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病毒的分別

2007-04-05 7:30 pm
細菌和病毒的分別細菌和病毒的分別

回答 (3)

2007-04-05 7:33 pm
✔ 最佳答案
有些人分不清楚什麼是病毒,什麼是細菌?病毒是細小過細菌的東西,普通的光學顯微鏡是不可以看到它們的。它們若在細胞體外存在,形式就如同死物,只是一堆化學物,但一經進入細胞,它們就會發生變化,可以繁殖。其實,它們只是一堆化學物質,由核酸及蛋白質構成,構造是一堆核酸,由蛋白質包圍著,所以有些科學家不認為它們是生物,有些病毒入侵動物細胞,有些則進入植物的,有的則進入細菌的。不過它們非常專一,例如,植物細胞病毒對動物絕對沒有害處,動植物的病毒含有有氧核糖核酸,細菌病毒則含有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形狀很多,有的球形,有的桿形,細菌病毒則是有頭有尾的,就像UFO太空船。病毒進入細胞後,理論上,會遲早破壞該細胞,令該細胞破裂而死,令我們生病。


細菌是細胞,有細胞的構造,有細胞膜,有細胞壁,有細胞質,它們會分泌毒素,殺死寄主的細胞,令我們生病,所以與病毒大大不同。我們生病時,若是因為細菌的原固,我們可以服食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大派用場,病便會痊癒,然而,假若是因病毒引起,抗生素是沒有用的,理論上,沒有什麼好藥物能殺死它們,(反正,它們都是死物)。可是,我們亦不用太擔心,即使沒藥可醫,我們的病都會消失,因為我們身體會製造最好的藥物 - 我們的抗體。
http://syi.hkcampus.net/~syi-kc2/11iv.htm
2007-04-05 7:34 pm
細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它們多數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細胞器,比如線粒體和葉綠體。由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另一類是古菌(Archaea)。或者本類群稱作真細菌(Eubacteria),而另一類爲古細菌(Archaebacteria))。與原核生物相反,具有更複雜細胞結構的生物被稱爲真核生物(Eukaryota 或 Eukarya)。

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它們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它生物共生。很多病原體是細菌。細菌非常小,通常大小隻有0.5到5.0微米,儘管有一些直徑可達0.75毫米(硫珠菌(Thiomargarita))。細菌通常像植物和真菌一樣,具有細胞壁,但其組成不同,爲肽聚糖。很多細菌利用鞭毛運動,其結構也與其它生物不同。

-------------------- -------------------- -------------------- -------------------- -------------------- -------------------- --------
每種病毒的特性皆不同...
以下就簡述較有明幾個病毒之特性
希望對您有幫助

對於動物病毒的分類有很多方式,一般的分類方式是依其核酸的組成成分來作區分。以下就依據核酸成分來分別介紹各種RNA, DNA病毒


DNA Viruses

Adenoviruses 腺病毒

腺病毒之所以叫腺病毒是因為此病毒最早是從腺樣組織分離出來。其對淋巴腺有親和力,可以在淋巴腺中潛伏很久。這種病毒可以侵入呼吸道、腸道、結膜,在呼吸道中可以引起呼吸道的各種發炎如咽炎、枝氣管炎、肺炎。腺病毒構造上外表為20面體,且外面沒有脂質蛋白外膜,內為核醣中心外為蛋白體。其核酸組成是由三種Argigine和雙股DNA所共同組成。其分子量約為20,000,000~30,000,00 0。腺病毒依其DNA中guanine和cytosine含量的不同可以分成3組,此和腫瘤性有關。




腺病毒的結構


電子顯微鏡下的腺病毒

 


★UP★



Iridoviruses 虹彩病毒科

此病毒會在宿主體內細胞質的部位進行繁殖,因為從被虹彩病毒寄生的昆蟲體會變成特別的顏色,所以就命名此病毒為虹彩病毒。此病毒最早是1954年在Claude Rivers附近發現的,crane fly larvae (Tipula spp)因為被虹彩病毒寄生所以身體某部位出現藍色補丁狀。此病毒曾經被從無脊椎動物以及非哺乳類的脊椎動物。其大小約為直徑120 ~ 300 nm,其構造主要包括3個部分:蛋白質的外鞘、中間的脂膜、單一中心的DNA蛋白質複合體。只有部分的虹彩病毒帶有外膜。虹採病毒的基因組大小約為150 ~ 280 kbp



電子顯微鏡下的虹彩病毒


 

★UP★

 

Herpesviruses 庖疹病毒

庖疹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其中包括至少25種不同的病菌。例如:單純庖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V病毒、帶狀庖疹病毒、。庖疹病毒是許多家畜傳染病的原兇,可使豬、羊、牛、馬、雞生病。此病毒結構核酸部位為雙股DNA130-230kbp,分子量約為94,000,000 ~ 100,000,000。核酸中心外圍為蛋白體,直徑約100微公釐,由162個中空六角形及五角形蛋白小體所共同組成的20面體型。



電子顯微鏡下的庖疹病毒


 

★UP★

 


Papovaviruses 乳頭多瘤空泡病毒

此類病毒包括Papillomaviruses及Polyomaviruses兩類。其中Polyomaviruses包括有12類的病毒,此病毒是在1953年由Gross在研究leukaemia時所發現,且因為他能在很多部位造成硬的腫瘤所以就命名為多瘤病毒。Polyomaviruses不具外膜,且直徑約為 45nm。





 

電子顯微鏡下的Papillomaviruses


早在1933年時Richard Shope就從兔子的體中分離出Papillomavirus,但一直到近年來分子生物學進步,科學家們才得以成功的分離出人類的Papillomavirus (HPV),這是因為HPV不能在或體外生存的緣故。Papillomavirus是一種小病毒,不具外膜,直徑在52-55nm,共由 72 小鞘(capsomers) (包括60 個六角型及 + 12 個五角型的) 分佈在T = 7 的小格中;其基因組約為8kbp,為單股環狀DNA 。

 

★UP★


Parvoviruses 小DNA病毒

小DNA病毒是最小且最簡單的真核病毒,而且一直到60年代才被發現,會感染人類的小DNA病毒是在80年代被發現。可大約分成兩類,一類可以自己進行複製的病毒,另一類是需要依靠其他種類病毒的幫助才可以進行複製的。小DNA病毒的大小約為 直徑18-26nm ,由50%DNA和50%蛋白質所組成。其外鞘對於其穩定性有很大的幫助,在50°C下一個小時或在酸中都不會影響其活性。其核酸為單股線狀的DNA大小約為5kb



 

電子顯微鏡下的小DNA病毒


★UP★

 


Poxviruses痘病毒



痘病毒的結構


 

痘病毒其中之一包括有引起天花的病毒,牛痘苗病毒為其典型種,依其血清反應及病毒形成將其分成6亞屬,第一亞屬包括有:牛痘苗病毒、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第二亞屬包括有:接觸性傳染濃皰皮膚炎病毒。第三亞屬包括有:綿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第四亞屬則包括:機痘病毒、火雞痘病毒。第五亞屬包括:家兔纖維瘤病毒、松鼠纖維瘤病毒。第六亞屬包括:豬痘病毒、馬痘病毒、駱駝痘病毒、接觸性軟疣病毒等.......。此病毒的大小約為100*200*300微公釐。其外層為成管狀的構造的脂蛋白膜,包圍著2個不功能不清楚的側體,以及啞鈴型的核酸。核酸是由雙股DNA所組成,其分子量約為160,000,000。

牛痘病毒是第一個化學成分被研究的比較詳細的動物病毒。其病毒微粒含5%DNA、81%蛋白質、4%脂肪。



電子顯微鏡下的痘病毒


★UP★

 

 

RNA Viruses

 

Coronaviruses 冠狀病毒

1950年左右,鼻病毒(Rhinoviruse)被發現其造成感冒的一種主要的病毒,但仍然有超過一半一上的感冒病不是由鼻病毒所造成的。在1965年時, Tyrrell and Bynoe利用胚胎的帶有纖毛的氣管組織首次培養出冠狀病毒,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此病毒外圍帶有冠狀的邊飾, 所以此病毒就被稱為冠狀病毒。此冠狀病毒家族病毒包括了12種不同的病毒。

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長度約在27-31 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長的,此RNA5'端有具甲基而3'端有poly-A,其作用就像mRNA一般可以繼續轉譯出蛋白質。其結構為不規則型,直徑約為70~220微公釐,具有外膜,上有冠狀邊飾突出物,此病毒很不穩定,若存在pH值在7.2~7.7之外的溶液時就會失去活性。



 

電子顯微鏡下的冠狀病毒


 

★UP★

 

Orthomyxoviruses 正黏液病毒

"myxo&q uot;起源自希臘字--黏液(mucin,mucus),因為此病毒對許多細胞表面的重要成分具有親和力(affinility),切具有紅血球凝集(hemagglutination)的性質,所以就命名為正黏液病毒。國際病毒委員會把黏液病毒(myxovirus group)分為兩個亞屬:其中流行性感冒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亞屬,另一亞屬則稱為負黏液病毒亞屬。

正黏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股RNA,其約佔整個病毒的1%,由6個片段構成,總分子量約在200,000~400,000。依據其核醣核酸蛋白質的抗原性(ribonucleoprotein, RNP)的不同再將其分成A,B,C三型。

流行性感冒病毒中A型可以感染各種的哺乳類動物,例如人、豬、鳥、馬、雪鵰等。B型感染人類和鳥,和A型比較起來所造成的影響較小。另外還有C型,其只會感染人類,但並不會造成病徵。



 

電子顯微鏡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UP★

 

 


Paramyxoviruses 副黏液病毒



 

電子顯微鏡下的副黏液病毒


 

正黏液病毒和副黏液病毒從前為同一屬,但其實這兩類病毒有很多不同之處。副黏液病毒包括了副流行感冒病毒,其可以分為5型;腮線炎病毒;新堡病毒;又基於型態的相似把麻疹病毒、呼吸道合體病毒也列入此組。但事實上此兩種病毒不會生成神經胺酸酵素,而且其抗原結構和副流行性感冒完全不同

明白嗎?
2007-04-05 7:32 pm
細菌
細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它們多數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細胞器,比如線粒體和葉綠體。由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另一類是古菌(Archaea)。或者本類群稱作真細菌(Eubacteria),而另一類爲古細菌(Archaebacteria))。與原核生物相反,具有更複雜細胞結構的生物被稱爲真核生物(Eukaryota 或 Eukarya)。

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它們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它生物共生。很多病原體是細菌。細菌非常小,通常大小隻有0.5到5.0微米,儘管有一些直徑可達0.75毫米(硫珠菌(Thiomargarita))。細菌通常像植物和真菌一樣,具有細胞壁,但其組成不同,爲肽聚糖。很多細菌利用鞭毛運動,其結構也與其它生物不同。

歷史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βακτηριον‎,意為「小棍子」。

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aeckel, 1834-1919)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 -------------------- -------------------- -------------------- -------------
病毒
病毒是一種可以在其它生物體間傳播並感染生物體的微小生物(其實因為病毒本身不能進行新陳代謝,所以某種程度上還不能說病毒是生物),直徑約在20-400nm。有時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傳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體」或「吞噬體」來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間傳播的生物。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現在最流行的解釋是它們來源於其它寄主有機體,起源於例如質體或轉座子的。也有人認為它們是簡化了的微生物或分別起源於原始海洋的有機生物湯。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

歷史
關於病毒的記錄在西元前10世紀的中國就有天花的記錄,16世紀時也有利用鬱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來作不同花色的育種。

在濾過性病毒被發現前,詹納醫師曾在1798年以牛痘接種來免疫天花,1884年巴斯德醫師發明狂犬病疫苗,1880年代柯霍(Robert Koch)等人發現有些傳染病的檢體無法培養出細菌,可經過接種感染。

病毒於1898-1899年首次被發現,俄國科學家伊凡諾夫斯基(Iwanowski)發現將菸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濾液,以細菌無法通過的濾器過濾後,其濾液仍具有感染性,當時將此現象認為是細菌的分泌物所致,並稱之為濾過性病毒,伊凡諾夫斯基因此被稱為病毒學之父。現代病毒學研究,始於1915年F. W.特沃特和1917年F. 德雷爾發現了感染細菌的噬菌體。1940年代,人類利用電子顯微鏡首次看到病毒的型態。

1928-1950年發現可以利用雞胚胎技術培養病毒,1945-1950年間發展出組織培養技術來培養病毒。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30: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5000051KK010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