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常用字詞解釋~~~(20分)

2007-04-08 12:07 am
求文言文常用字詞解釋
愈多愈好,名詞動詞介詞代詞咩都要
thanks

回答 (2)

2007-04-08 5:01 am
✔ 最佳答案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用作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名词“蹄”在此做动词“用蹄踢”。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王”在此做使动动词“使……为王”。

名词用作副词,常与“然”(……的样子)连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聊斋志异》),名词“犬”在动词“坐”前作副词“像犬一样”。
“山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翼”在动词“临”前作副词“像翼(翅膀)一样”。

文言的特殊词序也是显著特点之一。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孰”、“何”、“悉”等置于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丘明《左传》)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缚者曷(通“何”)为者也?’”(《晏子春秋》)

与“以”连用的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

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出现的原因有作者的主观原因,如一时想不起此字;也有客观原因,如避讳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喜悦。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熙”,通“嬉”,开玩笑。

這裏還有精選的四十篇文言文,按篇名可以見到導讀與語譯:
http://literary.bioinfo.csie.ntu.edu.tw/Lists.do?selected=1&action=list&table=articles&actionTable=oringials

2007-04-09 11:11:54 補充:
上面的網址如進不去的話,請看這裏:http://literary.bioinfo.csie.ntu.edu.tw
2007-04-08 12:26 am
多謝
ㄉㄨㄛ ㄒㄧㄝˋ
鄭重致謝
多謝關照

麻煩
ㄇㄚˊ ㄈㄢˊ
煩瑣;費事
這件事真麻煩
使人費事或增加負擔

神出鬼沒
ㄕㄣˊ ㄔㄨ ㄍㄨㄟˇ ㄇㄛˋ
比喻變化巧妙迅速,或一會兒出現,一會兒隱沒,不容易捉摸
他一天到晚神出鬼沒的,不知在做些什麼?

花邊新聞
ㄏㄨㄚ ㄅㄧㄢ ㄒㄧㄣ ㄨㄣˊ
登在報章雜誌上的不重要的趣聞
他只看報紙上的花邊新聞

乾笑
ㄍㄢ ㄒㄧㄠˋ
不想笑而勉強裝著笑
他尷尬地乾笑著

細嚼慢嚥
ㄒㄧˋ ㄐㄩㄝˊ ㄇㄢˋ ㄧㄢˋ
把食物咬碎,慢慢地吞下去
她吃東西總是細嚼慢嚥,顯得很斯文

對症下藥
ㄉㄨㄟˋ ㄓㄥˋ ㄒㄧㄚˋ ㄧㄠˋ
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

繃著價兒
ㄅㄥ ㄓㄜ˙ ㄐㄧㄚˋ ㄦ˙
交易雙方在價格上相持不下

雲譎波詭
ㄩㄣˊ ㄐㄩㄝˊ ㄅㄛ ㄍㄨㄟˇ
比喻事物的變化莫測
於是大廈雲譎波詭

庶物崇拜
ㄕㄨˋ ㄨˋ ㄔㄨㄥˊ ㄅㄞˋ
初民知識閉塞,盲目崇拜自然物

張三李四
ㄓㄤ ㄙㄢ ㄌㄧˇ ㄙˋ
假設的姓名,用以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不要開先例,不然張三李四都要麻煩你了
參考: dr.eye


收錄日期: 2021-04-20 22:05: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7000051KK026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