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藥 名】:茯苓
【拼 音】: FULING
【英文名】: Indian Buead
【來 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
【功 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強精益髓。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性味歸經】:甘淡,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 錢,或入丸,散。
【藥 名】:茯苓
【拼 音】: FULING
【英文名】: Indian Buead
【來 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
【功 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強精益髓。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性味歸經】:甘淡,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 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馬藺為之使。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張元素:“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元氣。“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氣虛下陷、水涸口幹俱禁用。”
【藥物配伍】:配半夏,可健脾利水,燥濕化痰,利水寧心。配附子,溫腎利水。配桂枝,加強利水除濕作用。配澤瀉,可使中焦得運,水道通調,主治一切水濕停留之證。配豬苓,協同增強利水滲濕作用。配白術,健脾除濕,是治療脾虛濕停的常用藥對。配山藥,利濕而不傷陰,補脾而不留濕。配黨參,增強健脾益氣的功效。補而不滯。配黃芪,加強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
茯苓
圖片參考:
http://www.freewebtown.com/wzxc/add/m001.jpg
圖片參考:
http://www.freewebtown.com/wzxc/add/m002.jpg
圖片參考:
http://www.freewebtown.com/wzxc/add/m003.jpg
【別 名】:茯菟、茯靈、茯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雲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處方名】:茯苓、雲苓、雲茯苓、白茯苓、朱茯苓、硃茯苓、茯苓片、朱衣茯苓、硃衣茯苓、辰茯苓、連皮苓、帶皮苓、連皮茯苓等
處方中寫茯苓、雲苓、白茯苓均指生白茯苓。為原藥去皮切片入藥者。
朱茯苓又名朱衣茯苓、辰茯苓。為平片苓用清水噴濕,外用朱砂粉塗紅晾乾入藥者。
【商品名】:白茯苓:為茯苓菌核內部的白色部分。
赤茯苓:又名赤苓。為切成片狀或小方塊狀的茯苓皮層下的赤色部分。
個苓:又名皮苓、個茯苓、茯苓個、皮茯苓。為未切開的整體茯苓。以體重堅實、外皮黑褐色而略帶光澤、皺紋深而無裂隙、斷面色白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
方苓:又名白苓塊、茯苓塊。為切成方形的片狀的白茯苓。
骰方:為切成 1 立方釐米正方體的白茯苓。
平片苓:又名平片、片苓、白苓片。為切成薄片的白茯苓。
白碎苓:為白茯苓加工時留下的碎塊或碎屑。
茯苓皮:又名苓皮。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
連皮苓:為切成方塊形的帶有外皮的茯苓。
茯神:又名伏神、茯神塊、抱茯神、抱木神、白茯神、抱木茯神等。為帶有松根的伏苓。抱木而生。多切成正方形片狀。
茯神木:又名茯神心、茯神心木、松節、黃松節。為茯神中的松根。
雲茯苓:又名雲苓。為產于雲南的白茯苓。品質最優。
浙茯苓:又名浙苓。為產于浙江的白茯苓,品質亦佳。
安茯苓:又名安苓。為產于安徽的白茯苓。產量最大。
【藥用部位】:本菌核的外皮部(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紅色部分(赤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即 “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茯神)亦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