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清明節的起源
(一)早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有「寒食」節,這是古代的傳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周禮「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以免天乾物燥發生火災及森林大火,後來演變為禁火一個月,徹底防患火災,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二)後來又發現人民吃一個月的寒食,有害健康,人縮短為三天,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叫「古清明」,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為寒食節。必須早上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叉叫「死節」。
(三)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於河洛漢人逐漸被胡人逼到南方,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漢人一直想打回北方故土,每年祭祖也就格外重要,尤其為了分辨「漢胡」,加強掃墓祭祖,使掃墓習俗成為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於是寒食節演變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
相傳晉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介之推則抱木而死,文公哀之,後世始有寒食之風俗,原來是一個月,後乃改為三天。但當時也不過僅有寒食而已。如《莉楚歲時記》所說的:「作乾粥」而已。直到唐代始有寒食掃墓的風氣。
清明節的意義
我們以為清明節的活動,當不止於形式上的墓祭家祭,而應由宗親長老,講述本族的源流和租先的志業,使後輩子孫能獲得充分的瞭解——慎終追遠.銘刻肺俯,並從而啟發家庭間的孝悌親情,加強宗族間的互愛聯繫,更擴大到國族的精誠團結,奮鬥不懈。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清明節相關藝術活動 [春祭][賜火][節蛋][踏青][鬥雞][拔河][鞦韆][插柳]
一、春祭
春祭---春祭在清明,科祭在重陽,此等風俗為中華民族「追思祖先」傳統的節日。該日多屬於團體行動,如家族宗族;社教單位;慈善機構,屆時均於節日內在宗親祠社或四野墳場及義葬之處,舉行「春祭」,以慰先靈。
二、賜火
賜火——「寒食」日,例不舉火,相傳為紀念介之推被焚之意,至「清明」日始可舉火。韋莊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清明的火,稱為「新火」。且皇帝並於是日舉行「清明賜火」!
三、節蛋
節蛋——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的重要,每屆該日,此俗絕不可少。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四、踏青
踏青——清明節日,婦女穿著新鞋,出行於郊原,謂之「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當此春回大地、風光明媚之際,到郊外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以解深閨之愁煩。所以,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祖之思念。一方面也是趁著大好春光郊遊一番。
五、鬥雞
鬥雞——鬥雞也是清明應節的遊戲,不過這個鬥雞是拿錢作輸贏的,如同春節賭博一樣,不宜效法。
六、拔河
拔河——據「鄉老」傳言:唐朝中宗在清明節時,命令群臣作拔河之戲,以大麻綆兩根再綁上十餘條小繩,叫他們分執一端,以力弱者為輸。延遷至今,變為大規模拔河比賽,在運動上來說,頗饒意義。
七、鞦韆
鞦韆——這是一樁很古的玩藝兒,在《天寶遺事》中曾說過「宮中至寒食節,競設鞦韆為樂,帝(指唐代玄宗)常呼為半仙之戲。」韋莊還有「滿街楊柳綠樹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因而導致清明處處玩鞦韆,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八、插柳
插柳——清明插柳之風,由(夢華錄)之所云「子推燕」中之一段來看,可知行之甚早,劉克莊的詩中也有「寂寞柴門村落裡,也隨掃柳記年華」,可見地無分城鄉,連那寂寥的山村也插上一枝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