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素質是導致治世產生的最關鍵因素嗎?
君主素質是導致治世產生的最關鍵因素嗎?
試以唐太宗及唐玄宗為例加以論述,並作出比較。
回答 (3)
是!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軍事家。平竇建德、王世充之後,始大量接觸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玄宗晚期因驕奢淫逸,終日只顧與楊貴妃玩樂。楊貴妃原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顧禮教,把她納為自己的妃子。他又倚信奸宦如李林甫、楊國忠和安祿山,任由他們把持朝政。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於時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史稱「安史之亂」。玄宗出逃四川,途中兵變,士兵砍殺楊國忠,又逼玄宗賜死楊貴妃,太子李亨自立為帝,父子分道揚鑣;李亨率一部份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為肅宗。李隆基與陳玄禮率另一部份禁軍南逃成都,後被尊為上皇天帝。從此唐朝由鼎盛時期轉入衰弱時期。至德二載,玄宗由成都還長安,居興慶宮(南內)。宦官李輔國離間玄宗與肅宗的關係,迫使玄宗遷居太極宮(西內)甘露殿。晚年憂鬱寡歡。葬於泰陵。
中國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專一的皇帝,民間習稱他為「唐明皇」,《異聞錄》載〈唐明皇遊月宮〉一事。他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千古傳誦,例如: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但也有中立如詩聖杜甫,例如《哀江頭》一段: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唐皇室後裔李商隱更有《馬嵬》詩諷曰: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是,
唐太宗有貞觀之治,
唐玄宗之朝則是開元之治.
唐太宗任用賢能,接納諫言,唯才是用而不理其出身
在他所统治的唐室下,
吏治清明,民生富足,国泰民安;
而唐玄宗初年亦將唐室發出到最高峰,
但後來他寵幸楊貴妃,
任用楊国忠等奸臣,
導治長達八年既安史之亂的出現,
令唐室的国力由盛轉衰,
故此,本人同意君主素質是導致治世產生的最關鍵因素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46: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01000051KK006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