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裹,為什麼小海龜較難生存??

2007-04-04 2:40 am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裹,為什麼小海龜較難生存??

回答 (5)

2007-04-04 2:55 am
✔ 最佳答案
 海洋是世界垃圾毒物的集中地。數十年來,人類視海洋為萬用垃圾站,將工廠污水、輻射廢料、建築垃圾等傾倒在海洋中。中國水域便有98個垃圾傾倒區,供傾倒不同種類的廢物。 又由於海洋位於地表最低窪處,陸地的垃圾源源不絕沖進大海。據估計,海洋80%的污染物源自陸上活動。



疏浚物

  每年倒入海洋的疏浚物數以億噸計,佔人類倒入海洋的廢物重量約八至九成。所謂疏浚物,就是從海港、碼頭、河道、水庫等挖出來的沈積物,以免設施堵塞和填滿;此外還包括興建機場、挖掘海底隧道等工程時產生的沙石。部份疏浚物被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航海活動污染,含有鎘、水銀、油份、殺蟲劑等毒物,進入海洋後會危害生物,人類進食受污染海產後亦有機會中毒。 傾倒疏浚物還會掦起大量浮塵,影響海岸珊瑚物的生長。資料顯示,中國共有34個疏浚物傾倒區。 事實上,傾進海洋的疏浚物僅佔整體疏浚物約2成,餘者棄置在陸上或作建築用途。


  


工業廢水

  21世紀的地球上工廠林立,日夜為我們製造紙張、衣服、手機等五花八門的產品,同時卻源源不絕地排出大量廢水。工業廢水主要包括生產過程用水、機器設備冷卻水、煙氣洗滌水、設備和場地清洗水等,普遍帶有酸鹼性廢物、煤炭灰燼和金屬成份,不但對人體有害,排入環境後,更會污染地下水、湖泊、河流和海洋,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部份工業廢水來源:

金屬生產  

  鋼鐵金銀等金屬廣泛應用在各式產品中,但其生產過程污染大量淡水,最後流入海中污染海洋。以鋼鐵為例,鐵礦石需經過高溫冶煉,降溫水無可避免地受到阿摩尼亞、山埃等採礦化學物污染;冶煉的燃料焦炭,亦需要用水來降溫和分開雜質。治煉廢水的污染物包括苯、臭樟腦、山埃、阿摩尼亞及大量可致癌的有機物質PAH。
  將鋼鐵製成片狀、棒狀或線狀,需再經過冷熱處理步驟,水是常用的潤滑降溫劑。於出售前,鋼鐵的表面要用鹽酸和硫酸清洗,以去除鐵鏽和為上漆等作準備。以上過程衍生的污水,成份包括液壓油、硬粒子、酸液等。

食物處理廠  

  現代的食物處理工業是污水大戶。清洗蔬菜產生充斥化肥、殺蟲劑及有機物質的廢水;宰殺動物和處理肉類所衍生的污水,則含有大量用作飼料的抗生素、賀爾蒙、外用殺蟲劑,以及血液和腸藏等有機物。  進一步的食品加工,如製作乾糧和零食,產生的污水成份包括鹽份、味精、色素、油份和脂肪等。
化學工業  殺蟲劑、西藥、油漆、染料、石油化學品、清潔劑、塑膠等化學品的生產過程衍生大量廢水,當中含有各式化學原料、副產品、清洗劑、溶劑、可塑劑等。


以塑膠為主的海洋垃圾,每年殺死100萬頭海鳥、10萬頭哺乳類動物和海龜。 312種已知海鳥中,有111種(即36%)曾被發現誤吃塑膠。 2003年,荷蘭科學家在北海海燕的胃部平均驗出30件塑膠垃圾;在阿拉斯加,亦曾有鳥兒的胃部被發現充滿塑膠物。 南非的企鵝誤將塑膠當作食物餵給兒女,導致小企鵝的死亡率上升;在遠離人煙的南非Marion島,90%藍海燕的幼鳥胃部中均有塑膠粒存在。

  此外,塑膠粒容易吸引毒素(如PCB)聚集。日本研究員發現,聚積在膠粒上的毒物,濃度比海水要高上100萬倍!動物吞下這些名符其實的「毒粒」,便有中毒的危險。

輻射物質

  1944年核能技術面世,核電廠、核武等應運而生,空前的輻射污染席捲全球海洋和陸地環境。海洋最大的人為輻射來源是核子彈散發的輻射塵。1945至1980間共有423項核武測試,當中九成屬於蘇聯、美國或英國。核試地點可以是陸上、地底、海洋,甚至在空中。聯合國估計,經大氣層落入海洋的核試輻射物質多達10萬PBq(量度輻射的單位),比核電廠歷年直接倒入海洋的核廢料還要多一千倍(見下)。

  核能生產活動是海洋輻射的另一主要來源。一個標準的核電廠,每年產生的低水平、中水平及高水平輻射廢物分別為200立方米、70立方米及10立方米。直接將核廢倒在海中是最省錢的做法。美國、前蘇聯、法國、英國、德國及瑞典等國家先後在海中傾倒核廢料。儘管《OSPAR公約》及《倫敦公約》已於十年前禁止有關傾廢活動,但各國一於懶理,繼續毒害海洋。 每年由核電廠流入海洋的核廢料數以百萬公升計。

  法國La Hague和英國Sellafield核燃料處理廠是全球最大的核廢料來源,兩者垃圾的總輻射量,超於棄置在其他80個已知核廢區的輻射量。La Hague每年倒入海洋的核廢多達2.3億公升,當中含有30多種不同的輻射物,部份物質的輻射性非常持久(如鐶Plutonium的半衰期長達2萬4千年),名符其實的遺害萬年!更可怕的是,海流將廢料散播至西歐和北極,輻射物在海洋生物和海草中累積,污染海灘和岸邊。

  輻射對海洋生態的影響資料甚少,但其對生物的嚴重傷害,可從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爆炸慘劇窺豹一斑。過去20年間,全世界共有200萬人遭受是次洩漏的威脅,其中27萬人因此致癌。致癌的人中有9.3萬人病情危急,隨時可能死亡。1990年到2000年間,白俄羅斯人口患癌率突增40%,許多1986年以後出生的孩子都是畸形兒,患甲狀腺癌症的比例是父輩們的88.5倍。



核廢料傾倒區分佈圖。在海洋棄置核廢料的48年歷史中,全球14個國家一共在海洋傾倒了85 PBq。
圖片來源:UN Ocean Atlas

戰後廢物

  戰伐過後,大量殘破或用剩的武器如何處理?此時海洋又成為了最方便的垃圾場。二次世界大戰後,從德國沒收回來的有毒氣體給棄置在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島嶼的海灣和礁湖,也成為不少吉普車、坦克和炸彈壽終正寢之地。當年越戰過後,美國遺下的戰車和炸藥等軍用設備,全數傾倒在東南亞海域中。蘇聯曾在北極洋棄置退役核子潛艇的核廢料和核能設施,令該國至今仍受到有關的環境問題困擾。

生物累積  

  海洋浩瀚廣闊,曾令人誤以為其稀釋能力超強,可以大毒化小,小毒化無。但事實上,海洋中的污染物並不會消失,反而累積在食物鍊中,遺害深遠。食物鍊基層的浮游植物和磷蝦,在進食時將毒物一併吸收,並在體內累積。而當微生物被小動物吃掉後,毒物的濃度又再增加,如此類推。動物越是位於食物鍊的上方,其體內的毒素濃度越高。如北極熊體內的毒素濃度,便可以比環境高出3億倍。而當人類進食魚類等高級海洋生物,即有機會中毒,自食其果!不少研究證實,人造化學物可導致嚴重疾病,如癌症、免疫系統受損、生育問題等等。  儘管如此,人類製造的污染物仍與日俱增。資料顯示,歷年製造的人工化學物超過63,000種,每年更會推出1,000種新產品。這些化學物當中,約4,500種是所謂的「持續性有機化學物」(POPs),顧名思義是難以消失的毒物,留在環境中遺害萬年。經過數十年污染,現幾乎全部海中生物,從最細小的浮游植物,乃至體型龐的鯨魚北極態,身體都含有人造毒物。
2007-04-04 2:55 am
因為小海龜的龜殼比其他大海龜軟,所以容易受到其他動物襲擊。(我認為是這樣)
〔既然是小海龜,是不是說剛剛出世?〕
參考: 自己
2007-04-04 2:48 am
因為小海龜係沙灘出世之後要自己爬落大海*
而呢個過程對小海龜黎講係好凶險GA*
因為可能會遇到意外,,例如俾其他動物食左!`
參考: 我
2007-04-04 2:46 am
1、亂捕濫獵,挖巢取卵,供人類食用和藥用。
2、產卵場所受到人類破壞和干擾,如垃圾、海灘附近的燈光等,使雌海龜放棄上岸產卵或使幼體迷失方向。
3、被漁船的螺旋槳或魚網所傷。
4、海水溫度比較低,並不適宜小海龜回大海去,因為低溫可能會令到牠們的活躍度大減,反應呆滯,在這種情況下,小海龜能生存及游返牠們父母位於數千公里以外的棲息地的機會十分渺茫。
2007-04-04 2:43 am
因為它是[小]海龜
參考: .......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11: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3000051KK032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