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發明家

2007-04-06 9:14 pm
中國古代有那個發明家?發明了什麼?

回答 (4)

2007-04-08 12:08 am
其實這都是需求的問題,人的聰明,不斷地改良目前的生活需求,古代中國是文明古國,大量文獻需要記錄,由龜殼,骨塊,改良到用竹簡、用絲,用布,當發現植物的纖維可用,便改良成為紙。

有紙後,文章便大量流傳,早期是用人手抄,但發現一些凸起的物件加以墨水,可以印出圖形,於是亦用以改良成為印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在維基百科中介紹有關紙及印刷的歷史資料。



紙的定義
紙是用薄紗網將懸浮在水中的已分解的植物纖維抄起的薄層,濾除水份後從薄紗網剝離出的薄片干後而成的製品。

古埃及人莎草紙(papyrus)和中國紙的最大區別,在與莎草紙只將莎草片粘連而成,莎草纖維並未分解,纖維的排列仍然保留自然的次序;中國紙中纖維既不同於植物界纖維的有序排列,又不同於紡織品的幾何排列,而是無規交叉的排列。

歷史
古代文明曾採用過各種材料書寫文字。古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在莎草紙上書寫,古印度人用貝葉寫佛經,古近東人用野獸皮書寫,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西周銘文刻在青銅器上,秦漢陶文刻在陶器上,以後還有,刻石、竹簡、木片、絲帛等等作為過書寫的載體,但是它們各有缺點:或是太沉重,或是太昂貴,不能大量使用。 .

漢代
一般將造紙術的發明歸功於中國東漢時的宦官蔡倫。蔡倫首創用樹皮和麻頭造紙。

晉代
晉代造紙術有進一步的發展,藤被廣泛地用作造紙材料
人們開始將大批竹簡文書,騰抄到紙上。紙代替竹簡成為文字載體。
中國紙經過絲綢之路向西域傳播。

唐代
政府在江南各地設立官辦紙坊。
唐朝時雕版印刷術出現,大大刺激了紙的發展。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傳播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宋代
原料範圍擴大,竹被大量用來造紙。蜀中造紙多用麻,江浙多用嫩竹和麥莖稻稈,北方造紙用藤。[1]著名的紙張有徽州龍須紙,余杭由拳紙,溫州蠲紙,廣南梅州紙等。

印刷術

古代印刷術
在埃及發掘出來的印在紙草紙,羊皮紙上的雕版印刷品,時間上至公元900年。

雕版印刷之起源
雕版印刷最早是在中國發明的。十九世紀末曾有日本學者島田主張中國在公元6世紀的六朝就有雕版印刷,根據是北齊嚴之推《顏氏家訓》有「書本」一詞;又根據明《河汾燕閑錄》中「隋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版」一語,認為最晚在隋朝已有雕版印刷。但多數學者認為島田根據不足,主張隋朝還沒有雕版印刷﹐雕版印刷起源於唐朝。1。文獻根據有:

(唐)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造泥制底及托模泥像,或印絹紙隨處供養。」
(唐)馮贄:《雲仙散錄》:「玄裝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於四眾,每歲五馱無余。」
雕版印刷佛像在唐朝的盛行,和佛教有莫大關係,後來印刷的範圍擴大到其他經典。

(宋)朱益:《猗覺寮雜記》:「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後唐方鏤《九經》」。

畢升(?-1051年,又作畢晟),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中國古代發明家。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
參考: yy
2007-04-06 9:25 pm
蔡倫-造紙
畢昇-活字印刷
倉頡-造字
2007-04-06 9:20 pm
張衡是ㄧ位很偉大的科學家。資料如下: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國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和畫家,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

張衡出生於沒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張衡從小好學不倦,「如川之逝,不捨晝夜」(出自《史書》)。青年時代游學長安、洛陽,在併進入當時著名學府太學學習。張衡用了至少十年來研習文學,29歲時寫成著名的《東京賦》和《西京賦》,總稱《二京賦》。

張衡曾當南陽郡守的幕僚。三十多歲時(111年),張衡出仕,當過郎中、太史令、巴士司馬令和尚書,其中擔任太史令長達14年。

三十歲後,張衡開始研習天文。對天文歷算有深刻研究,著有《靈憲》﹑《靈憲圖》﹑《渾天儀圖注》﹑《算罔論》。

公元117年,張衡改進了渾儀,設計製造的利用水利推動自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混象(即渾天儀)在洛陽完工。張衡所著的《渾天儀圖注》是渾天說的代表作。

在《靈憲》中,「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指出月亮本身並不會發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陽光。「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月蝕成因。在《靈憲》中,張衡還算出了日、月的視直徑,記錄了洛陽觀察到的恆星2500顆。還測出了地球繞太陽一年所需的時間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陽嘉元年(132年),他製成世界上第一個地動儀——候風地動儀,可以準確測出地震方位,並令使官記錄地震方向地點,積累了許多可貴資料。


他採取和作為圓周率的值。

他的發明-候風地動儀:
中國古代偵測地震的儀器。由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漢順帝永建七年(132年)發明。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上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候風地動儀是世界最早的地震儀。

候風地動儀在以下八個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銅球的龍頭:

子 正北 0 度
艮 東北 45 度
卯 正東 90 度
巽 東南 135 度
午 正南 180 度
坤 西南 225 度
酉 正西 270 度
乾 西北 315 度
在各龍頭的正下方,各有一仰頭張口的青銅蟾蜍,對準龍頭。當某一方向傳來地震時,此方向的一個火龍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發出巨響,報告發生地震,其他七隻龍頭不為所動。根據口含銅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數百里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八百里飛騎報信早幾日。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0%99%E9%A2%A8%E5%9C%B0%E5%8B%95%E5%84%80&variant=zh-hk"
2007-04-06 9:20 pm
張衡)出名reason:張衡製成世界上第一個地動儀——候風地動儀
-------------------------------------------------------------------------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國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和畫家,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

張衡出生於沒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張衡從小好學不倦,「如川之逝,不捨晝夜」(出自《史書》)。青年時代游學長安、洛陽,在併進入當時著名學府太學學習。張衡用了至少十年來研習文學,29歲時寫成著名的《東京賦》和《西京賦》,總稱《二京賦》。

張衡曾當南陽郡守的幕僚。三十多歲時(111年),張衡出仕,當過郎中、太史令、巴士司馬令和尚書,其中擔任太史令長達14年。

三十歲後,張衡開始研習天文。對天文歷算有深刻研究,著有《靈憲》﹑《靈憲圖》﹑《渾天儀圖注》﹑《算罔論》。

公元117年,張衡改進了渾儀,設計製造的利用水利推動自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混象(即渾天儀)在洛陽完工。張衡所著的《渾天儀圖注》是渾天說的代表作。

在《靈憲》中,「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指出月亮本身並不會發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陽光。「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月蝕成因。在《靈憲》中,張衡還算出了日、月的視直徑,記錄了洛陽觀察到的恆星2500顆。還測出了地球繞太陽一年所需的時間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陽嘉元年(132年),他製成世界上第一個地動儀——候風地動儀,可以準確測出地震方位,並令使官記錄地震方向地點,積累了許多可貴資料。


他採取和作為圓周率的值。

------------------------------------------------------------------------------
候風地動儀

中國古代偵測地震的儀器。由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漢順帝永建七年(132年)發明。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上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候風地動儀是世界最早的地震儀。

候風地動儀在以下八個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銅球的龍頭:

子 正北 0 度
艮 東北 45 度
卯 正東 90 度
巽 東南 135 度
午 正南 180 度
坤 西南 225 度
酉 正西 270 度
乾 西北 315 度
在各龍頭的正下方,各有一仰頭張口的青銅蟾蜍,對準龍頭。當某一方向傳來地震時,此方向的一個火龍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發出巨響,報告發生地震,其他七隻龍頭不為所動。根據口含銅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數百里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八百里飛騎報信早幾日。

2007-04-06 13:22:25 補充:
畢昇畢昇是宋仁宗慶歷年間一平民百姓,靠雕刻印刷度日,然而每次看到自己雕刻的木板,印完書後便被丟棄,覺得非常心痛。常想:要是這些字能一個個拆下來,按文稿的意思重新排列,不就成了新的句子和文章了麼?

2007-04-06 13:22:43 補充:
於是,畢昇挖來膠泥,精心篩洗後用水調勻夯實,這樣的膠泥緊密細膩,又容易刻字,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將夯實的膠泥反復揉合,做成一個個長方塊,在每塊上面刻一個陽文反手字。刻好後,把這些泥字放進窯內,用火燒硬,一個個泥活字就做好了。活字做好了,就要製版。先祖找來一塊鐵板,上面鋪上一層松香和蠟之類的東西,並在四周圍上鐵框。在鐵框內按照文稿的字句、段落,將活字依次排緊。當排滿一鐵框後,就將鐵板移到火上去烤。

2007-04-06 13:22:54 補充:
由於松香和蠟粘性很強,受熱熔化變軟,冷卻後又凝固定型,所以被用來作為固定活字的粘合劑。當排好版的鐵框用火烘烤時,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加壓,把字面壓平整。冷卻後,一塊活字印版就制好了。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8: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6000051KK015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