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除了要懂得「看」書方法,其實在溫習前亦有些準備工夫必須做好,並培養成為良好習慣,才能有效令溫書時間延長及提高效率。周嘉儀稱:「長時間溫習的效用是不能否定的,要是能掌握竅門,那麼縱使溫習的時間較長,也不會有疲累的問題。」
她建議在長時間溫習前,必須:
免受干擾:同學們都習慣在同一時間做多樣事情,如講電話、網上聊天及看電視等;在溫習前,應將所有干擾事物關掉,遠離視,溫習範圍不宜放置 MP3、手提電話等。
提神氧氣:很多時同學在溫習沒多久,便會感疲倦,難以集中精神;此時不妨深呼吸 10 次,將氧氣帶入腦部,有效令腦部細胞活躍起來。
一定要明:對於不明白的知識,當然會提不起勁,甚至會因為愈看愈糊塗,而產生抗拒也不自知。所以在溫習前,應該先理清不明白的地方,並告訴自己一定會看得明白,這有效減低腦部事前的抗拒感,將注意力集中過來。
懂得自問:當看過一段文字後,要慣常自問「剛才說的是甚麼?」「內容的重點在那裏?」等等,即時指導腦部吸收並作出傳遞,這會讓自己真正加深理解內容。
減壓增集中力:溫習初期及中期,應懂得自我減壓,每在溫習完成後,應重覆剛才的呼吸法,以及多想能令自己輕鬆的事,如聽音樂或午睡,讓腦部休息,這方法用於考試前及中期特別有效,能讓考試期間提高理解能力及集中力。
周嘉儀強調:「溫習是否能發揮效用,就是看在過程中能否集中,然後懂得自我放鬆,為腦部帶來新方向,不再日想夜想都是如何『溫好書』。建議初學者應從有興趣的科目手,從中建立屬於自己的溫習方法,以及提高速度。」
讀書優勢
劉遠章則表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讀書優勢,只是我們沒有去發掘出來。現時常說的感官學習,就是說每個人的學習特質都不一樣,有人會在視覺學習上特別敏感,看過的文字或書本,都會有深刻的記憶,這是一般被視為讀書了得的例子;但事實上,除了視覺外,還有聽覺、觸覺及圖像聯想等方法,當中又會細分為更多學習法。」
這種以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為基本原則的自我優勢感官評估,可讓家長了解孩子適合那一套學習法,在考試臨近,就更應集中用正確的方法陪伴孩子溫習。他續稱:「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其特質,而在感官學習上更可能同時出現不同的特質,像同時具備視覺及聽覺,或視覺及觸覺等;但總有一項是最為突出的,家長應多觀察孩子在甚麼情況下學習能力較強,感官學習正是要發掘孩子獨有的一面。」
劉遠章特別提出,家長往往會誤以為,這些特質只適合平日學習時使用,考試臨近就應「打回原形」,採用家長認為最有效的死記硬背方式,其實在考試期間更應作好配合,溫習時才會事半功倍,以輕鬆的方式溫習,更能為孩子減減壓。
初小階段:家長可因應孩子的興趣,建立孩子學習的正確態度,不妨自製一些能迎合孩子喜好、有趣的教材,這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高小階段:要讓他們認知學習的意義,文字內容愈立體化,孩子就愈會有興趣;如將看過的一篇文字化為故事,將硬生生的內容變為充滿動感。
長遠來說,協助孩子應付考試的最佳方法是強化孩子的外在及內外學習動機。不過有了方法,還要加上策略,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在應試策略方面,陳博士提出 PRQT 模式,各位家長不妨參考一下。
Preview:事前為所學的進行瀏覽,抓重點。
Read:細心的閱讀、詳細的去了解所學內容及重組所學知識。
Question:對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進行提問,找出自己不懂及不理解的地方,並尋求答案。
Test:測試自己到底學了多少,把所學的表現出來。
鬆馳方法:提早到達試場,預先上洗手間,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閉目,把注意力放在呼吸,自然的一呼一吸,此舉對一些過敏型的孩子尤為有效。
協助孩子提升內在動機,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能力,他的強項到底在哪裏。其次是他的能力是否能承受將要面對的挑戰。以小學的科目為例,在中、英、數、常中總有一兩科是孩子較感興趣的,家長可從孩子感興趣的學科入手,集中火力協助他取得更好的成績,藉此提高他的內在動機。若孩子不愛學科也好,他總會喜歡一些術科,如:體育、音樂、美術。可惜許多時候家長會認為術科只屬等閒科目,不獨沒有鼓勵孩子發展這些才能,反而諸多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