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有多少年歷史?

2007-04-06 6:36 am
基督教有多少年歷史?

回答 (5)

2007-04-06 6:39 am
✔ 最佳答案
【基督教歷史】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為耶穌教三大派別之一。
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了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

天主教是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
最初僅在猶太人中宣講天國的福音,後來由他的門徒把福音推廣到希臘、
羅馬各地。初期為羅馬帝國所不容,屢遭迫害。

【西元 313三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詔書,
規定天主教為合法宗教。
至四世紀末,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是為政教合一之始。

政教合一使天主教的信仰和價值觀,隨著帝國的發展而廣布。
西方的正義、博愛、和平、人權等倫理價值,皆源於天主教的信仰,
影響西方的思想甚大。
但政教合一也有缺點,它使宗教的超然事務,受到俗世政治的干預,
導致【東正教於十一世紀】脫離羅馬教會而獨立。

中古時代因教會掌管教育,因此教會的神職人員同時是信仰及知識的領導者,
造成中古西方文化的統一性和單元性。

【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受文藝復興的影響,反對傳統和權威,
強調個人的良知和自由,認為個人可直接從聖經獲得啟示,
不必透過教會的解釋。此舉引發宗教改革運動,遂產生新教 (基督教),
是為天主教會第二次分裂。

後世以【新教】(華人稱基督教) 通稱所有脫離羅馬天主教的西方教會。
至十九、二十世紀時,則有各教派的統一運動,致力於聯合世界所有教會,
促進彼此合作。

四福音,則對耶穌的記述矛盾重重 ,從耶穌的家譜來看 ,從大衛王到基督,
《馬太》只算出 【28代】,《路加》竟多到 【43代】 ,
由此可見基督徒為了附會《舊約》預言及神化耶穌 ,
隨意為耶穌加插家譜 ,用心實在卑污。

《馬太》上說約瑟為了避免希律王的迫害 ,由伯利恒移居拿撒勒 ;
而《路加》卻說耶穌出生在拿撒勒 ,可見出基督徒為了附會彌賽亞的出生 ,
心理作祟之故也。

耶穌復活升天一事 ,乃基督教的絕大事件 ,然而《馬太》及《約翰》卻閉口不言,
好像沒有這回事似的。

** 從四福音看耶穌被神化的經過

據學者研究,《新約》四福音書中,《馬可福音》成書最早 (75-80年間),
《馬太福音》次之,《路加福音》再次,《約翰福音》最後 ,
當中前三卷福音又稱為 “對觀福音 ” ,因為它們都取材自 “Q” 資料,
《馬可福音》取材自 “Q” 資料成書後,
《馬太福音》作者手頭上應巳有了 “Q” 資料及《馬可福音》原稿 ,
四福音因之互相抄襲而成。

** “ 歷史上的耶穌 ” 與 “ 信仰上的耶穌 ”

四福音書成書時間既有先後次序之分 ,運用唯物史觀方法視之 ,
每卷福音內容當與當時社會環境有密切關聯 ,各福音之成書 ,
亦反映各時代的思想 ,當中更暗暗反映耶穌作為歷史人物 ,
出於群眾的宗教需要而被神化 ,而且越吹越神 ,越說越離真實性越遠 ,
於此我們必須區分 “ 歷史上的耶穌 ”與 “信仰上的耶穌 ”,
究竟耶穌有沒有自稱為神 ?

撇開一切信仰迷信 ,以科學角度觀之 ,歷史上的耶穌並不自稱為神 ,
由此可見,基督教相信耶穌降生為人 ,
【奧秘不在什麼上帝耶穌三位一體 ,而在於人為結果】。

天真的基督徒般認為福音書描寫的耶穌形象盡皆真實,所記語錄盡皆其
親口所說 ,其實經過現聖經學者考證 ,福音書只有小部份耶穌言論是其親口所說,
福音書是在耶穌死後 40至 70年才成書 ,
而且作者【皆沒有親身見證過】耶穌的生活 ,
始自1985的耶穌研究學會針對耶穌的真實性問題作出研究 ,
結果得出【福音書 82%都不是耶穌確實說過的話 ,
當中約翰福音的耶穌言論真實性為最低】。

原始基督教的教義 ,隨著猶太革命的失敗和不幸的增加 ,
被壓迫人民革命的願望也就愈加強烈。
他們盼望革命時機的成熟 ,革命領袖的到來 ,以便領導他們與統治階級
再進行一場決戰。因此 ,在當時 ,彌賽亞的意義是革命的。
原始基督教的耶穌 ,僅僅是受上帝之命解放人民的彌賽亞 ,是 “人子 ”,
【不是後來的 “三位一體 ”的基督】。

他們相信 ,那些在鬥爭中犧牲的領袖不會白白地死去 ,
定會憑他們的犧牲在未來的世界裏過著幸福的生活 ,
是這種復活的信仰是號召人民不畏犧牲 ,前仆後繼。

我們追溯猶太 ,基督教的思想根源 ,即能夠發現基督教完全是人類的思想產物,
它是古巴比倫 ,古埃及 ,古希臘羅馬 ,波斯等地的神話 ,原始宗教的混合物,
舉例來說 ,《聖經》的伊甸園 ,創世神話和洪水傳說乃直接取材自巴比倫 ,
考古學界已證明了希伯來祭司如何把民間傳說編纂成經書 ; 又例如《聖經》
中的末世審判 ,天堂地獄的思想則明顯受古埃及原始宗教影響 ;
至於早期教父如斐洛 ,奧利金的神學思想則揉合了柏拉圖等希臘哲學 ;
而《舊約》摩西五經的編寫則完全是祭司 ,官員爭權奪利和鬥爭的產物 ,
根據 (底本學說) ,五經由四個底本組成 ,當中充滿矛盾。

在基督徒眼中神聖的 “三位一體 ” 教義 ,原來竟是羅馬帝國的政治工具 ,
透過抬高耶穌神性 ,以平衡原始基督教的反抗精神 ,從而使基督教達到政治目的,
公元 325年的尼西亞會議 ,竟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透過強權 ,用威嚇手段而通過,
【所謂 “三位一體 ”,卻是如此的骯髒 】!

基督徒每年慶祝的聖誕節12月25日,原來只是教會為了報答羅馬帝國
將基督教奉為官方宗教的恩典 ,於是根據羅馬帝國原來所奉之太陽神的誕生日
移植到耶穌身上。
基督徒每年慶祝聖誕 ,其實正違背了十誡的中最重要的一誡。
2007-08-01 1:39 am
根本四福音書中就只有《馬太》及《路加》兩本有耶穌出生事蹟,連最早的馬可都沒有,而兩本的記載之間矛盾的嚴重(例如《馬太》版本的約瑟本來是伯利恆居民,《路加》版本的約瑟本來是拿撒勒居民),起碼有一本是捏造,再加上兩版本都與歷史不符,唯一可能性是兩本福音都是老作!

耶穌出生「記載」的兩個版本:
http://www.fail.hk/forum/viewthread.php?tid=465057

新約預言世界末日在耶穌或其門徒年代來臨
http://www.fail.hk/forum/viewthread.php?tid=543483
2007-04-06 11:28 pm
基督教發展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1.基督教發端於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1至5世紀是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的時期,是基督教從受迫害的宗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的時期,是使徒和早期教父建立基督教基本教義和神學學說的時期。這一時期常被稱為基督教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階段。
(1)耶穌創立基督教。(所以和原始宗教猶太教沒有傳承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耶穌也是猶太人而已)
(2)早期傳教與改革。耶穌十架受死後,其門徒繼續把基督教傳向希臘羅馬;保羅改革基督教教規,為把基督教推向世界掃除了由於風俗習慣而造成的嚴重障礙。基督教在希臘羅馬文化區域傳播的過程中注意吸收希臘羅馬文化,這為基督教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創造了條件。
(3)定為國教。起初,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它為國教。從此,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全境廣為傳播,整個地中海沿岸地區很快基督教化了。
(4)遷都和早期教父神學。羅馬帝國分為說希臘語的東部地區和說拉丁語的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神學家稱為「希臘教父」, 西部地區的神學家稱為「拉丁教父」。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往 「新羅馬」即君士坦丁堡(現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基督教神學思想的中心在東部。4、5世紀基督教內部有關教義的爭論和信經的擬定在東部進行。西部教會承認羅馬教會的首席權。羅馬教會從這種首席權發展出教宗(教皇)集中領導制度。東部教會不承認這種教宗制度。另外,西部地區的拉丁教父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幾乎支配了西部教會一千年,並對後來的基督教新教產生重大影響。
2.從476 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東羅馬帝國在信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的進攻下滅亡,史稱中世紀。這是基督教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是歐洲基督教化的時期,是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時期,是基督教文化與穆斯林文化既衝突又交流的時期。其中日耳曼人基督教化的過程是3-13世紀,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過程是7-15世紀。
(1)羅馬帝國的分裂。476年,羅馬帝國在內部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為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隨著東西羅馬的分裂,基督教也開始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羅馬教皇是西羅馬權力的中心,能左右王權和軍事領袖。東羅馬帝國擋住日耳曼等部族的入侵,並把它的政權一直保持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克君士坦丁堡為此。在這段期間,西部教會和東部教會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斯拉夫地區置於東部教會的影響之下,俄羅斯人和塞爾維亞人成為東部教會的信徒,但西部教會也在波蘭等地站住腳。
(2)西羅馬帝國。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加冕查理曼大帝,獨立的西羅馬帝國誕生。
(3)基督教大分裂。1054年,東部教會和西部教會互相宣佈把對方驅逐出教,標誌著西部的羅馬天主教(或公教)和東部的正教(或東正教)分道揚鑣,這種分裂一直保留至今。(所以不能把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新教)
(4)十字軍東征。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耶路撒冷落入穆斯林的控制之下。西羅馬地區的教會和國家為解放聖地耶路撒冷組織十字軍東征。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發生於1095年。總的來說,十字軍東征是一場大災難。
(5)中世紀經院神學。西羅馬的拉丁學者通過經阿拉伯文轉譯的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入瞭解這位古希臘哲學家。這是拉丁哲理神學轉變的一個契機。原先拉丁的哲理神學以柏拉圖哲學為哲理基礎,柏拉圖主義或新柏拉圖主義占主導地位,此後亞里士多德主義盛行,著重邏輯推理的經院哲學和神學誕生。原先神學家通常把信仰與理性對立起來,排斥理性,擁護信仰。此後神學家儘管主張信仰高於理性,但尋求把信仰與理性協調起來。其代表人物為安瑟倫,他提出「我相信,以便我可以理解」,以理性為基礎建構了著名的上帝存在本體論論證;托馬斯·阿奎那在《神學大全》中力圖把自然神學與啟示神學結合起來。經院哲學家和神學家所提出的上帝存在證明和自然神學體系肯定了人的理性的地位,為此後基督教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3.在14-16世紀發生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構成了基督教發展史的第三個階段。
(1)文藝復興指14 -16世紀在歐洲發生的人文主義思想文化運動。它發軔於1300年左右的意大利,後迅速波及歐洲其它國家。它通過復興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衝破中世紀的思想禁錮,為近代的到來鳴鑼開道。在哲學和神學方面,它表現為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庫薩的尼古拉通過復興希臘思想中的辯證法為德國後來的啟蒙運動和思辨的唯心主義理論開闢了道路。
(2)宗教改革運動發生於16世紀的德國、瑞士、荷蘭、北歐和英國等地,它產生出脫離天主教會的基督教新教教會。這場運動的起因和結果不單純是宗教方面的。這場運動的導火線是兜售贖罪卷。馬丁·路德1517年10月31日在維滕貝格教堂門前張貼反對兜售贖罪卷的《九十五條論綱》,揭開這場運動的序幕。(理論的根據是聖經裡面沒有贖罪券一說,而且聖經沒有說每個人的信仰必須通過教皇的允許,所以新教只是區別於以前的中世紀而已。)路德派(信義宗)是宗教改革中的溫和派,而閔采爾領導的激進派引發德國農民戰爭。德國的宗教改革迅速波及西歐其它國家。在瑞士的蘇黎世發生了茨溫利領導的改革運動,在日內瓦以加爾文為首的激進派建立市民階級共和式的長老制教會,由此產生新教加爾文派(即歸正宗或改革宗)。英國建立了獨立於羅馬教廷的英國國教會(聖公會)(這個原因是因為國王想和小老婆結成連理,但是這個始終得不到教會的允許,於是自封為王,但是這個會也只是新教的一支,實際上這個會對美國的宗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歐和北歐的宗教改革運動導致建立許多獨立於羅馬的本地教會。隨著獨立教會的建立,出現了各種信仰綱要。第一個本地教會的信仰綱要是1530年的路德宗的「奧格斯堡信綱」。基督教新教其它各派也有它們各自的信綱,其中1563年的「海德堡教義問答」在德國和荷蘭的改革宗中影響最大,並成為美國長老會的信綱。這些新教派別在許多細節問題上有分歧,如在對基督教聖餐的解釋上,茨溫利持「象徵說」,路德持「同體說」,但他們有基本的共同點。
4.宗教改革以後直至今日的基督教發展史為第四個也是尚未結束的第四個階段。
(1)殖民擴張與傳教。在近代,隨著歐洲政治勢力的擴張,基督教向外迅速傳播。歐洲列強在瓜分殖民地的時候,也把它們各自的宗教派別帶入殖民地。基督教在殖民地的傳教工作該受責難的遠遠多於該受稱頌的。
(2)本地化與普世運動。近幾十年來,基督教意識到教會本地化的重要性。歐美國家的教會意識到「對話」和「普世教會運動」的重要性,試圖通過對話消解基督教各教派間的分歧,爭取教會的再合一。「梵二」會議確立了「開放」、「現代化」、「對話」、「普世主義」的路線。世界基督教協進會是目前最大的倡導普世教會運動的基督教國際組織。雖然基督教各派及其內部的分歧和分派仍在繼續進行,但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基督教的普世運動,許多基督教的團體在尋求促進世界各派基督教的聯合方面取得共識。
(三)基督教在華史。究竟基督教是在何年最初傳入中國的,至今仍沒有定論。有確切的資料表明,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曾於唐貞觀九年(635年)傳入中國,稱「景教」。會昌五年(845年)因朝廷下詔禁絕佛教,遭波及而在中原地區中斷。天主教和聶斯脫利派又於元代傳入,通稱「也裡可溫教」或「十字教」,但流傳不廣,至元亡又中斷。明萬曆十年(1582年)天主教首先經由耶穌會傳教士再度傳入。耶穌會士利瑪竇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方面做出卓越貢獻。清康熙皇帝開始時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提供方便,但後來發生了「禮儀之爭」,大部分天主教傳教士被趕了出去。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後,沙皇派遣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士入中國。基督教新教各宗派於鴉片戰爭前後陸續傳入中國。據1997年中國國務院發佈的白皮書,中國大陸有一千萬基督教新教信徒,四百萬天主教信徒。近年來,信奉基督教的人數還在增長。
2007-04-06 6:46 am






講 義
CHINA CHURCH HISTORY
黎業文 編輯










2002年修定
© 2002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
中國教會歷史講義

學分:3
講師:黎業文

課程目的:期望透過對昔日的中國教會歷史的研究、重構和整理,瞭解今日中國教會或海外華人教會承受的傳統及背負的包袱,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中國教會/華人教會的發展方向,從而探討今日中國教會的宣教、牧養等事工。

課程大綱

引言和簡介

一. 唐朝景教,元朝也裏可溫教來華宣教的經過及其興衰
二. 明朝耶穌會的宣教策略與清初禮儀之爭
三. 基督教第四次來華與不平等條約
四. 太平天國與基督教
五. 內地開放期宣教士在華的主要路線和文化活動
六. 中國官紳的反教與教案
七. 中國基督徒的自我體認
八. 清朝後年及民國初年基督教的發展與反教浪潮
九. 五四及非基運動時期的教會
十. 抗戰國戰時期的教會
十一. 四九年後的劇變與七九年以後的恢復重整
附錄:中國教會歷史年代表



課程要求:
1.閱讀講義。
2.完成考試。(100%)


參考書目(學生不必購買,講義足夠完成考試)
1.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59。
2. 楊森富《中國教會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3. 陳健夫《基督教在華早期傳播史。香港:浸信會出版社,1972。
4.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 梁家麟《福臨中華 - 中國近代教會十講。香港:天道書樓,1995。
7. 陳健夫《近代中華基督教發展史。臺北:海天書樓,1989。
8. 湯 清《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聲出版社,1987。
9. 證主出版社《中國教會知多少。香港:證道出版社,1988。
10. 穆啟蒙《中國天主教史。臺北:光啟, 1971。
11. Latourette, K. S. A History of Ch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Taipei: Cheng Wen Pub. Co., 1975 (reprinted,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929).
12. 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5。
13. 林治平編《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7。
14. 林治平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81。
15. 李志剛《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文化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89。
16. 魏外揚《宣教事業與近代中國》。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8。
17. 丁.謝和耐《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沖擊》。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
18. 邢福增《回溯教會路》。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7。
19. 邢福增《文化適應與中國基督徒》。香港:宣道出版社,1995。
20. 林榮洪《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香港:天道書樓,1990。
21. 吳利明《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的變遷》。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1。
22. 葉仁昌《近代中國的宗教批評 - 非基運動的再思》。臺北:雅歌出版社,1987。
23. 葉仁昌《五四以後的反基督教運動》。臺北:久大出版社,1992。
24. 蕭楚輝《奮興主教會》。香港:證主出版社,1989。
25. 艾得理《他必保守》。香港:學生福音團契,1975。
26. 艾得理《中國教會長征錄》。香港:中信,1988。
27. 賴恩融《劫後餘光》。香港:種籽出版社,1977。
28. 賴恩融《風雨中的教會》。香港:中信,1988。
29. 賴恩融《萬有主宰》。香港:中信,1988。
30. 趙天恩《中共對基督教的政策》。香港:中國教會研究中心,1983。
31. 趙天恩《扶我前行》。臺北:中國福音會,1993。
32. 趙天恩《洞燭先機》。臺北:中國福音會,1993。
33. 趙天恩《靈火淬煉》。臺北:中國福音會,1993。
34. 趙天恩《中共宗教政策及三自會文件(1979-1993)》。香港:中國教會研究中心,1993。
35. 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教會發展史1949-1997》。臺北:中福,1997。
36. 李昔政《典型在夙昔》。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1989。
37. 趙君影《漫談五十年來中國的教會與政治》。臺北:中華歸主協會,1981
38. 福音證主協會《骨肉之親 - 中國大陸教會近況》。香港:福音證主,1989。
39. 梁壽華《基督教信仰與中國前景》。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94。
40. Chan Kim-KwongTowards a Contextual Ecclesiology. Hong Kong: Phototech, 1987.
41. 查時傑《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臺北:宇宙光, 1994。
42.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 1979,1996。
參考: 基督教有多少年歷史?
2007-04-06 6:41 am
【基督教歷史】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為耶穌教三大派別之一。
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了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

天主教是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
最初僅在猶太人中宣講天國的福音,後來由他的門徒把福音推廣到希臘、
羅馬各地。初期為羅馬帝國所不容,屢遭迫害。

【西元 313三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詔書,
規定天主教為合法宗教。
至四世紀末,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是為政教合一之始。

政教合一使天主教的信仰和價值觀,隨著帝國的發展而廣布。
西方的正義、博愛、和平、人權等倫理價值,皆源於天主教的信仰,
影響西方的思想甚大。
但政教合一也有缺點,它使宗教的超然事務,受到俗世政治的干預,
導致【東正教於十一世紀】脫離羅馬教會而獨立。

中古時代因教會掌管教育,因此教會的神職人員同時是信仰及知識的領導者,
造成中古西方文化的統一性和單元性。

【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受文藝復興的影響,反對傳統和權威,
強調個人的良知和自由,認為個人可直接從聖經獲得啟示,
不必透過教會的解釋。此舉引發宗教改革運動,遂產生新教 (基督教),
是為天主教會第二次分裂。

後世以【新教】(華人稱基督教) 通稱所有脫離羅馬天主教的西方教會。
至十九、二十世紀時,則有各教派的統一運動,致力於聯合世界所有教會,
促進彼此合作。

四福音,則對耶穌的記述矛盾重重 ,從耶穌的家譜來看 ,從大衛王到基督,
《馬太》只算出 【28代】,《路加》竟多到 【43代】 ,
由此可見基督徒為了附會《舊約》預言及神化耶穌 ,
隨意為耶穌加插家譜 ,用心實在卑污。

《馬太》上說約瑟為了避免希律王的迫害 ,由伯利恒移居拿撒勒 ;
而《路加》卻說耶穌出生在拿撒勒 ,可見出基督徒為了附會彌賽亞的出生 ,
心理作祟之故也。

耶穌復活升天一事 ,乃基督教的絕大事件 ,然而《馬太》及《約翰》卻閉口不言,
好像沒有這回事似的。

** 從四福音看耶穌被神化的經過

據學者研究,《新約》四福音書中,《馬可福音》成書最早 (75-80年間),
《馬太福音》次之,《路加福音》再次,《約翰福音》最後 ,
當中前三卷福音又稱為 “對觀福音 ” ,因為它們都取材自 “Q” 資料,
《馬可福音》取材自 “Q” 資料成書後,
《馬太福音》作者手頭上應巳有了 “Q” 資料及《馬可福音》原稿 ,
四福音因之互相抄襲而成。

** “ 歷史上的耶穌 ” 與 “ 信仰上的耶穌 ”

四福音書成書時間既有先後次序之分 ,運用唯物史觀方法視之 ,
每卷福音內容當與當時社會環境有密切關聯 ,各福音之成書 ,
亦反映各時代的思想 ,當中更暗暗反映耶穌作為歷史人物 ,
出於群眾的宗教需要而被神化 ,而且越吹越神 ,越說越離真實性越遠 ,
於此我們必須區分 “ 歷史上的耶穌 ”與 “信仰上的耶穌 ”,
究竟耶穌有沒有自稱為神 ?

撇開一切信仰迷信 ,以科學角度觀之 ,歷史上的耶穌並不自稱為神 ,
由此可見,基督教相信耶穌降生為人 ,
【奧秘不在什麼上帝耶穌三位一體 ,而在於人為結果】。

天真的基督徒般認為福音書描寫的耶穌形象盡皆真實,所記語錄盡皆其
親口所說 ,其實經過現聖經學者考證 ,福音書只有小部份耶穌言論是其親口所說,
福音書是在耶穌死後 40至 70年才成書 ,
而且作者【皆沒有親身見證過】耶穌的生活 ,
始自1985的耶穌研究學會針對耶穌的真實性問題作出研究 ,
結果得出【福音書 82%都不是耶穌確實說過的話 ,
當中約翰福音的耶穌言論真實性為最低】。

原始基督教的教義 ,隨著猶太革命的失敗和不幸的增加 ,
被壓迫人民革命的願望也就愈加強烈。
他們盼望革命時機的成熟 ,革命領袖的到來 ,以便領導他們與統治階級
再進行一場決戰。因此 ,在當時 ,彌賽亞的意義是革命的。
原始基督教的耶穌 ,僅僅是受上帝之命解放人民的彌賽亞 ,是 “人子 ”,
【不是後來的 “三位一體 ”的基督】。

他們相信 ,那些在鬥爭中犧牲的領袖不會白白地死去 ,
定會憑他們的犧牲在未來的世界裏過著幸福的生活 ,
是這種復活的信仰是號召人民不畏犧牲 ,前仆後繼。

我們追溯猶太 ,基督教的思想根源 ,即能夠發現基督教完全是人類的思想產物,
它是古巴比倫 ,古埃及 ,古希臘羅馬 ,波斯等地的神話 ,原始宗教的混合物,
舉例來說 ,《聖經》的伊甸園 ,創世神話和洪水傳說乃直接取材自巴比倫 ,
考古學界已證明了希伯來祭司如何把民間傳說編纂成經書 ; 又例如《聖經》
中的末世審判 ,天堂地獄的思想則明顯受古埃及原始宗教影響 ;
至於早期教父如斐洛 ,奧利金的神學思想則揉合了柏拉圖等希臘哲學 ;
而《舊約》摩西五經的編寫則完全是祭司 ,官員爭權奪利和鬥爭的產物 ,
根據 (底本學說) ,五經由四個底本組成 ,當中充滿矛盾。

在基督徒眼中神聖的 “三位一體 ” 教義 ,原來竟是羅馬帝國的政治工具 ,
透過抬高耶穌神性 ,以平衡原始基督教的反抗精神 ,從而使基督教達到政治目的,
公元 325年的尼西亞會議 ,竟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透過強權 ,用威嚇手段而通過,
【所謂 “三位一體 ”,卻是如此的骯髒 】!

基督徒每年慶祝的聖誕節12月25日,原來只是教會為了報答羅馬帝國
將基督教奉為官方宗教的恩典 ,於是根據羅馬帝國原來所奉之太陽神的誕生日
移植到耶穌身上。
基督徒每年慶祝聖誕 ,其實正違背了十誡的中最重要的一誡。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24: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5000051KK047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