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
政治方面:
政局動盪不安:民國建立後,政局一直不穩,先有袁世凱妄圖稱帝,繼而北洋軍閥互成水火,或各自稱雄割據或爭奪中央大權,卒演成南北分裂。這種政治困局,終發為五四運動。
反日情緒高漲:日本迫使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並且在歐戰爆發時,藉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及後又與段祺瑞簽訂中日軍事協定,激發北京各大專學生舉行抗議,全國各地紛紛響應。
外交方面:
外交遭受挫折:歐戰結束,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出席巴黎和會,中方代表在會中提出收回山東權益等正義要求,唯和會偏袒日本,否決中國代表的提議。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中國,國人深表憤怒遂觸發五四運動。
社會方面:
民族自覺表現:民國建立後,國人愛國情緒日增,然國內政治卻未見改善,列強交侵仍未停止,如蘇俄逼使外蒙獨立,英國覬覦西藏,日本侵擾山東等,皆令國人敵愾同仇,民族自覺日漸增強。
國人抵制日貨:自歐戰爆發,國內工商業本有漸次發展的機會,惟日本卻乘機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嚴重影響國計民生,引起國人的不滿,抵制日貨的運動北此落彼起。3
文化方面:
文化思想趨新:西方思想的傳入,使國人認定中國的積弱,與傳統守舊迂腐的思想有關,從而提出用民主和科學救國的口號。
新文學提倡:胡適、陳獨秀等人早年提倡新文學,力主不用文言文,而以白話文作為思想溝通與知識傳授的工具,希望藉此提高國民的知識,促使國家遇向富強。
從以上各項五四運動的背景可見,五四運動入面的學校係基於愛國的思想而發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