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個中國歷史人物

2007-04-01 3:03 am
你認為誰是最能代表中國?現代人也行。

回答 (8)

2007-04-01 5:24 pm
✔ 最佳答案
孫中山生平

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七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1879年,十四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國教會開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之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Oahu College)(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屋(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企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最終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其時,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編輯] 革命期間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興中會總會在香港成立,與會者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興中會選出楊衢雲為會辦(當時稱為伯理璽德天,即 President),孫為秘書。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即分工展開各種活動,孫中山主持前方發難任務,衢雲主持後方支援工作。孫中山進入廣州,創農學會為機關,並廣徵同志,定重陽節(10月26日)為起義之日。可是因為事先洩密,這次起義失敗作收,以陸皓東為首的多數成員被捕處刑,孫中山則被清廷通緝,遭香港當局驅逐出境,流亡海外。孫於11月避往日本,並於此時起剪掉辮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與其妻兒抵達夏威夷,再轉往美國[2],希望在旅美華僑中發展興中會及籌款。同年秋天,孫中山轉往英國倫敦,在當地被清廷特務緝捕入中國使館,成為國際事件。事件後來被稱為「倫敦蒙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孫並被邀出書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聲大噪。1897年,孫經加拿大,轉往日本。先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後來成為孫中山的長期支持者;透過宮崎及平山,孫再結識日本軍政、幫會中人,包括犬養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並一度接觸梁啟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拳亂引來八國聯軍,孫中山藉機聯繫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希望能籌劃南方諸省獨立,成立類似美國的合眾國政府,李也答應與其會見。但在日本友人協助下卻發覺不過是個清廷陷阱。而後李赴北京協調條約之事,此會面也無疾而終。同年9月,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及原興中會骨幹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後轉往台灣,得當地日本官員答允支持在廣東發動起義(稱惠州三州田起義)。後因日本官員臨時改變態度而失敗,孫亦返回日本。


革命時期的孫中山,照於1900年8月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起,改革命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年9月,孫中山離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華僑中發展革命。1904年初,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門,成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國,一度被美國移民局扣留在三藩市。後得三藩市致公堂保釋及代聘律師方纔免被遣送回中國。孫中山之後到東岸尋求華僑支持革命,並於紐約首度發表對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國人士對革命的支持與好感,但並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國旅歐學生資助,轉往歐洲活動,在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等地中國留學生中活動宣傳革命,並從留學生中籌得款項,於1905年中再赴遠東,7月抵達日本橫濱。在宮崎寅藏介紹下與黃興見面,並開始籌劃聯合各革命組織。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結合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蔡元培與吳敬恆等人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為同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以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組成為《民報》,在發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激烈論戰。繼編定「同盟會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進行者為國民革命,將創立者為中華民國;並舉所誓之四綱,定「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程式以達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壓力,以一萬五千元請孫中山離開日本。孫中山收款後於3月離開日本。由於此事未經同盟會內部商議,於是引起會內分裂。孫中山赴南洋後,在胡漢民、汪精衛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會總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是第三次起義。1907年6月孫中山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十餘日而敗,是第四次起義。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同年7月,孫經越南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再告失敗。孫中山被法國當局拒絕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才再踏足中國國土。1908年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是第七次起義。4月,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是第八次起義。1910年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是第九次起義。1909年至1911年期間,孫中山大部份時間在旅途之上,曾環繞地球多次,在各國華僑、留學生中籌劃革命經費及外國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同盟會及其週邊組織快速擴張規模,並於1910年一月成立同盟會美洲地區總會,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華僑參與革命。此外又先後發動包括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在內的多次起義,直至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義在危難中奮擊成功,武漢當日光復,各省同志,咸起響應。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29次之多。至於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事件。當時孫中山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典華城(今譯丹佛),並不知情,所以孫中山說:「武昌之功,乃成於意外」。(李筱峰,〈孤峰對話〉,2006年4月12日)

次數 時間 革命經過
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惠州起義 1907年 10月8日,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
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五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七女湖起義 1907年 六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
安慶起義 1907年 七月六日,光復會的徐錫麟在安徽安慶起義。
防城起義 1907年 九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鎮南關起義 1907年 十二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三月二十七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河口起義 1908年 四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二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四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2007-04-05 7:37 am
秦始皇,全稱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

目錄 [隐藏]
1 身世
2 生平
2.1 登上王位
2.2 統一中國
2.3 修築長城
2.4 集權統治
2.5 奢侈生活
2.6 死亡
3 國家建設
4 在位時發生的事
5 評價
5.1 正面評價
5.2 負面評價
6 參看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結



[編輯] 身世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2],秦始皇是呂不韋與趙姬所生,而後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庄襄王),後來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源請求],懷孕十二個月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故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出錯存在可能性。)然後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卻說始皇帝是異人之子。


[編輯] 生平

[編輯] 登上王位
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編輯]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編輯]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3]。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徵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裡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4]。

修築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匈奴,但當時匈奴實力並不強[5],始皇仍遣蒙恬發兵十萬攻擊匈奴,後人對此的評價是:「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6]。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鬆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佔領了燕、代等郡[5][7]。綜上所述,長城本身在後世抗擊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是否有意義還屬爭議話題,但至少在秦始皇時代的作用除了虛耗國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編輯] 集權統治
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編輯] 奢侈生活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8]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8].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9],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台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8]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 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10][11][12]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9]、梁山宮[3]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8]。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8]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8]。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佈機關[8]。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8]。


[編輯]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編輯] 國家建設

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運河在最終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編輯] 在位時發生的事
韓國名門之後張良曾在博浪沙派刺客行刺秦始皇,未能成功。

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楚義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為其後代。不過參考『史記』與『三國志』可知,此一說法在東漢之前並未出現。至於徐福即為神武天皇說,則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無文獻可考)。


[編輯] 評價
客觀地說[來源請求],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13][14]。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編輯] 正面評價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併六國,併發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製度建設;因此使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這才為中國現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後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位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後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於西方,從而比西方發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秦始皇是最能代表中國
------------------------------------------------------------------------------
秦始皇,全稱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


[編輯] 身世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2],秦始皇是呂不韋與趙姬所生,而後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庄襄王),後來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源請求],懷孕十二個月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故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出錯存在可能性。)然後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卻說始皇帝是異人之子。


[編輯] 生平

[編輯] 登上王位
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編輯]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編輯]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征發民夫四十余萬[3]。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征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儘是殭屍,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裡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4]。

修築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匈奴,但當時匈奴實力並不強[5],始皇仍遣蒙恬發兵十萬攻擊匈奴,後人對此的評價是:「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6]。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鬆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佔領了燕、代等郡[5][7]。綜上所述,長城本身在後世抗擊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是否有意義還屬爭議話題,但至少在秦始皇時代的作用除了虛耗國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編輯] 集權統治
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編輯] 奢侈生活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8]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8].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9],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台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8]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 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10][11][12]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9]、梁山宮[3]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8]。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8]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8]。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佈機關[8]。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8]。


[編輯]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編輯] 國家建設

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運河在最終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編輯] 評價
客觀地說[來源請求],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13][14]。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7%A6%E5%A7%8B%E7%9A%87&variant=zh-tw"

秦始皇

姓名 嬴政
諡號 無[1]
陵墓 秦始皇陵
政權 秦朝
在世 前259年—前210年
在位 前247年-前210年
2007-04-01 3:13 am
毛澤東.and 鄧小平 and 李小龍
2007-04-01 3:08 am
孫中山---不屈不撓,建立民國
2007-04-01 3:08 am
王安石,因為詩意高
2007-04-01 3:07 am
誰是最能代表中國是和坤
2007-04-01 3:06 am
孫中山、秦始皇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55: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31000051KK038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