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空調巴士

請問除了在離島區,在香港還有沒有非空調巴士?

回答 (5)

2007-04-05 4:49 pm
✔ 最佳答案
香港島只有一條路線有非空調巴士

新巴 15c

15c提供中環渡輪碼頭往來花園道纜車總站的纜車接駁巴士服務

為吸引訪港遊客乘搭,新巴特意將一部十一米普通丹尼士巨鷹(DM6/JJ4786) 改裝成開蓬巴士,並髹上酒紅色車身以宣傳本線,因此本線除派出空調巴士行走外,另設該項觀光開蓬巴士,收費與空調巴士相同,2002年8月18日所有新巴普通巴士退役後,該巴士成為新巴唯一一輛在港島提供服務的普通巴士。

收費$3.20

每日
中環(渡輪碼頭)開
1000-2340

每日
花園道(纜車站)開
1015-2355

班次
15-20

開篷觀光巴士的班次約為每30分鐘一班。
於開篷觀光巴士未能提供服務期間,本路線會以單層空調巴士行走。

2007-04-08 15:54:34 補充:
15C提供中環渡輪碼頭往來花園道纜車總站的纜車接駁巴士服務,於1997年6月26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往來中環(天星碼頭)至花園道纜車站,袛於晚間提供服務,以接駁山頂纜車,同時輔助城巴日間提供服務的接駁山頂纜車免費開蓬穿梭巴士服務。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接辦,接辦初期服務仍沒有變更,直至2000年1月1日,城巴宣佈停辦往來花園道纜車站的免費開蓬穿梭巴士服務,本線便提升至每天早上至凌晨行走。 配合中環天星碼頭搬遷至七號及八號碼頭,由2006年11月12日起,本線總站由原於大會堂的舊中環(天星碼頭)遷往中環(渡輪碼頭),繼續肩負接駁山頂纜車乘客至天星小輪的任務。
參考: me+681巴士總站
2007-04-14 6:03 am
好奇怪點解唔簡答得最多巴士路線個位
2007-04-09 3:03 am
hong kong island have新巴 15c 新界區還有非空調巴士路線 is30x,31b,32,32b,32m,33a so many.you can see in kmb website. HOPE ICAN HELP YOU!!!!!!!!!!!!!!!!!!!!!
參考: www.kmb.hk
2007-04-05 6:04 pm
15C 中環(渡輪碼頭)←→花園道(纜車站)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中環渡輪碼頭往來花園道纜車總站的纜車接駁巴士服務,於1997年6月26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往來中環(天星碼頭)至花園道纜車站,袛於晚間提供服務,以接駁山頂纜車,同時輔助城巴日間提供服務的接駁山頂纜車免費開蓬穿梭巴士服務。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接辦,接辦初期服務仍沒有變更,直至2000年1月1日,城巴宣佈停辦往來花園道纜車站的免費開蓬穿梭巴士服務,本線便提升至每天早上至凌晨行走。

為吸引訪港遊客乘搭,新巴特意將一部十一米普通丹尼士巨鷹(DM6/JJ4786) 改裝成開蓬巴士,並髹上酒紅色車身以宣傳本線,因此本線除派出空調巴士行走外,另設該項觀光開蓬巴士,收費與空調巴士相同,2002年8月18日所有新巴普通巴士退役後,該巴士成為新巴唯一一輛在港島提供服務的普通巴士,過海隧道巴士 690 號線於2002年9月9日起改為全空調服務後,本線更成為唯一有普通巴士行走的港島路線。

配合中環天星碼頭搬遷至七號及八號碼頭,由2006年11月12日起,本線總站由原於大會堂的舊中環(天星碼頭)遷往中環(渡輪碼頭),繼續肩負接駁山頂纜車乘客至天星小輪的任務。

雖然本路線歷史不太長,不過山頂纜車已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詳情可參考本線資料底部。


服務時間

每日
中環(渡輪碼頭)開 每日
花園道(纜車站)開 班次(分)
1000-2340 1015-2355 15/20
開篷觀光巴士的班次約為每30分鐘一班。
班次可能會配合山頂纜車到達花園道總站的時間來調節,而不另行通知。
當山頂纜車停駛時,本路線可能隨時暫停而不另行通知。

全程行車時間10分鐘
全程行車里數1公里
常見車款:20XX(丹尼士飛鏢10.7米)、DM6 (丹尼士巨鷹十一米開蓬巴士)

收費表

空調巴士/開蓬觀光巴士
全程收費 3.20
十二歲以下小童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半價
本路線接受八達通繳費服務
於開篷觀光巴士未能提供服務期間,本路線會以單層空調巴士行走

途經街道

中環(渡輪碼頭)開,經:
民光街,民耀街,康樂廣場,干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花園道及纜車徑。

花園道(纜車站)開,經:
纜車徑,花園道,皇后大道中,畢打街,康樂廣場,民耀街及民光街。


沿途各站

 中環(渡輪碼頭)開 花園道(纜車站)開
區域 街道 車站 區域 街道 車站
0 中環 中環(渡輪碼頭) 中環七號碼頭 0 金鐘 纜車徑 山頂纜車站
1 中環 干諾道中 大會堂 1 中環 畢打街 會德豐大廈
2 金鐘 纜車徑 山頂纜車站 2 中環 民耀街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3 中環 中環(渡輪碼頭) 中環七號碼頭

山頂纜車

15C號線所接駁的山頂纜車,原來是香港第一條正式興建的鐵路。它的歷史可追溯至1881年,當時有人提議在港島興建一電車系統,唯因未有財團感興趣而擱置,但這計劃卻引伸出興建山頂纜車的計劃。最後由蘇格蘭企業家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Alexander Findlay Smith)向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Sir John Pope Hennessy)提出建議,並獲批准興建一條連接中環花園道及山頂盧峰峽的鐵路(即山頂纜車)。

1885年,山頂纜車開始興建,並由Hong Kong High Level Tramways Company 經營 , 於1888年5月30日由當時港督德輔爵士(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主持啟用儀式後正式通車,初時設有以下車站:花園道(海拔25米)總站、堅尼地道站、麥當勞道站、寶雲道站(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取消)、梅道(海拔180米)站、白加道站(海拔363 米)及山頂總站(海拔380米)。1905年,山頂纜車售予香港山頂纜車有限公司,至此經營至今。

山頂纜車初通車時,纜車只有三十個座位,由燃煤蒸汽機發動,只有三十個坐位,而且起碼一半是開放式。車就停在原位伸腳落車,車行時不小心就會跌出車外。直到1926年,始改為電力發動,車箱改為五十個位。1926年前的山頂纜車,是有分級制度的:頭等只限政府官員及山頂居民乘坐,二等乃士兵及警察專用,而一般受僱山頂住宅的工人只能坐三等。另外1908-1949年間,纜車上的首兩排座位是預留給當時的港督專用,而座位背後更設有一塊刻上「此座位留座予總督閣下」的銅牌。

戰後,山頂纜車於1948年推出設有六十二個座位的輕盈全金屬車卡,後於1959年,推出設有七十二個座位的全鋁質車身車卡,綠色的山頂纜車成為香港的標誌之一,隨著山頂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景點,原有的系統已不勝負荷,因此於1988年5月18日,纜車公司委託瑞士的 Von Roll Transport System Limited ,為纜車系統進行現代化工程,當最後一班舊式纜車(綠色)於1989年6月19日載客後,山頂纜車隨即停駛進行現代化工程,工程包括改為自動化操作、拆除舊有的架空電纜、在總站設供電路軌給纜車上使用、及改用全新製造,酒紅色車身的兩卡的纜車,載客量達一百二十人,包括二十五個企位。現代化工程於1989年8月4日完成後,山頂纜車服務於翌日重開。

經歷百載發展,山頂纜車由昔日只為山頂的高官府第的居民提供交通服務,演變至今日遊客必到的旅遊熱點;每年總載客量亦由首年的十五萬人次增至超過三百五十萬,乘客亦已普及至各階層的市民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2007-04-05 5:41 pm
^^^有^^^
15c巴士
收費$3.20

每日
中環(渡輪碼頭)開

每日
花園道(纜車站)開

班次
15-20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52: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5000051KK003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