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vs 道家

2007-04-07 7:32 pm
儒家 vs 道家有咩野分別地方?? 兩者各提倡怎樣ge 思想le~?

回答 (4)

2007-04-07 7:51 pm
✔ 最佳答案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人要有抱負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圖一統宇宙,把「自然」、「科學」和「人」、「社會」的問題建立在一個體系之下,而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呈現日漸增長的狀態,因而過去宗教的設論不斷地變成謬誤;在當時無法理解的一些基本問題上,各種宗教則做了各種編造。儒家思想關注的並非「自然」、「科學」,而是人和社會,是人類永恆的課題。

道家思想起始於春秋末期的老子,但先秦時期並沒有道家這一名稱。用「道家」一詞來概括由老子開創的這個學派是由漢初開始的。這時,道家也被稱為道德家。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曾寫過名為《論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學派概括為道德、儒、墨、名、法、陰陽六家,並闡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採,事少而功多。」漢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馬談也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給予了道家最高的評價。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家之長,同時避免了它們的短處。用來治國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漢代淮南王因謀反而自殺,謀反者使用的理論武器是黃老之學,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受到了嚴重挑戰,使道家思想逐漸走向沒落。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從此不再成為中國主流思想。之後道家思想滲透在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中,魏晉玄學是最明顯的復興思潮。

先秦各家內部,一般都可以區分出眾多派別,道家也不例外。東漢班固所作的《漢書‧藝文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種,933篇,它們大多作於先秦時期。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子、莊子、黃老學派,此外楊朱思潮可能影響了老子和莊子,同時又融會於兩者中。不同的學派之間思想重心也不同,或偏於治國,或偏於治身。司馬談所說道家,主要指黃老學派。

道家雖然學派上有所區別,但就其主旨來說是相通的:以「道」為本,自然無為,輕物重身。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這一觀點被後來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成為道家最基礎的核心。在各派之間對「道」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但在中國哲學史上,通過「道」的概念對世界萬物本源進行了第一次探討,開闢了中國討論形上學的傳統。這是道家突出貢獻之一。

「道」 與萬物的關係,就靜態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終保證,是最高的價值,是終極性的價值根源。就動態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構及其動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萬物得以相生、相續、轉化、發展的實現性原理。道家認為,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但它們在本源上是相同的,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並尊重自然界的規律,讓宇宙萬物「自足其性」。個人與社會也是共生互存關係,修道不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種適宜的方式,圖世界共同的利益。

「無為」被道家認為是「道」的重要特徵之一。它不是指不作為,而是指不經過深思熟慮,無目的地行為。「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舜帝不是無為而治的嗎?他做了什麼?只是使本人保持尊貴,令人恭敬地面對南方而已。)道家認識到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可能使行為本身產生偏差。「六親不和有孝慈。」(當我們提倡孝順、和睦的時候,家庭中的成員本身已經不坦誠、不和睦了,不然是不需要這些的。)表述類似觀點的語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根據處理問題不同,「無為」的態度即可用與政治,也可以用於修身。道家各派在堅持「無為」本質的前提中,通常給予了「無為」更豐富的內涵。

道家視生命價值重於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祿。老子強調統治者必須重身而輕名、貨。其後各個學派都提出輕物重身的觀點。而莊子,列子將「內聖」的觀點發揮到一個新的高度。

西漢史學家司馬談認為道家乃博採眾家之長而融會貫通之的最完善的學派。以精神專一、因陰陽之順、清靜無為等思想為主體,博採陰陽儒墨名法等各家之長,「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

道家有很多研究如何延長生命,並實踐延長生命方法的人。如魏伯陽、葛洪、許旌陽、呂純陽、張三丰等。他們認為經過一定方法的訓練,人對於自己的生命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所謂「長生久視」、「精神不散」、 「我命由我不由天」、「神仙也是人來做」、「盜奪天地,逆運造化」、「改形免世厄,號之為真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等等,充滿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007-04-09 1:00 am
儒家:
孔子:
倫理觀--仁者人也,仁者愛人
政治觀--
仁政:反對戰爭
禮治:規範人的外在行為
正名:各安其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法先王:效法先王舊觀
大同世界:理想世界,貧富平均
教育觀:
--有教無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孟子
人有四善端--惻隱,差惡,辭讓,是非

政治觀
--仁政
--以民為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法先王

經濟觀
--為民制產

荀子
性本惡
政治觀
--隆禮
--重法
--尊君
--法後王

宇宙觀
--非命

道家
老子
宇宙觀
--萬物本源,自然而有

政治觀
--無為而治
--小國寡民

人生觀
--知足寡慾
--崇尚自然

莊子
宇宙觀
--萬物齊一,打破對立

人生觀
--消遙自得
參考: ME
2007-04-07 7:41 pm
儒家是孔子職業,又名叫老師,道家是道士
2007-04-07 7:40 pm
「儒」的由來

  「儒」在古代指以教書相禮等為職業的人。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員,身份崇高,他們掌管教化,通習禮樂道藝。


「儒」的演變

  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會秩序崩潰,「儒」漸漸喪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間。由於他們都是掌握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家,所以還可以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以教書、相禮謀生,成為社會上最早一批從事自由職業的文化人。他們有專門的服飾,具備多元化的技能和專業,例如看風水、操辦喪事等。



儒家與儒學的形成

  儒家是先秦時期由孔子創立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學是儒家學派所持的理論觀點和思想體系。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間的「儒」,他以自己的禮制、六藝知識,傳授弟子,創立了以仁、義、禮、智為基本範疇的思想體系,教人做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他的學說在春秋時代,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學派,被稱為「儒家學派」。




























道家與道教 - 先秦道家思想

先 秦 道 家 是 種 學 術 上 的 派 別 , 並 非 宗 教 ,《 老子 》、《 莊 子 》 也 都 是 學 術 著 作 , 而 非 宗 教 經 典 , 它 們 成 為 道 教 的 思 想 理 論 來 源 之 一 是 歷 史 形 成 的 , 也 是 道 教 主 動 地 大 加 利 用 的 結 果 。 道 教 之 所 以 能 利 用 先 秦 道 家 的 思 想 作 為 其 宗 教 教 義 的 基 石 , 是 道 家 思 想 中 有 一 些 可 供 選 擇 的 因 素 。 道 家 比 較 注 重 養 生 , 其 中 有 些 思 想 便 說 到 「 長 生 」 , 如 《 老 子 》 中 有 「 穀 神 不 死 」 、 「 長 生 久 視 之 道 」 ; 《 莊 子 》 說 ﹕ 無 勞 你 的 形 , 無 搖 你 的 精 , 便 可 以 長 生 , 千 歲 厭 世 , 去 而 上 仙 , 乘 著 白 雲 , 到 達 帝 鄉 。 這 些 都 成 為 後 世 道 教 神 仙 長 生 思 想 的 理 論 依 據 。 先 秦 道 家 哲 學 的 「 道 」 具 有 神 秘 蘊 義 , 道 教 將 其 進 一 步 神 秘 化 , 把 它 人 格 神 化 , 使 之 成 為 有 意 志 、 有 感 情 的 造 物 主 , 從 而 使 道 家 哲 學 宗 教 神 學 化 。 有 學 者 認 為 , 老 莊 思 想 與 原 始 宗 教 本 有 淵 源 , 道 家 和 道 教 來 自 同 一 種 古 老 的 宗 教 根 源 , 故 二 者 關 係 極 為 密 切 , 道 教 是 道 家 思 想 的 延 伸 。 這 種 緊 密 聯 繫 正 是 先 秦 道 家 演 化 為 後 世 道 教 的 內 在 契 機 。 從 道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看 , 有 先 秦 老 莊 道 家 、 秦 漢 黃 老 道 家 、 魏 晉 玄 學 道 家 。 先 秦 道 家 成 為 道 教 教 義 的 理 論 基 礎 , 其 關 鍵 的 演 變 階 段 正 是 秦 漢 的 黃 老 道 家 。 近 人 蒙 文 通 在 《 古 學 甄 微 ‧ 道 教 史 瑣 談 》 中 指 出 : 魏 晉 以 後 老 、 莊 諸 書 入 道 教 , 後 世 道 徒 莫 不 宗 之 , 成 為 道 教 哲 學 的 精 義 所 在 , 不 可 能 捨 去 老 莊 而 談 道 教 。 先 秦 道 家 思 想 是 道 教 形 成 的 重 要 思 想 理 論 淵 源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23: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7000051KK011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