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佛教道教從來沒有發生過傷民生的事或與政治利益上的沖突?30分

2007-04-07 6:33 pm
相反其他某些宗教卻經常有教案發生! 這是佛家弟子給別人怕事膽小的原因嗎?還是有別的原因?

回答 (1)

2007-04-07 9:37 pm
✔ 最佳答案
其實歷史上佛教道教亦有被捲入政治是非中, 例如以下的" 三武一宗滅佛 "事件:

【三武一宗滅佛

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太武帝即位初期,尊崇佛教,拜玄高禪師為太子晃師,時有司徒崔浩,極崇道教,崔浩常以道教神仙之說進言於帝,又極言佛教之短,帝本不明佛教教義,遂信浩言,朝夕玩味老莊書,而將年號改為太平真君,一日帝至長安,偶入佛寺,從者見沙門室中有兵器,告於帝,帝怒而誅之,旋檢查寺內,發現藏釀具,有密室匿婦人,又積存財寶無數,崔浩乘機請帝誅沙門,破佛像,焚經卷,帝從其請,自是北地僧尼悉遭誅殺,佛像經典無復遺存,浩又恐太子日後不利於己,讒殺之,其師玄高亦坐罪,是為佛教三武一宗之厄第一武之厄。

北周武帝之滅佛
北周武帝初信佛後,因迷信識語黑衣當王,心忌沙門,信道士張賓,擬滅佛教,集沙門道士名儒於文德殿,量述三教勝劣,以定廢立。沙門道安撰二教論,謂「救形之教,教稱為外,濟神之教,教稱為內」帝問群臣,無有排斥非議者,遂作罷。六年後,帝又集佛道二教論辯,法師炫與道士張賓對衡,賓不服屈,帝親自與炫辯,亦不能使炫屈服,帝遂下詔廢佛道二教,悉令沙門還俗,實即滅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時絕跡。

唐代武帝之滅佛
唐武帝自幼即不喜佛教,及即位,奉道士趙歸真為師,又招羅浮山鄧元超人都,互相結納,與衡山道士劉元清等同媒廢除佛教,時宰相李德裕亦輔成其事,武帝遂下令破壞佛寺,除長安洛陽各四寺,地方諸州各一寺外,悉破壞之,破佛寺共四萬四千六百所。僧徒則除上寺容二千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外,悉令還俗,被還俗者有二十六萬五百人。寺之鐘磬銅像,交財政官鑄錢,鐵像以之鑄農具,時為會昌五年,世稱為會昌法難。

後周世宗之滅佛
唐佛教之鼎盛至五代時已趨於零落,五代五十餘年間,戰亂紛起,大小各宗,皆淹沒無聞,獨禪宗隱居深山,不受戰亂影響,弘傳較盛。
五代末,後周世宗,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幾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廢除無敕額之寺院三萬餘所,收購佛像鑄錢,佛經章疏大半散佚。 】

以上例子屬於佛教被迫害的情况,而佛教歷史上有否發生過不義之事呢?記憶中較少。就您的問題而言, 由微觀角度看,世上所有導人向善的宗教中,都難保所有信徒是否抱着純潔的精神目標而加入宗教團隊修行的。所以在世間的歷史上,我們必須承認所有正善的宗教都難以避免人有瑕疵的情况出現,只是視乎多少程度。有少數人會是為個人和政治利益而打著宗教旗號掩飾的,這在過去、現在、未來都難以避免。

而若撇開個人的私心因素,由宏觀的教義而言, 道家追求清靜無為;佛家講因果,修行是為提升智慧和慈悲而清除個人和眾生的業力(自渡、渡他),以求衆生不再被業力支配受苦,而到達不生不滅的涅槃之境。在佛家而言,佛是解脫了輪廻之苦的大覺者而不是至高無上的神(佛法中是沒有至高無上這個觀念的);佛法是真理,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真理依然如如不動。而對於遭遇的境况,佛教徒觀之為業力的示現,而用接受、積極面對而觀其生滅的態度處之。例如若遭遇列上述的滅佛事件,我等凡人會切身地覺得痛苦,而有智慧者則會看清是因果業力的示現而坦然面對(亦會修功德以求减輕業報),但不會逃避或反擊,因為於事無補,並反而可能直接間接地帶來更多不良後果。而事件過後,真理依然存在。即使佛教在地球上消失,佛法依然存在於宇宙間。

所以佛法並非鼓勵膽小怕事逃避,反而是教導我們要積極面對境況,以智慧慈悲的心態和方式處之。

推薦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 適合一切有興趣者作入門了解佛法之用:
http://ybamswk.cdc.net.my/ebook/faq2/
參考: 本人是佛教徒


收錄日期: 2021-04-23 16:54: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7000051KK009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