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三種絕種/瀕臨絕種生物

2007-04-05 2:34 am
圖片.簡介和絕種的原因.不要只冩網址.先thank you 各位回答者。

回答 (4)

2007-04-05 2:38 am
✔ 最佳答案
科學家估計現在地球上有超過一百五十萬種生物品種(包括植物和動物), 有些研究估計的數目更高出二十倍。而地球上現在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包括三分之一的魚、 三分之二的小龍蝦及接近四分之三的蚌類動物。

現在有很多名詞是用來形容生物接近絕種的情況, 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或誤解它們的意思和分別。

若一品種被列入'受威脅'品種,代表牠是屬於'野生環境中絕種'、 '瀕危絕種'、'瀕臨絕種'或'易受傷害'的組別中。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每隔四年便會發表一次保育報告。 以下將會就'絕種'、'瀕危絕種'、'瀕臨絕種'和'易受傷害'的定義作一討論。

'絕種': 若一品種於沒有理由懷疑的情況下,最後一個個體也死去,這品種便稱為'絕種'。

'瀕危絕種'、'瀕臨絕種'和'易受傷害': 這三個種別也是用來形容一個面臨絕種危機的品種, 它們的不同處在於面臨絕種危機的程度。'瀕危絕種'和'易受傷害'分別是面臨最高和最低危機的組別。 面臨絕種危機的程度取決於種群大小、生境大小及成熟個體的數量。大致上,如以上三個參數低, 那物種便面臨較高的絕種危機。
最近科學家估計地球上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
西伯利亞老虎、南方水獺、 雪豹、綠色豬籠草只是數以千種瀕臨絕種品種的其中例子。
很多動物正瀕臨絕種。蘇門答臘島老虎是其中的一種。 這些老虎是隱伏的捕食者,牠們埋伏在水洞附近等待獵物的出現,然後進行捕殺。牠們是老虎中最小的, 只有250磅(大約110公斤),是堂兄弟西班牙老虎的一半。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已將蘇門答臘島老虎的數目減少至瀕臨絕種的程度。 現在只有大約250至400隻的野生蘇門答臘島老虎。
黑猩猩也同樣瀕臨絕種。 黑猩猩的基因和人有百分之九十八是一樣的,比牠們和大猩猩的相似的程度還大。 黑猩猩現在仍然可以在一些茂盛的森林和中西非洲一些無人居住地區找到。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大大威脅牠們剩下的數目。 研究人員估計現在只有大約十五萬頭野生黑猩猩。
黑臉琵鷺是其中一種在香港出現的瀕危鳥類。 二零零零年所錄得的全球數目約為七百隻,該年約有其中三分一的黑臉琵鷺停留香港的米埔過冬。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025b.gif

黑 臉 琵 鷺 是 大 型 涉 禽 , 身 上 長 滿 白 色 羽 飾 , 鳥 喙 形 狀 獨 特 , 成 匙 狀 , 又 似 琵 琶 , 臉 呈 黑 色 , 皮 膚 裸 露 , 因 而 得 名 。 體 長 約 76厘 米 , 約 重 一 公 斤 。
黑 臉 琵 鷺 屬 「瀕 危 」 物 種 , 意 謂 「物 種 有 絕 種 的 危 險」 。
估 計 現 時 全 球 物 種 數 目 約 1,000 隻 。
冬 季 在 朝 鮮 、 日 本 以 至 北 越 沿 岸 一 帶 出 現 , 主 要 越 冬 地 在 台 灣 的 曾 文 溪 口 ( 最 高 紀 錄 找 到 363 隻 ) 及 香 港 的 米 埔 及 后 海 灣 內 灣 拉 姆 薩 爾 濕 地 ( 最 高 紀 錄 找 到 165 隻 ) 。 少 數 ( 1-20 隻 ) 在 其 他 沿 岸 地 點 出 現 。
至 今 僅 在 朝 鮮 半 島 西 岸 的 岩 島 發 現 牠 們 的 繁 殖 地 , 約 有 30個 繁 殖 配 對 在 島 上 出 現 。
黑 臉 琵 鷺 主 要 以 沿 岸 淺 水 地 帶 的 魚 蝦 為 食 糧 。 東 亞 大 部 份 的 沿 岸 地 區 承 受 稠 密 人 口 及 工 農 業 活 動 帶 來 的 重 大 壓 力 , 導 致 生 境 地 破 壞 及 污 染 。 台 灣 的 曾 文 溪 口 正 面 臨 重 要 的 工 業 計 劃 威 脅 , 而 香 港 后 海 灣 所 承 受 的 壓 力 也 逐 漸 增 加 。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_blackface.jpeg


黑 臉 琵 鷺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017b.gif

人 類 酷 愛 各 種 海 洋 生 物 , 因 此 難 以 漠 視 不 斷 惡 化 的 污 染 問 題 , 污 染 持 續 加 劇 , 對 人 類 食 用 的 海 洋 生 物 構 成 嚴 重 威 脅 。 差 不 多 所 有 污 染 物 也 來 自 陸 地 , 部 份 直 接 由 雨 水 沖 入 海 洋 , 部 份 由 人 類 蓄 意 拋 棄 或 經 排 污 渠 排 入 海 中 。 少 部 份 來 自 船 隻 , 如 清 洗 儲 油 庫 排 出 的 污 水 。
海 洋 污 染 肆 虐 全 球 , 其 中 以 香 港 的 污 染 問 題 尤 其 嚴 峻 , 僅 超 過 1,000 平 方 公 里 的 面 積 上 住 有 逾 700 萬 居 民 , 成 為 問 題 的 癥 結 所 在 。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_spec_1.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_eb97.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_ef97.jpeg



中 華 白 海 豚 &a mp;n bsp;

夏 威 夷 的 座 頭 鯨 &a mp;n bsp; & ;nbs p;

鯨 魚 的 尾 部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014b.gif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種鯨類品種之一;為統一起見,各地學者都稱牠們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學名為Sousa chinensis),而「中華白海豚」只是香港及中國居民給牠們的本地稱號。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殺人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牠們以及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像狗、猴子和人類一樣能夠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原居民,牠們在香港水域出現可能比我們的袓先還早。於一六三七年,中華白海豚首次於西方文獻出現,當時探險家彼得‧文地詳細描述珠江口的白海豚。此外牠們在我國清朝的文獻亦有所記載。除了中華白海豚,江豚是另一種本地常見的鯨類,牠們全年均在香港及鄰近水域生活。
過去,除了澳洲及南非的種群,中華白海豚在其他地方的資料甚少。由於這海豚在各地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大家開始關注牠們,並在各地展開研究,其中包括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婆羅洲、新加坡、莫深比克、越南及中國的香港、珠江口、廈門港及北部灣。香港一直沒有中華白海豚的研究或記錄,直至一九七三年,漁農處(即現時的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式搜集中華白海豚擱淺的資料,並加以記錄。為瞭解赤角新機場工程對中華白海豚所帶來的影響,香港政府資助了數項研究項目,研究內容包括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分佈及數目,個別海豚的活動範圍、行為、習性及生活周期等。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wd_a.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fish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fish3



可愛的中華白海豚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017b.gif

香 港 共 錄 得 21 種 蝙 蝠 。 普 通 伏 翼 Pipistrellus abramus 的 分 佈 範 圍 廣 泛 , 是 最 常 見 的 品 種 , 其 餘 大 部 份 較 稀 有 或 本 港 只 有 少 量 分 佈 。 香 港 的 蝙 蝠 資 料 匱 乏 , 仍 有 待 研 究 。 舉 例 來 說 , 香 港 曾 錄 得 水 鼠 耳 蝠 及 黑 鬚 墓 蝠 兩 個 新 品 種 ; 此 外 , 「 消 失 」 了 好 些 日 子 的 棕 果 蝠 及 皺 唇 犬 吻 蝠 也 再 度 在 港 出 現 。 21 個 本 地 蝙 蝠 品 種 中 , 兩 個 屬 於 果 蝠 , 一 種 以 魚 為 食 糧 , 其 餘 捕 食 昆 蟲 維 生 。 大 足 鼠 耳 蝠 嗜 吃 魚 的 習 性 在 1990 年 才 首 次 發 現 , 也 捕 食 昆 蟲 , 在 香 港 並 不 常 見 。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_bat.jpeg



中 華 菊 頭 蝠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li102_as.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004b.gif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tiger.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rhino.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jaguar.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seaturtle.jpeg



老虎 &a mp;n bsp; & ;nbs p;

犀牛 &a mp;n bsp;
美洲獅
綠海龜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blackbear.jpeg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tortal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bird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snowlovesword/endangeredanimal/Images/crocodea


亞洲黑熊
閉殼龜 &a mp;n bsp;
紅咀相思
鱷魚
2007-04-08 1:39 am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2/Panthera_tigris_sumatran_subspecies.jpg/200px-Panthera_tigris_sumatran_subspecies.jpg


蘇門答臘虎
虎,俗稱老虎,是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是亞洲的特有種類。在亞洲許多國家的文化中,虎是美麗、勇敢、力量的象徵,人們畏懼虎的凶猛,又希望具有虎的強壯,以征服它來證明力量。虎與人類的關係密切,人類的活動使虎的棲息地縮小、分隔,人虎衝突和對虎的利用造成了對虎的大肆捕殺,目前這個物種已經十分瀕危。
研究與保護
虎在生態系統中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保育種的旗艦物種。老虎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人類活動帶來的是棲息地的縮小、分割和偷獵。在有老虎分佈的國家,獵殺老虎獲取皮毛、虎骨、器官已經有悠久的傳統,獵殺這種大型貓科動物成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
進入19世紀後,虎在亞洲的分佈範圍和數量顯著減少。20世紀初全世界的野生虎約有10萬隻,而目前僅有數千隻。先後有3個亞種的虎在1980年代前滅絕,另外5個亞種的分佈去已經極度縮小,分佈區分離十分嚴重,種群數量下降,處於瀕危狀態。
從1960年代起,一系列對虎和其他亞洲野生動物的研究,以及相關通俗讀物的出版,使虎的危機狀況開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於老虎的保護得以加強。1960年以前,對於虎的狀況多是從傳聞和獵人以及業餘博物學家出獲知,1963年到1965年喬治·夏勒對野生孟加拉虎進行了第一次生態學研究。196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出了全世界為保護虎而努力的號召,1972年世界自然自然基金會(WWF)「老虎項目」開始實施,這是一項針對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及印度尼西亞老虎的長期保護計劃。1970年代以後許多有老虎分佈的國家都制定了更為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建立更多的保護區並且機制獵殺老虎。1980年代末,在少數保護區(主要在印度、尼泊爾和遠東地區)通過有效管理,老虎的數量及其生存狀況有了一些恢復。在多數保護區,由於人類活動於老虎領地造成衝突,對保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如何解決保護區與當地居民的衝突,成為保護區管理這面臨的最大挑戰
對於虎骨貿易,韓國有著最完整的紀錄,1975年—1992年期間,韓國輸入了超過6噸的虎骨,相當於500—1000只老虎的骨頭。從1985年開始,臺灣最先禁止虎骨進口,中國大陸於1993年,韓國和臺灣於1994年相繼宣佈禁止虎骨貿易及虎骨和其他器官的利用。儘管如此,傳統上對老虎的利用並沒有絕跡,非法的貿易仍在持續。
由於棲息地孤島化造成的遺傳多樣性喪失對於虎的威脅也是嚴重的,目前大部分老虎種群數目不到100只,長期的近親繁殖、性別比例失衡等都導致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和遺傳素質的下降。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通常稱熊貓,是屬於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是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亦為國寶。全世界現存大約3100只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是一種瀕危動物。
曲折的保護道路
由於抗日戰爭和中國內戰,外國人無法在中國繼續捕獵熊貓,但熊貓依舊是當地人獲取柔和皮毛的對象。1949年以後人口的增長給熊貓的棲息地帶來很大的壓力,之後的饑荒讓獵取野生動物成為食物的來源。文革期間,對熊貓的所有研究和保護工作基本上都停止了。改革開放後,香港和日本的皮毛市場對熊貓皮的需求膨脹,致使偷獵熊貓皮的活動日漸猖獗,而應有的保護措施由於地方官僚作風而無法實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d/Lightmatter_panda.jpg/250px-Lightmatter_panda.jpg


成熟的大熊貓
大熊貓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瀕危動物。1958年設立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內容的重點就是大熊貓,這個保護區由國家林業局直接管轄。但由於落後的保護觀念和生態學知識的匱乏,1980年代期間雖然全中國都在高喊「保護大熊貓」,但真正有利於熊貓的做法卻寥寥無幾。許多人都認為最好的保護辦法就是從野外捉來熊貓關起來,而飼養條件的惡劣和工作人員缺乏愛心及基本科學常識,使許多研究基地成為熊貓永久的牢籠。對於竹子開花給熊貓帶來的壓力,也通常是通過捕捉熊貓的方式解決,沒有研究它的食性進化和評估竹子死亡對它的實際影響。由於棲息地被破壞、環境污染、與種群隔離等原因,是野外種群的繁衍出現危機。1998年天然林砍伐的全面禁止和禁止個人擁有槍支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熊貓的生存。1992年以後,向保護區內的移民被禁止,並安排居民陸續遷出,使熊貓的棲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證。經過多年的保護工作,有些地方大熊貓的野外種群數量開始上升。
1961年熊貓的形象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20世紀下半葉以來,熊貓被看成是中國的象徵。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借出熊貓予美國和日本的動物園,這被視為是新中國與西方國家初次的文化交流,是當時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到1980年代中期,熊貓的外交用途已大減,中國只借出熊貓予其他國家十年。現在國外動物園的熊貓多是中國政府出借的,熊貓如果在國外婚育,後代仍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由於各國人民對熊貓的喜愛和好奇,展出熊貓可以給當地動物園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而中國也希望通過出借熊貓來增加外匯收入,用於保護區的建設。不幸的是,這些收入有很大的一部分被用來繼續從野外捕捉熊貓供展出之用。因此許多國際組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都反對這種出借熊貓的做法。美國從1988年開始禁止了美國動物園租借野外捕捉的熊貓進行展出牟利。目前在全中國的動物園裡飼養了一定數量的熊貓,1990年代熊貓的人工繁殖也基本解決,所以此後的出借活動不再危及野生的熊貓。
抹香鯨(Sperm Whale)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牠們在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可能只有喙鯨科的兩種瓶鼻鯨(Bottlenose Whale)能與之比擬。除了過去被視為頭號目標的捕鯨時期以外,抹香鯨可能是大型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alvill)的經典名著「白鯨記」(Moby Dick),書中那頭神勇的大鯨莫比·敵克就是一頭抹香鯨。種名macrocephalus源自希臘文,意為「大頭」。抹香鯨另有一種名catodon,同種異名的情況過去曾引發長期的爭論,目前似乎以macrocephalus為主流。
保育現狀
比起那些已瀕臨滅絕的大型鬚鯨,抹香鯨的處境似乎好上許多,現今世上估計仍有數十萬頭抹香鯨,其食物來源並非人類漁業的主要目標,而牠們位於較深海域的棲地在污染與人類破壞上也比較輕微。然而,捕鯨的後遺症已開始浮現。過去捕鯨者會選擇性的捕捉體型較大的成年雄性,雄鯨大量被捕殺的結果可能減少懷孕率並增加雌鯨、幼鯨群遭虎鯨攻擊的可能性;另外有研究發現抹香鯨族群之間的基因歧異度異常地少,原因可能也跟雄鯨大量被捕殺有關。今日對抹香鯨最主要的威脅是漁具纏繞與船隻的碰撞意外。




保護現狀:易危(VU)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9/Sperm_whale1b.jpg

抹香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9%8E&variant=zh-hk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7%86%8A%E7%8C%AB&variant=zh-hk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A%B9%E9%A6%99%E9%B2%B8&variant=zh-hk
2007-04-08 12:22 am
香港到處都是人來人往的,但你可知道除了人外,香港還住著 其他的生物,而這些生物當中,更有很多是面臨絕種的。

所謂瀕臨絕種生物是泛指動物或植物因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並逐步 惡化,人類大肆捕殺,外來物質的影響,食物不足等因素而步向消失階段。

 

瀕臨絕種動物

在香港的瀕臨絕種動物,繼有鯨、中華白海豚、水獺、穿山甲、豪豬、 豹貓、恒河猴、長尾獼猴、虎紋蛙、澤蛙、海龜、鳥翼蝶、黑面琵露 、香港蠑螈、香港瀑蛙、盧文氏樹蛙、巨蜥、蟒蛇等。牠們在香港均 是碩果僅存的動物,說不定我們的子孫,在未來只可在書本才可看到 牠們。

 

瀕臨絕種植物

至於野生植物方面,則有花旗參、蘭花、豬籠草、樹蕨、蘇鐵、 仙人掌、沉香和捕繩草等都是面臨絕種威脅的。

 

生物瀕臨絕種的原因

牠們絕種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們的發展和捕食所造成;如新機場的 開拓就是一個好例子,工程使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珍貴的中華白 海豚和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等都步向絕種邊緣。牠們原本都是安居樂業 的,卻因著我們的工程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產生巨變,而逐步走向死 亡。

人們常說:「食野味進補。」但卻使以往在新界時有出現的穿山甲、果子狸等,被大量捕殺而絕跡香港。

此外,我們亦會間接使生物絕種的,如皮草、皮手袋、藥材中的 熊膽汁、鹿茸等,還有象牙和犀牛角等都是因人類的需要而構成對動 物的威脅。

因此,保護生物,除了是政府的責任外,其實也是大家的責任, 因為大家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都是生物,所以是應該和諧共處的。
如何保護/拯救瀕臨絕種動物

(一)何為瀕臨絕的種動物?

科學家估計現在地球上有超過一百五十萬種生物品種(包括植物和動物), 有些研究估計的數目更高出二十倍。而地球上現在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包括三分之一的魚、 三分之二的小龍蝦及接近四分之三的蚌類動物。

現在有很多名詞是用來形容生物接近絕種的情況, 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或誤解它們的意思和分別。

若一品種被列入'受威脅'品種,代表牠是屬於'野生環境中絕種'、 '瀕危絕種'、'瀕臨絕種'或'易受傷害'的組別中。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每隔四年便會發表一次保育報告。 以下將會就'絕種'、'瀕危絕種'、'瀕臨絕種'和'易受傷害'的定義作一討論。

'絕種': 若一品種於沒有理由懷疑的情況下,最後一個個體也死去,這品種便稱為'絕種'。

'瀕危絕種'、'瀕臨絕種'和'易受傷害': 這三個種別也是用來形容一個面臨絕種危機的品種, 它們的不同處在於面臨絕種危機的程度。'瀕危絕種'和'易受傷害'分別是面臨最高和最低危機的組別。 面臨絕種危機的程度取決於種群大小、生境大小及成熟個體的數量。大致上,如以上三個參數低, 那物種便面臨較高的絕種危機。




(二)瀕臨絕的種動物如:

老虎,犀牛,美洲獅,綠海龜,亞洲黑熊,閉殼龜,紅咀相思,鱷魚,中華白海豚,鯨魚,黑臉琵鷺,水獺.............



(三)動物瀕臨絕種的原因...

生境的破壞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令生物瀕臨絕種。 於自然生境中,生態演替和氣候轉變不斷在進行中,但速度是十分緩慢的。物種通常能適應和應付自然的干擾。 但人類的活動大大地改變了自然環境,他們改變了地形、破壞了物種的生境。很多時候, 自然環境及物種經過人類的干擾後不能復原。物種不能生存,導致牠們的數目不斷下降。

溫室效應、酸雨、污染和砍伐熱帶雨林都會改變生態系統。 當這些改變突然發生時,個別生物可能沒有足夠時間來適應新環境。因此生境的消失使生物瀕臨絕種, 而人為活動是主要的因素。

生物瀕臨絕種的情況在熱帶雨林最嚴重。 那裡的生態正不斷地遭受破壞,泥土表面的營養也被沖刷掉。森林要數百年才能恢復未被破壞前的樣子。 很多嚴重瀕臨絕種的生物都生長在這些森林裡,如果森林的消失速度持續下去, 很多動物和植物就會在地球上消失了。

疾病和狹窄的活動範圍也是威脅動植物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種生物的基因對某種病源體所造成的疾病沒有抵抗能力,該病源體所造成的疾病很容易會嚴重地影響這些生物。 狹窄的活動範圍通常是其他威脅所造成的,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將群體限制在很小的地區。 這不但減少食物的供應和交配的選擇組合,而且加劇了傳染病的傳播。生境損失是導致活動範圍狹窄的原因。 如果物種的活動範圍局限於一個狹窄的生境中,物種間的食物競爭會變得激烈,食物會變得不足夠,導致物種的數量下降。 若少量個體分散於多個小的生境中,而這些生境又不是互相連繫的,因為難於交配,物種的數目就會下降。

原生品種能適應當地的生境,而且與生境中其他生物息息相關。 一些外來品種會對原生品種帶來負面的影響。人類活動在有意或無意中將外來品種帶入本土環境。 外來品種可能會嚴重地影響原生品種和其他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如改變食物鏈和能量流向,會威脅原生品種的生存。 有些外來品種會捕食原生品種。或會改變自然生態和增加食物的競爭。因此外來品種是造成一些生物瀕臨絕種的原因之一。

很多生物因為被過量地捕捉或採摘而面臨絕種,例如捕殺、 控制害蟲、控制捕擸者。在二十世紀時不受管制的捕鯨工業,過量鯨魚被捕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一些動物的器官有很高的價值,也造成了它們被大量捕殺的成因。現時,犀牛角和老虎骨在亞洲的黑市市場仍然有很高的需求。

牠們絕種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們的發展和捕食所造成;如新機場的 開拓就是一個好例子,工程使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珍貴的中華白 海豚和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等都步向絕種邊緣。牠們原本都是安居樂業 的,卻因著我們的工程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產生巨變,而逐步走向死 亡。
人們常說:「食野味進補。」但卻使以往在新界時有出現的穿山甲、果子狸等,被大量捕殺而絕跡香港。
此外,我們亦會間接使生物絕種的,如皮草、皮手袋、藥材中的 熊膽汁、鹿茸等,還有象牙和犀牛角等都是因人類的需要而構成對動 物的威脅。

(
2007-04-05 2:50 am
中華白海豚



原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海豚,亦是我們常稱呼的中華白海豚。
一般來說牠們不是白色的海豚而是有大約三種顏色的,要視乎牠們的年齡。
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灰色
而年青的中華白海豚呈淺粉紅色
最後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是粉紅色
牠們身長由一米到三米不等。
全球性分佈是由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印度洋海岸線至南非。而主
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亦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極之廣
氾。
而在香港,主要在大嶼山以北及以南,屯門以南的水域。
牠們也出現於香港以西的珠江河口水域。
因為海洋生物的統計比較困難,而大概在香港及華南沿海有大約千多條。


香港的中華白海豚面對很多問題。特別是因為在香港新機場的建立及各填土工
程都加速了他們面對的危機。

失去了原來的生態環境 - 香港這幾年間都開發了很多的大型工程,其中包括很 多的填海造地工程。所以海洋生態不經不覺的受到很嚴重的威脅。因為多餘的 泥土及沉積的泥沙將會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所以連海豚的生活居所也被威脅。



食物鏈的破壞 - 首先因為海洋的生態受到污染所以將整個食物鏈破壞,以致海 豚都沒有足夠的食物。另外因為很多的香港漁民經常到香港對出的水域捕魚。 所以連中華白海豚都沒有足夠的食物了。


頻繁的船隻 - 很多船隻在香港的水域往來 ... 而當中船隻所用的超聲波及引 擎的聲音都為海豚造成滋擾令牠們沒法可以作出正確的溝通及行動;另一方面 牠們可能會被船隻撞擊而受傷及致命。


海洋污染:水中含有不同的污染物,例如重金屬 - 鉛 / 水銀或化學物品 - 農 藥DDT等。因為在海洋的食物鏈上這類的毒素會漸漸給累積下來令一些高等捕獵 者中毒致命。而污水中的細菌若直接排到水中便會影響牠們的健康。油污亦是 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嚴重的問題因為油污可以損害鯨豚的肺部造成死亡。


過份捕獵海洋生物 - 鯨豚類的生物可以用作多種的產品原料,縱使世界己有很 條例去禁止獵殺牠們但因為利益好而令人們以身犯險。而另外過份捕魚會影響 水中的生態平衡。


天然捕獵者:海豚亦是可以其他海洋生物的獵食對象,但香港水域很少有如鯊 般的捕獵者。

圖片:http://www.pepa.com.hk/special_topic/dolphin/problems_c.html


黑臉琵鷺


名稱: 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
別名: 小琵鷺
分類地位: 鳥綱、鸛形目、鷺科
學名: Platalea minor
分佈範圍: 北京、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
數量: 400—700隻
形態特徵: 體長50—80厘米(約書桌的高)
體重1.3千克(約26小包食米)
攻擊指數:75
防禦指數:70
耐寒指數:75
感官能力:視覺95;嗅覺10;聽覺90
特殊技:覓食時將小鏟子一樣的長喙插進水中,半張著嘴,在淺水一邊中涉水前進,一邊左右晃動頭部掃蕩,通過觸覺捕捉到水下的食物,然後把嘴提到水面外邊,將食物吞吃。
識認方法: 全身體羽為白色,額、臉、眼周、喉等部位裸露,呈黑色。夏季後枕部有桔黃色的羽冠,項下和前胸還有一個桔黃色的頸圈。嘴黑色,長直而上下扁平,呈琵琶狀,黑色長腿。

生態習性: 住: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濕地環境。
行:白天活動。善於飛翔和在地面上行走。飛行時姿態優美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拍打翅膀。
休息:常把長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
食:雜食性。吃魚、蝦、蟹、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水生植物等。
性格:性情較安靜、和順,成群活動。
繁殖:繁殖期為5—7月。築巢在水邊懸崖上或水中小島上,巢形像盤子,主要由乾樹枝和乾草等構成。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35天。
成長:剛出生的雛鳥全身有絨羽,除眼周外,臉部並不呈黑色。育雛期間,雛鳥靠親鳥飼餵,一個月後離巢出飛,與親鳥一起活動,練習捕食等。幼鳥長大以後,隨親鳥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前往越冬地。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 1、濕地不斷地受破壞及干擾。
2、魚塘改變了操作方式,令排水減少,降低其覓食機會。
3、為獲取羽毛作裝飾而過度獵捕。



圖片:http://www.chiculture.net/0207/0207ani/0207ani.php?ani_code=057



大熊貓


名稱: 大熊貓(Panda)
別名: 大貓熊
分類地位: 哺乳綱、食肉目、大熊貓科
學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分佈範圍: 四川、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
數量: 1000隻左右
形態特徵: 體長120—180厘米(約成人的身高)
尾長10—12厘米(約為光碟的直徑)體重60—75千克(約12—15大包食米(每包為5千克))
攻擊指數:50
防禦指數:65
耐寒指數:85
感官能力:視覺80;嗅覺90;聽覺85
特殊技:前掌上的5個帶爪的趾是並生的,腕骨上還長出一個強大的籽骨,有“大拇指”的作用。這“大拇指”與5指配合,可緊握竹子、抓東西、爬樹等。
識認方法: 身體大部分為白色,臉上長著黑色吻鼻端部和一雙圓大黑眼圈,黑色耳朵,一條黑色的帶子從肩部伸展到整個前肢,後肢也是黑色。

生態習性: 住:海拔1300—3600米的山地森林中。
行:晝夜活動,但活動的範圍不大。善於爬樹,也會游泳。
休息:樹洞或其他隱蔽處。
食:植食性。主要以竹子為食。
性格:性情溫順、孤僻、單獨活動。
繁殖:春末夏初發情。整個種群的發情期可以持續50天左右,但每個個體的持續期間為4一14天不等,大多在7天左右。懷孕期97—163天,因受精卵延遲1.5—4個月著床,所以胚胎的實際發育時間為1.5個月。每胎產1—2子。
成長:初生的幼子很小,白色,只有稀疏的胎毛,體重100—140克,僅是成體體重的千分之一左右。幼子3月齡時可以爬行,4個月後能夠站立並稍具攀爬能力,半年後可以單獨行走,1歲半時離開雌獸獨立生活,6—7歲性成熟。
壽命:20—30年
保護級別: 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 1、森林採伐,棲地大量喪失。生境隔離導致繁殖力、抗病能力降低。
2、被大量捕捉,種群難以恢復。現仍有盜獵、走私大熊貓皮的現象。
3、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大熊貓被迫退縮到山頂地帶。那裏竹子種類單一,一旦竹子大面積開花,就會因食物缺乏而大批死亡。



圖片:http://www.chiculture.net/0207/0207ani/0207ani.php?ani_code=011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0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4000051KK034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