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中國民族節日...

2007-04-06 2:36 am
我想要些中國民族節日的資料,例:漢族的節日...

字:多於20字,少於60字

至少介紹兩個民族節日!

回答 (4)

2007-04-06 2:41 am
✔ 最佳答案
西遷節



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是錫伯族的西遷節,該節是為了紀念曾進行萬里西遷往新疆屯邊的錫伯族人祖先。屆時,錫伯族人民歡聚在一起,殺牛宰羊,然後共同野餐,席間會彈起「東布林」(樂器),吹起「墨克調」(樂器),共同娛樂。還會舉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各種體育活動。







盤王節



盤王節是瑤族紀念盤王誕辰的節日,日期是農曆十月十六日。這天除祭祀盤王,男子青年還要聚集對歌、交友,俗稱「耍歌堂」,此為瑤族男女青年互相結交的一個重要節日。耍歌堂歷時三天,第一天是祭祀、遊神;第二天未婚青年男女成群湧向廣場「耍歌堂」對唱;第三天,男女老少浩浩蕩蕩將神像送回廟裡,當夜幕降臨時,鼓樂齊鳴,「耍歌堂」在歡慶的氣氛中結束。







烏米飯



農曆三月三日是畬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703/picture/1703teacher.gif
族的烏飯節。傳說唐高宗時,畬族人雷萬興,領導畬民反抗官兵。當時地凍天寒,野外只有一種名烏稔的植物。雷萬興嚐後,感到非常香甜,遂傳令大量摘食,畬軍最後更取得了勝利。後來的一個農曆三月三,雷萬興想起這些甜果,便吩咐士兵上山採摘,但當時烏稔樹剛長出綠葉,士兵只好採些樹葉與糯米一起煮。雷萬興吃罷,覺得芳香溢人,食欲大增。以後,為了紀念雷萬興領導畬軍反抗官兵的勝利,便在三月初三這天,以烏稔葉蒸米飯。



二月花炮節

花炮節是湖南、貴州、廣西毗鄰地區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因地區不同節期有異,但農曆二月舉行的較多。花炮節主要內容是搶花炮。花炮由一鐵筒製成,炮口有用絲線包紮的彩色鐵環;花炮放在鼓樓場中央,點燃花炮,一聲巨響,鐵環飛向高空,雙方隊員爭先恐後去搶,能夠將鐵環送上主席台一方為勝。花炮節是侗鄉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到節期,各族人均可組織搶炮隊來參加這項盛事。



大理三月街

三月街是雲南大理白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古代亦稱觀音市或觀音會,據載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年夏曆三月,在大理城西蒼山中和峰下舉行,這是傳說中觀音落腳的地方,屆時,白族人民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此。節日內容原是舉辦隆重的講經拜佛活動,近年已逐漸演變成物資交流會。每到會期,各族人民帶來土產、日用百貨等進行貿易,同時還舉行文藝演出和賽馬等競技表演。



青蛙節

廣西西北部紅水河上游一帶的壯族,每逢正月末、二月初子日(屬鼠日)有慶祝青蛙節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703/picture/1703knowledge.gif
的風俗。節日開始,先舉行埋青蛙的祭祀活動,接著唱青蛙歌,跳青蛙舞。舞者頭戴各種鬼神、獸犬面具,半裸身子,臉部、胳膊、大腿用藍、黑、白三色顏料畫出道道痕印。舞蹈內容豐富,舞姿古樸、豪放;觀者如雲,站滿高地山坡。從早到晚,通宵達旦地跳舞慶祝。

薩噶達瓦節
「薩噶達瓦」節,是西藏喇嘛教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圓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曆四月十五日在布達拉宮後面的龍王潭畔舉行。後逐漸演變成遊園和預祝農牧業豐收的節日。屆時,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在龍王潭畔的樹蔭下或草坪上搭起五彩繽紛的帳篷,鋪上花氈,擺上煙酒茶糖,全家小憩。青年們聚在如茵的草地上,伴隨著悠揚的旋律,盡情地載歌載舞,為節日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703/picture/1703knowledge.gif
。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到這一節日,都舉行宗教祈禱,宰牲獻祭。

在中國,有關民族每逢節日這一天,除穆斯林沐浴會禮,前往清真寺聽教長宣喻教義外,家家都走親訪友,互相祝賀。有條件的家庭還宰殺羊、牛或駱駝,招待客人,互相饋贈。在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和塔吉克等民族中,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
望果節
望果節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703/picture/1703knowledge.gif
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已有1,500多年歷史。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望果」是藏語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屆時,身穿各色藏袍、腰繫彩綢帶的藏民打著彩旗,畢恭畢敬地抬著青稞穗、麥穗紮成的豐收塔,塔上繫著潔白的哈達,敲鑼打鼓,唱著頌歌,然後吃豐盛的野餐。節日一過,便開始緊張的秋收。

吃新節
基諾族的吃新節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703/picture/1703knowledge.gif
均有吃新節的習俗。

米闊魯節
「米闊魯」是鄂溫克語的譯音,有慶豐收之意。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為期一天。每年此時,人們身穿鮮豔的節日盛裝,矯健地跨上最好的「杆馬」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703/picture/1703knowledge.gif
,揮舞著長長的套馬杆追套烈馬,套住烈馬,將馬摔倒在地,開始剪馬鬃、馬尾。入夜,青年男女環繞篝火,眾人且歌且舞。



2015-09-07 11:54 am
自從失戀後,看到路上成雙成對,就格外放閃,嘴巴瀟灑說只是少一個人來愛,但不可否認還是希望可以多多認識新的朋友,
往認真爬文3個月以上,終於找到隱藏在網路中,傳說中的李姐,
在今年3月初就預約來找,果然是口碑相傳,不做廣告的,我排第3次就遇到雙方非常有感覺的,目前是暫停排約,
李姐那邊可以暫停排約1次,會員時間可以展延拉長時間,也在這段時間可以觀察對方.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
2007-04-06 2:43 am
蒙古族的「白節」
「白節」即蒙古族的新年,亦稱「白月」。之所以稱為「白」,這與蒙古族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蒙古族年節,不管牧區還是農區的蒙古族,除夕時都要吃「手把肉」,尤其是在農區,即使在肉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也要吃一頓「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

藏曆年
藏族的新年在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大年初一天未亮,家庭主婦便從河裡背回「吉祥水」,然後喚醒全家人。每家在這天,要將青苗、羊頭等擺於佛龕茶几上,預祝新的一年人壽糧豐。初二,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還在城鄉演唱藏戲、跳鍋莊(節日舞蹈的一種)和弦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苗年
苗年一般在收穫季節以後舉行。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與小伙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其他村寨的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場去游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寨間歌聲不斷。










西遷節
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是錫伯族的西遷節,該節是為了紀念曾進行萬里西遷往新疆屯邊的錫伯族人祖先。屆時,錫伯族人民歡聚在一起,殺牛宰羊,然後共同野餐,席間會彈起「東布林」(樂器),吹起「墨克調」(樂器),共同娛樂。還會舉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各種體育活動。

盤王節
盤王節是瑤族紀念盤王誕辰的節日,日期是農曆十月十六日。這天除祭祀盤王,男子青年還要聚集對歌、交友,俗稱「耍歌堂」,此為瑤族男女青年互相結交的一個重要節日。耍歌堂歷時三天,第一天是祭祀、遊神;第二天未婚青年男女成群湧向廣場「耍歌堂」對唱;第三天,男女老少浩浩蕩蕩將神像送回廟裡,當夜幕降臨時,鼓樂齊鳴,「耍歌堂」在歡慶的氣氛中結束。

烏米飯
農曆三月三日是畬族的烏飯節。傳說唐高宗時,畬族人雷萬興,領導畬民反抗官兵。當時地凍天寒,野外只有一種名烏稔的植物。雷萬興嚐後,感到非常香甜,遂傳令大量摘食,畬軍最後更取得了勝利。後來的一個農曆三月三,雷萬興想起這些甜果,便吩咐士兵上山採摘,但當時烏稔樹剛長出綠葉,士兵只好採些樹葉與糯米一起煮。雷萬興吃罷,覺得芳香溢人,食欲大增。以後,為了紀念雷萬興領導畬軍反抗官兵的勝利,便在三月初三這天,以烏稔葉蒸米飯。
2007-04-06 2:41 am
漢族

漢族是秦漢之際在夏、商、周人融彙為華夏族體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漢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發達,在各領域名人濟濟,造詣博大精深。

人口:十億四千三佰萬

分佈:全國各地

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 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為國際通用語文之一。漢族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食俗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主食 米食和麵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穀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漢族主食的製作方法豐富多采,米麵製品,各不少於數百種。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為主,大米製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麵、?飯、湯圓、粽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麵食為主,饅頭、包子、麵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為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麵、西北、華北抻麵、四川擔擔麵、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菜肴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肴的眾多不同類型,是因為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影響。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肴類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間口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為有特色的地區性的菜肴類型,最後發展成為較有代表性的菜系。彙成漢族飲食文化的洋洋大觀。

飲料 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除酒和茶兩種主要飲料,某些水果等製品也成為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人們的飲料。

節日食品 節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著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捲,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曆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穀,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飲食中的信仰、禁忌 漢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曆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為熟則順,生則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將一切準備齊備,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之說。再如,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天忌食米飯,否則會導致穀子減產;過去在婦女生育期間的各種飲食禁忌較多。如漢族不少地區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肉,認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會生兔唇;還有的地方禁食鮮薑,因為鮮薑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腳長出六指。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1: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5000051KK033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