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肉有什麼毒﹖(人類吃了會死)

2007-04-07 11:19 pm
為何 海豚 要 在肉上長毒﹖

報吃牠之仇嗎﹖

回答 (4)

2007-04-08 12:35 am
你係唔係想講河豚?


1克河豚毒素能使500人喪命,但「無毒不美味」。河豚肉之鮮美已成中國美食界之「貂禪」,越是危險,越是垂涎。宋人梅堯臣《河豚魚》詩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河豚食客由此更添「風瀟瀟易水寒」之氣概,只是他們在動筷之 前,總會先讓服務員試吃,沒倒下,才大快朵頤。東瀛食客亦有此種氣概,他
們已經研究出吃河豚的安全做法。中國人的土法是河豚肉+蘿蔔,每年春天,總倒下N個,但在中國永遠會有後繼者。

西元2000年春天,台灣南部有個人因吃河豚而昏迷不醒,十餘天後復甦,簡直是奇蹟。但是很不幸的,隨後在四月初,又有兩個小孩出事了。他們吃下包裝的魚乾零食後,一個孩子立即死亡,另一個孩子似乎也處於存活無望的境地。檢查結果顯示:他們所吃的魚乾成分,含有河豚肉。製造商唯利是圖,草菅人命,令人憤慨。

河豚是一種頭扁體圓、背黑腹白、皮粗無鱗,棲息近海多沙之處的魚類。它們的習性特徵:遇到敵人時,會吸入空氣鼓脹腹部像氣球一般,在水面上仰天漂浮。
西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法老王墓,有壁畫描繪河豚,可見某些西方民族也知道這種魚的存在。然而,英國著名的探險家庫克艦長(Captain James Cook)卻提及:在他第二次環航世界時(1774.9.8),停舶在一小島外,向土著購得怪魚。他命令隨船的博物學者繪錄備案,又吩咐烹煮怪魚助餐。可能是人類對新奇食物存有戒心,僅淺嚐即止,也因此撿回性命。
據庫克艦長的航海日誌所載:當晚他們感覺全身無力,手腳像經冰凍後又即遭受火灼般的難受,也不能分辨物體輕重。可幸於嘔吐與出汗之後,各人的體力漸漸復原。次早看到吃了魚內臟的豬已暴斃,更心有餘悸。後來,土人上船造訪,看見食剩的魚骸,神色驚惶;比劃一番,意責船長不應進食。庫克船長心想:這些土人在販魚時未曾警告,事後才虛張聲勢,是否他們本來就不喜外客,趁售魚以毒害呢?這個問題,當然是永無答案。
河豚身上含有劇毒(約為氰化鈉的一千倍),在肝臟、腸、卵巢(或睪丸)。但魚肉可食,老饕更趨之若騖。它的肉質鮮美,甚至有人認為:冒生命危險食河豚肉,也是值得的。它吸引人之處,可能是微量毒素,會使食客四肢產生麻軟感覺,通體溫暖舒適。河豚毒素,最初是由日本化學家所分離出來的。它的外文名字tetrodotoxin,是因為河豚屬於Tetraodontidae科而得名。
在日本,有專門供應河豚的美食餐館,廚師需經過政府嚴格考核,具有高超的清理有毒器官之能力及技術者,才可領取合法執照。 中了河豚毒素時,身體不適,有噁心、嘔吐現象。脣、舌、指尖都感麻痺,吞嚥和發聲發生困難。中毒深時(致死量約0.00000001克),無藥可解。受害者血壓下降,導致不能呼吸而斃命。據統計,中毒的人如能挨過9小時,大概可以復原無恙。 河豚毒素會麻痺呼吸系統,是由於阻斷神經傳遞而導致。它是藉分子內的胍基(右下圖)與神經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道上的羧基(COO),作靜電性互相吸引,其結果是有效阻塞鈉離子正常進入細胞的過程。因河豚毒素有高度選擇性,鉀離子則通道完全不受影響。使細胞內的鉀、鈉離子數量不再平衡,就會嚴重影響細胞正常功能的運作。
參考: computer
2007-04-08 12:23 am
我估你想講河豚唔係海豚, 河豚係有毒, 叫做<<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種無色針狀結晶體,屬於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其五千萬分之一,就能在30分鐘內麻醉神經,對人體的最低致死量為0.5毫克。但是這種極強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於稀醋酸中,240℃便開始炭化。在弱鹼溶液裏(以4%氫氧化鈉處理20分鐘),馬上就被破壞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在100℃加熱4小時或115℃加熱3小時,或120℃加熱30分鐘,或200℃以上加熱10分鐘,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壞,毒性消失。
2007-04-07 11:28 pm
你說的應是河豚不是海豚,河豚是魚,體積細很多,又俗稱 "咕咕魚 " ,因上釣後,會發出咕咕的聲音。


河豚體內有一種耐酸、耐高溫的生物鹼,叫做「河豚毒素」。這種河豚毒素分佈在河豚魚的肝臟、血液、皮膚以及生殖腺內,特別是在卵巢充分發育的冬季到春季之間毒性最強。人吃了這種毒素後就會神經麻痺、噁心、嘔吐、四肢發冷,最後心臟跳動和呼吸活動完全停止而死亡。河豚死的時間一長,毒汁還會從生殖腺滲入到各部分組織中去,不容易洗掉,所以死爛的河豚毒性更大。
2007-04-07 11:25 pm
好像只有河豚有毒


收錄日期: 2021-04-24 22:35: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7000051KK024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