伯特·朱利葉斯·莊普勒在1930年經由研究疏散星團確定了這個作用之後,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銀河系圖樣就浮現出來了。

在1944年,亨德力克·赫爾斯特預言氫原子會輻射出21公分波長的微波,結果在1951年便發現來自星際氫原子的輻射線。這條輻射線允許對星系做更深入的研究,因為他不會被星際塵埃吸收,並且來自他的都卜勒位移能夠映射出星系內氣體的運動。這些觀測導致轉動的假定,分辨出在星系中心的棒狀結構,配合無線電望遠鏡,在其他星系的氫原子也能被追蹤到。在1970年,維拉·魯賓的研究發現星系可見的總質量(恆星和氣體)不能適當的說明星系中氣體的轉動速度。如今星系自轉問題已經用於解釋未能觀察到的大量暗物質。

從1990年代開始,哈柏太空望遠鏡提高了觀測的效益,尤其是,他確認了神祕的暗物質不可能是在星系中的暗弱小天體。哈柏深空視場,對天空的一個區域進行極長時間的曝光,提供了宇宙中可能有多達1,750億個星系的可能證據。在不可見光的光譜偵測技術上的改進(無線電望遠鏡、紅外線攝影機、X射線望遠鏡),讓人類可以見到連哈柏太空望遠鏡也看不見的其他星系。特別是,對天空中隱匿帶(天空中被銀河系遮蔽的部份)的星系巡天,揭露了相當數量的新星系。


[编辑] 星系分類
主条目:星系分類


根據哈柏分類法,星系的類型E表示橢圓星系,S是螺旋星系,SB是棒渦星系。星系主要分成三類:橢圓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對星系類型更明確與廣泛的描述會在哈柏序列的條目中敘述。因為哈柏序列是根據視覺的型態,他也許會錯過某些星系的重要特徵,例如恆星形成率(在星爆星系或活躍星系的核心)。


[编辑] 橢圓星系
主条目:橢圓星系

哈柏分類法根據橢圓星系橢率的估計進行分類,從E0,接近圓形的,到E7,非常瘦長的。這些星系,不論視線的角度是如何,都有著橢圓形的外觀。她們看似沒有任何的結構,而且相對來說星際物質的成分也很少。通常這些星系會有少量的疏散星團和少量新形成的恆星,取而代之的是老年的,與以各種不同方向環繞星系的中心,已經成熟的恆星為主。她們的一些性質類似小了許多的球狀星團。[2]

大部分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許多橢圓星系相信是經由星系的交互作用,碰撞或是合併,產生的。她們可以長成極大的體積(與螺旋星系比較)而且巨大的橢圓星系經常出現在星系群的中心區域。[3]星爆星系是星系碰撞後的結果,可能導致巨大橢圓星系的形成。[2]


[编辑] 螺旋星系
主条目:旋渦星系和棒渦星系

在螺旋星系,螺旋臂的形狀近似對數螺線,在理論上顯示這是大量恆星一致轉動造成的一種干擾模式。像恆星一樣,螺旋臂也繞著中心旋轉,但是旋轉的角速度並不是常數,這意味著恆星會穿越過螺旋臂,螺旋臂則是高密度區或是密度波。當恆星進入螺旋臂,他們會減速,因而創造出更高的密度;這就類似波將在高速公路上的車速延緩一樣。螺旋臂能被看見,是因為高密度促使恆星在此處誕生,因而螺旋臂上有許多明亮和年輕的恆星。

我們自己的星系,銀河系,有時就簡稱為銀河,是一個有巨大星系盤的棒渦星系,直徑大約三萬秒差距或是十萬光年,厚度則約為三千光年;擁有約三千億顆恆星(3×1011)和大約六千億顆太陽的質量。


[编辑] 矮星系
主条目:矮星系

儘管橢圓星系和螺旋星系是很明顯與突出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星系都是矮星系,這些微小的星系都不到銀河系百分之一的大小,只擁有數十億顆的恆星。許多矮星系可能都會環繞著單獨的大星系運轉,我們的銀河至少就有一打這樣的矮星系。矮星系依樣可以分成橢圓、螺旋和不規則。因為矮橢圓星系外觀上與大的橢圓星系有一點相似,因此她們經常被稱為矮球狀星系來取代。


[编辑] 活躍星系
主条目:活躍星系核

有部分我們觀察到的星系被分類為活躍星系,也就是說,來自星系的總能量除了恆星、塵埃和星際介質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來源。像這樣的活躍星系核的標準模型,根據能量的分佈,認為是物質掉落入位在核心區域的超重質量黑洞造成的。

以X射線的形式,輻射出高能量的星系被分類為賽弗特星系、類星體、或蠍虎BL類星體。從由核心噴發出的相對噴流發射出無線電頻率的活躍星系被分類為無線電星系。在統一場論的星系模型中,這些不同類的星系被解釋為從不同角度觀察所得到的結果。


[编辑] 大尺度結構
非常少數的星系是單獨存在的,這些通常都被認為是視場星系。許多星系和一定數量的星系之間有重力的束縛。包含有50個左右星系的集團叫做星系群,更大的包含數千個星系,橫跨數百萬秒差距空間的叫做星系集團。星系集團通常由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統治著,他的潮汐力會摧毀鄰近的衛星星系,並將質量加入星系中。超星系集團是巨大的集合體,擁有數萬個星系,其中有星系群、星系集團和一些孤單的星系;在超星系集團尺度,星系匯排列成薄片狀和細絲,環繞著巨大的空洞。在上述的尺度中,宇宙呈現出各向同性和均質。

我們的銀河是本星系群中的一員,相對來說是一個直徑大約one百萬秒差距的小星系群[來源請求]。銀河和仙女座星系是這個群中最大的兩個星系,許多其他的矮星系都是這兩個的衛星星系。[來源請求]本星系群是室女座星系集團的一部分,以室女座星系集團為中心的巨大星系群與星系集團的集合體。[4]
2007-04-08 6:21 am
樓主首先【還有甚麼系】是指什麼先,如果指的是宇宙的組成還有什麼系統的話,就是下列的答案,但在宇宙中,我們還有很多名稱是也用“系”這個名字的,如河外星系(即除了我們的銀河系外,所有的星系的統稱),行星系統(即地球和月亮,其他的行星和其衛星的系統)等等…。
宇宙的組成> 超星系團(我們的叫本超星系團) >星系團(我們的叫本星系團) >恒星系(我們的叫太陽系)>恒星(我們的叫太陽) >行星(我們的叫地球) >衛星(我們的叫月球)

2007-04-08 23:11:08 補充:
還有其他星系的資料:http://www.cc.nctu.edu.tw/~tseng327/nctu-cosmos/mid-term/nctu8.htm
參考: 自已
2007-04-08 12:40 am
銀河系
就降
參考: My style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11: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7000051KK028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