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米洛舍維奇

2007-04-06 8:54 pm
評價米洛舍維奇對南斯拉夫種族衝突應付上之責任
plz

回答 (2)

2007-04-06 11:37 pm
✔ 最佳答案
斯洛博丹·米洛塞維奇(1941年8月20日—2006年3月11日),前南斯拉夫政治人物、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1989年—1997年)、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南聯盟)總統(1997年—2000年)、塞爾維亞社會黨創黨人和領導人(1992年—2001年)。

1984年在南共聯盟貝爾格勒市委書記史丹姆波利克升任南共聯盟塞爾維亞書記之後,米洛塞維奇接任貝爾格勒市委書記。在此期間米洛塞維奇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主義,並在學校大力推行共產主義教育。

1987年成為塞爾維亞南共聯盟總書記。在此期間有他轉向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與此同時,史丹姆波利克是塞爾維亞總統。在史丹姆波利克的遊說下,米洛塞維奇以微弱優勢在黨內選舉中當選塞爾維亞南共聯盟新一代的領導人。他羽翼漸豐之後,利用塞爾維亞人的激進民族主義,在一次電視直播的大會上令史丹姆波利克的支持者、南共聯盟貝爾格勒市委書記帕夫洛維奇下臺。史丹姆波利克在幾天之後也辭職。 1988年米洛塞維奇成為塞爾維亞總統。史丹姆波利克則在2000年被綁架,三年之後他的屍體被發現。2005年幾個前南秘密警察供認他們殺害了史丹姆波利克。

米洛塞維奇上臺後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對科索夫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的不滿問題,採取了強硬態度。他以反官僚主義為理由逐漸取消了包括黑山、伏伊伏丁那和科索夫的地方選舉出的領導人。1989年米洛塞維奇領導的塞爾維亞國民大會修改憲法,削減了伏伊伏丁那和科索夫這兩個自治省的自治權,此舉造成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共和國對自治權被削減的恐慌。1990年米洛塞維奇試圖在南共聯盟十四大上修憲以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的代表退席抗議,造成南共聯盟分裂。

1990年塞爾維亞南共聯盟改組為塞爾維亞社會黨,並賦予直選總統更大的權利。米洛塞維奇在1990年和1992年連續兩次通過直選當選塞爾維亞總統。當時正是東歐共產黨在執政的國家紛紛倒台的多事之秋。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分別選出了民族主義的總統,波赫則由一個充滿變數的三黨聯盟執政,為後來的戰爭打下了伏筆。

南斯拉夫聯盟在1991年明顯分裂為支持和反對米洛塞維奇兩派,聯邦的分崩離析在所難免。3月16日米洛塞維奇在電視上宣佈南聯盟結束。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赫隨後分別宣佈獨立。

米洛塞維奇當時的政策是「全體塞爾維亞人生活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即在那些獨立的國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決權。這一政策導致民族混居的地區產生衝突,被反對者批評為「大塞爾維亞主義」。他的肖像在塞爾維亞被到處懸掛,一時間成為繼狄托之後受人民擁戴的英雄領袖。

在米洛塞維奇和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支持下,克羅埃西亞和波赫的塞族人通過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區,引發克羅埃西亞戰爭(1991年——1995年)和波赫戰爭(1992年——1995年)。戰爭造成塞爾維亞的經濟衰退,再加上北約派出維持和平部隊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種族屠殺,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達成。在戰爭中,關於各方對平民進行種族清洗式大屠殺的指控層出不窮。1995年在波赫發生的斯雷佈雷尼察屠殺,有人懷疑是米洛什維奇控制下的塞爾維亞特種部隊所為,米洛什維奇後來因此被控犯有種族屠殺罪。

1997年7月,米洛塞維奇因任期到期,無法連任塞爾維亞總統,退而求其次競選只包括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並當選。同年科索夫自治省的叛軍「科索夫解放軍」成立。他們襲擊塞爾維亞和南聯盟的保安部隊,並殺害塞族官員和他們認定的與塞爾維亞合作的阿爾巴尼亞族和塞族人。塞爾維亞部隊和科索夫解放軍的衝突截至1998年造成數百人的死亡和上萬阿族平民的流離失所。

1999年2月6日,在北約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和科索夫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尊重南聯盟的領土完整,科索夫享有高度自治,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夫,「科索夫解放軍」解除武裝,按當地居民人口比例組成新的警察部隊維持治安,北約向科索夫派遣多國部隊保障協議實施。這個方案對雙方來說都難以接受,阿族堅持要最終走向獨立,並且不願解除武裝,南聯盟則不同意科索夫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亦反對北約部隊進駐科索夫。但是,主持談判的北約表示,這個方案的內容不許改變,必須接受,否則拒絕的一方將受到懲罰。在談判陷入僵局後曾一度休會,3月15日復會,阿族代表於18日簽署了協議,但塞爾維亞方面仍然拒絕在朗布依埃森林協議上簽字。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3月24日,北約發動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科索夫戰爭爆發。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大規模空襲,沒有能直接制止衝突雙方的暴行,還造成了500多名平民傷亡。在北約空襲的壓力下,經過俄羅斯、芬蘭等國的斡旋調停,米洛塞維奇最終妥協,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協議基本內容,同意從科索夫撤軍,由聯合國接管科索夫,允許多國部隊進駐科索夫。

由於1990年代米洛塞維奇治下的塞爾維亞捲入了三場戰爭,造成巴爾幹半島局勢的動蕩和巨大的生命損失,米洛塞維奇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巴爾幹屠夫」。


收錄日期: 2021-04-29 11:33: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6000051KK014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