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三國時代歷史人物

2007-04-01 12:56 am
要500或以上

回答 (5)

2007-04-01 12:59 am
✔ 最佳答案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4月24日),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
生平

正在看文章的劉備、關羽與張飛
[編輯] 早年討賊
相傳劉備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父親劉弘本為官員,但在劉備少時已逝。劉備便與母親賣草鞋、草蓆為生。175年,其母便叫他外出求學,與同宗劉德然加入東漢末大儒盧植門下求學,與公孫瓚同門、並與其結為好友。劉德然父劉元起常資助劉備。劉元起妻罵:「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各是一家,怎可時常幫助他呢!)」元起答:「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我們宗族中有此孩兒,不是普通人啊。)」但劉備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穿著華美服飾,成天嬉犬遊馬、酣歌醉曲為樂。平日沈默寡言,常以謙虛恭敬待人,只是情感很少表露於外。由於喜歡和豪傑遊俠交往,許多年少者都趨附在他身邊。

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各州郡皆有義軍。劉備受到中山縣富商張世平、蘇雙等人的資助,也組織起義軍,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後來,漢室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長吏的人,都會被選精汰穢,督郵到安喜便是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消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休息房舍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十分痛恨,綑綁督郵鞭打兩百後,棄官逃亡。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

190年,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隨即上表,保奏劉備為別部司馬,任為高唐縣尉、縣令,先加入了討伐董卓的戰爭。後捲入公孫瓚與袁紹間的鬥爭,被袁紹與曹操軍打敗,轉與田楷一同防衛,數次立下戰功,被封為平原縣令、平原相。劉備平原外禦賊寇,在內則屯糧分發給百姓,士以下的人,都會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簡擇。據說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三國志》以「其得人心如此(如此深獲眾人的信望)」稱讚劉備。


[編輯] 入主徐州
黃巾賊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太史慈對劉備說:「慈,東萊之鄙人也,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托於君,惟君所以存之。(慈(太史慈),只是東萊的一個鄙殘之人,孔北海(孔融)與我非親族骨肉,也非鄉族朋友,只是以名聲、志向相識,有分災共患的義理。現今管亥製造暴動,北海被圍,孤窮而無援助,危在旦夕。以你的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雖然小小的北海,仍然延頸恃仰,派慈冒著利刃,突破重圍,從萬死之中托附於君,只有君可以救存北海啊。)」劉備驚訝的答道:「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孔北海(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黃巾賊聞知援軍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圍。後袁紹攻公孫瓚,劉備與田楷東屯齊。

193年,曹操征討徐州,徐州牧陶謙節節敗退,曹操在徐州進行大屠殺。陶謙向田楷求救,劉備協同田楷一起前往相救。劉備軍中攙雜的千餘幽州烏恆、異族騎兵,又有饑民數千人投靠,與陶謙將領曹豹屯在郯東,被曹操擊敗。後曹操因後方生事而撤退,陶謙特意送四千丹楊兵給劉備,劉備便依附陶謙,屯於小沛防備曹軍,並被表為豫州刺史。

194年,陶謙病死,死前曾對別駕從事麋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如非劉備不可能安定這州。)」麋竺便率人迎劉備入主徐州,但劉備卻推辭,陳登對劉備游說:「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現今漢室漸趨衰敗,海內傾覆,能立功業、立職掌,就在於今日。我們州中殷實富足,戶口百萬,希望能屈就使君掌管州中之事。)」劉備回說:「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袁公路(袁術)就近在壽春,此人為四世五公,是海內所歸,你可以將州給他管理。)」陳登答:「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 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公路(袁術)驕縱、奢華,不是治理亂世的主人。現今我們希望為使君結合十萬步騎,上可以輔佐皇上而救濟人民,成就春秋五霸般的功業,下可以割地守境,在竹帛上書寫功績。若是使君不答許,登(陳登)也未敢聽從使君。)」而北海相孔融仍對劉備說:「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袁公路(袁術)豈是憂慮國事而忘家的人?只是墳墓中的枯骨,不足以在意。今日的事,是百姓讓與賢能,天意讓與你而不取,難免有不可追的悔恨。)」最後劉備也答允,並領徐州州牧。


[編輯] 轉戰呂布
195年,呂布被曹操打敗來投靠,劉備善待禮遇他。呂布見劉備,對劉備極為尊敬,說:「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我與你是站在同一邊的人。我見關東軍起兵,想要誅殺董卓。後來我殺了董卓向東走,關東諸將卻沒有一個安置我,更加要殺死我啊。)」請劉備於帳中坐,並令妻子行禮,酌酒飲宴,又稱呼劉備為其弟。劉備見呂布胡言亂語,外表上雖不當一回事而心裡卻對其有所戒備。最後劉備仍讓呂布屯於小沛。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進攻徐州,獲得曹操任命為鎮東將軍的劉備出兵迎擊。與袁術大戰,互有勝負,於盱眙、淮陰擋著袁軍。曹操為拉攏劉備並對抗袁術,向獻帝上表劉備之功,朝廷拜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相持經一個月,呂布乘機偷襲攻佔下邳,下邳守將曹豹趁機倒戈,將守將張飛趕走,佔據下邳,擄獲劉備的妻子,迎接呂布入主徐州。劉備只好轉戰海西,途中遇上楊奉、韓暹等賊軍在徐、揚二州之間作惡,劉備便與其決戰,一舉大破,楊奉、韓暹其盡為劉備所斬。

後來劉備與呂布議和,呂布歸還他的妻子,準他在小沛屯兵。劉備返回小沛後,立即收編失散的兵馬萬餘人,私下招兵的行徑令呂布十分嫌惡,呂布遂出兵攻打小沛,劉備兵敗後投靠曹操,日後獲得其協助,反而消滅了呂布。劉備與曹操一同返回許都後,被任命為左將軍,受到曹操優渥的禮遇。劉備前來投奔之際之前,曹操的參謀程昱就曾經提出「劉備並非久居人下之輩」的警告,勸曹操趁早解決後患,但曹操認為劉備是英傑,反而對其禮遇有嘉,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198年春天,呂布派人攜金到河內買馬,但被劉備兵所掠取。呂布於是派高順、張遼等攻劉備,雖然曹操曾派夏侯惇前往解救,但仍敗陣,劉備妻子又被呂布所擄。十月,曹操親自東征呂布,劉備在梁國國界中與曹操相遇,便聯合起來,成功消滅呂布,獲回劉備妻子。


[編輯] 對抗曹操

依《三國演義》所繪的煮酒論英雄漢獻帝因曹操濫權,發出血詔令其岳父董承要誅殺曹操,劉備也加入。一日,曹操宴請劉備,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唯獨你我是當今的英雄,袁紹根本稱不上)。」劉備聽心中一震,筷子從手中掉落。此時剛好打雷,劉備便對曹操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有聖人曾說『突發的雷聲、強烈的大風都很突然』真是說得好。一聲雷鳴,可以令我變成這樣!)」《華陽國志》記載當時碰巧雷聲大作,劉備便把自已的失態歸咎於雷鳴。不久,在南方失利的袁術想北投袁紹,曹操便派劉備督朱靈、路招攻擊袁術,但軍未到,袁術已病死。

199年,劉備遣朱靈、路招佔據下邳。後來,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冑,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守小沛,另一方面派遣孫乾與袁紹連合,打出對抗曹操的名目。曹操曾派劉岱、王忠領軍攻打劉備,但反被劉備大敗而回。同時,東海昌霸反叛,郡縣多投靠劉備,劉備軍再次聚起數萬人,並連同多個地方勢力一起反曹。200年,反曹事件敗露,董承被殺。曹操決定親自東征劉備,雖然曹軍中將領多認為袁紹才是大敵,但曹操卻覺得劉備是英傑,必要先行討伐,郭嘉亦贊同曹操。
2007-04-09 5:09 am
周瑜字公瑾,盧江郡舒縣人,出身於淮南一個望族之家,曾祖父、祖父都是東漢的太尉,父親曾任洛陽令。周瑜從小精通音樂,能隨時察覺演奏者的失誤。但當時天下已亂,周瑜轉攻兵法,博覽經史,苦練武藝,決心為平定天下獻力。

一九八年,周瑜率居巢兵眾渡江投奔了孫策。孫策親自迎接,授與周瑜建威中郎將,交給他二千名士兵,五十匹馬。當時周瑜剛剛二十四歲,風華正茂,吳中人都稱之為周郎。

一九九年,孫策計劃奪取荊州,他任命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這時,袁術敗亡,他的妻子及餘部投靠了原袁術的部將盧江太守劉勛,共有數萬人,但苦於無食,到處擄掠。周瑜為孫策獻計,建議劉勛去信,勸他進攻糧草豐富而又城濠堅固的上繚,然後乘虛進攻他的老巢皖城。劉勛果然上當,率賓攻打上繚,周瑜則與孫策率二萬人對皖城發動突然襲擊,伏獲三萬人,袁術的妻子及劉勛的家眷盡在其中。進入皖城後,孫策與周瑜聽說城中喬公有兩個女兒,生得天姿國色,選派人前去求親,喬公知是兩位英雄,慨然應允,於是將大女兒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女兒小喬嫁給了周瑜。劉勛聽說皖城丟失,回軍解救,被孫堅打敗,劉勛北上投降了曹操。隨後,周瑜又同孫策一齊攻打黃祖,消滅敵兵數萬人,黃祖隻身逃走。孫策率周瑜等回軍,平定豫章、廬陵兩郡,周瑜奉命鎮守巴丘。二○○年,孫策被仇人殺死,周瑜馬上率兵到吳赴喪。孫權繼統江東,留周瑜與張昭共掌軍政大事。

二○八年春,孫權決定奪取劉表佔領的荊州,任命周瑜為前部大督。孫權大軍屢戰屢勝,一直打到江夏,殺死了黃祖,佔領江夏。九月,曹軍進入荊州境內,寫封威脅信給孫權,此時有主和和主戰兩派,於是孫權召回周瑜,共商大計。經過周瑜的分析後,堅定了孫權抗戰的決心。當天晚上,周瑜再次晉見孫權,對他說曹軍並不可怕,我只要五萬精兵,就可保證取勝。孫權非常高興,說:「五萬精兵一時難以湊齊,現在選編了三萬,請你與子敬、程公前去迎敵。」於是周瑜被任命為主帥佐都督,帶兵溯長江西上,準備與劉備的軍隊會合,共同對付曹操。孫劉聯軍繼續西上,在赤壁與曹軍先鋒遭遇,曹軍士兵由於不服水土,又不習水戰,所以一交戰就吃了敗仗,只好退回長江北岸的烏林。

曹軍一方面訓練水軍,另一方面為解決北方陸軍不習水戰問題,下令江戰艦全部用鐵索連在一齊。黃蓋就向周瑜建議:「曹軍現在江戰艦用鐵索連在一齊,我們正可用火攻來對付他們。」周瑜認為這一計很好,就讓黃蓋寫信給曹操詐降,並約定好了投降時間。曹操看信後,認為連黃蓋這樣的老臣都要投降,孫權指日可破。周瑜給黃蓋準備了十隻戰船,裡面裝滿硫磺及浸過油脂的乾草、蘆草,上面用油布蓋好,每艘戰船後面繫著一艘快艇。到了約降的那天晚上,老天相助,忽然刮起東南風。當詐降的船來到距曹營只有二里左右,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然後跳到後面的快艇上,砍斷與火船相連的繩索。最後曹軍大敗,死喪大半。

赤壁戰後,劉備乘周瑜與曹仁在江陵相持的機會,奪取荊州南部四郡。為了加強孫劉聯盟,孫權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順便請求把長江以北的荊州土地也借給了他。周瑜得到消息,就對孫權說:「乘機把劉備留在東吳,我們就可以奪得他們佔領的荊州土地。」孫權覺得不妥,沒有聽從周瑜的勸告。周瑜又想出一計,他對孫權說:「曹操剛打了敗仗,元氣大傷,不敢和將軍爭戰,我想我們不如先發制人,由我和孫瑜同攻巴蜀。記得巴蜀,再兼併張魯,與馬超結盟,再奪取襄陽,進攻曹操,曹操一破,劉備就沒有什麼好顧忌的。」孫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讓周瑜回江陵整頓兵馬。在返回江陵途中就得了重病,但他還是竭力支撐來到了巴丘,檢閱軍隊。

周瑜為不使自己的計劃落空,一面讓孫瑜趕往夏口,準備出兵;一面派人請孫權寫信給劉備,聲明東吳要西征劉璋,請他不要阻礙吳軍的順利通過。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策中就為劉備規劃先佔荊州在奪益州的戰略方針,劉備豈能讓東吳的軍隊從自己領地通過,去爭搶自己計劃內的肥肉?於是劉備回信給孫權,勸他休兵。孫權將劉備的信轉給周瑜。周瑜不顧一切命令孫瑜進軍,但劉備到處阻攔,吳軍根本無法通過。周瑜聞訊,怒火上沖,頓時口吐鮮血,暈了過去。

周瑜醒來,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口授一封遺書給孫權。說完這些,周瑜就去世了,年僅三十六歲。

孫權聽到消息,悲痛異常,哭著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卻忽然短命而死,以後我將依靠何人?」他親自為周瑜素服舉喪,並到蕪湖迎回周瑜的靈柩,在吳地下葬。

孫權稱帝後曾對公卿們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台。中國東漢時吳郡富春縣(今浙江杭州富陽)人。東漢末期的地方軍閥,著名將領。史書說他「容貌不見,性闊達,好奇節」。自稱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裔。綽號「江東之虎」。

目錄 [隐藏]
1 生平
2 評語
3 家庭
3.1 子女



[編輯] 生平
《三國志》記載他17歲就單挑群盜,「以驟勇敢為見重於州郡」,歷任郡縣的校尉、縣丞。184年,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軍的戰鬥,因戰功卓著,升任別部司馬,又升任朝廷議郎。187年,任長沙太守,開始建立自己的軍事集團。

西元185年,涼州邊章與韓遂兵變,朝廷派遣中郎將董卓任徵討,不利。後再派張溫行車騎將軍,張溫邀請孫堅一起前往,任與參軍事,屯軍長安。當時,張溫以詔書邀召集董卓,董卓隔了很久才到,張溫於是責罵董卓。當時,孫堅也在場,於是偷偷告訴張溫:「董卓不怕犯罪而對您高傲,應該以應召不到,以軍法處斬。」張溫說:「董卓以威名在隴蜀之間,今天殺了他恐怕徵討邊章等不利。」孫堅說:「您以中央軍對徵討,名聲已經震天下,何必要依賴董卓?我聽董卓的言論,已經冒犯上司,這是第一罪﹔邊章等人在西域跋扈多年,應該立即撲滅,董卓討不了,使士氣大挫,是第二罪﹔董卓無功勞,又應召不到,氣宇高傲,第三罪。古代名將,以朝廷威儀服眾,沒有說不殺人就可以立威的。過去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揚幹都是。今天您對他心軟,不立即動手,恐怕損軍威。」張溫實在不忍,於是說:「你快走吧!免得董卓懷疑。」孫堅於是離去。孫堅在185年就主張殺董卓,並非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時才攻擊董卓。

190年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孫堅趁亂叛亂,遂為袁術之爪牙。擅自謀殺之前不看重他的荊州刺史王叡(長沙太守無權殺荊州刺史且王叡為孫堅上司),欲殺王叡時。王叡問:「我(有)何罪?」孫堅竟答:「坐(在下我)無所知。」便灌王叡飲金(疑為高熱溶化銅液),王叡慘死。後南陽太守張咨因孫堅軍過時不加以奉承,孫堅便假裝送牛、酒給張咨,邀張咨大宴。假意跟張咨把酒言歡。趁張咨酒酣時,故意叫長沙主簿入內問說:「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張咨感到不對勁,十分恐懼欲離開時,被列陣於帳篷四周的孫堅士兵封鎖而不得離開。不久,主簿再故意跑進來說:「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長沙太守無權斬殺南陽太守)。」便把張咨拖出斬了。孫堅謀殺張咨後,讓南陽郡中均感震慄,孫堅從此在南陽無求不獲,予取予求,為所欲為皆無人敢言。

後孫堅率軍前到魯陽,與袁術會合,孫堅則將殺奪得的荊州、南陽郡獻給主子袁術。袁術立即大表孫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通稱「孫破虜」。遂治兵於魯陽城起,但各路諸侯都多各有各的算盤,按兵不動。袁術令孫堅為先鋒(進攻後袁術曾一度給孫軍斷糧,孫堅十分氣憤,並奔回大營與袁術理論)。後,孫堅在陽人擊敗董卓軍,並斬殺大將華雄(三國演義為戲劇效果移花接木給關羽),董卓在孫軍抵達前放火燒洛陽並逃亡長安,孫堅在擊破董卓軍殿後的呂布後進入洛陽,並掃除宗廟,祠以太牢,於混亂中獲得所失的傳國玉璽(孫堅死後袁術向孫策索取,並藉此自立為仲家皇帝。不過孫堅得玉璽之事至今扔不知其真偽。)191年,孫堅在袁術命令下攻打劉表的荊州,被劉表部下黃祖所部軍士射殺身亡。孫權稱帝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編輯] 評語
《三國志》評論孫堅,說他「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史學家裴松之也說他「於興義之中,最有忠烈之稱」。


[編輯] 家庭

[編輯] 子女
孫堅與吳夫人有四子一女

孫策,孫堅長子。
孫權,孫堅次子。
孫翊,孫堅三次。
孫匡,孫堅四子。
孫氏,孫堅之女。
據《三國志·吳書·孫堅傳》的引注《志林》記載,孫堅有一庶子,名孫朗,別名孫仁。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99%E5%9D%9A&variant=zh-tw"
頁面分類: 155年出生 | 191年逝世 | 漢朝軍事人物 | 三國軍事人物 | 杭州人 | 孫姓

吳武烈帝
姓名 孫堅
廟號 始祖
諡號 武烈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權 東吳
在世 155年—191年
在位 無
年號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AB%E5%A0%85&variant=zh-tw

2007-04-01 14:44:07 補充: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縣(今中國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張遼&variant=zh-tw"Have many ,go above ge website la
2007-04-01 1:19 am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4月24日),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

評價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元起:「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劉備),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諸葛亮上表劉禪:「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吊,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咷,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名士司馬徽稱其為伏龍(臥龍),與鳳雛龐統齊名。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朝中央政府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務農。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關羽(?—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溫恢:「關羽驍銳。」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幹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雲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劄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2007-04-01 1:00 am
自己的功課自己做。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33: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31000051KK030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