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從軍行)

2007-03-31 7:44 pm
試說-<<從軍行>>一詩的主題思想 (3分)
-<<從軍行>>為什麼是邊塞詩?試引詩句加以說明(9分)

這兩題唔識答...可以幫幫手嗎?

回答 (2)

2007-03-31 8:25 pm
✔ 最佳答案
①《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②羌笛:羌族竹制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

  ③無那:即無奈。

翻譯:

烽火臺的西邊有一座百尺城樓,

黃昏獨自攀登領略了海風颼颼。

羌笛吹起了《關山月》的怨別曲子,

無法遣去閨中少婦的萬千離愁。

賞析

  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於多方面表現徵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悽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

 開頭兩句,詩人故意創造出一種鬆弛寧靜的氣氛:沒有戰事,戍樓獨坐,夕陽西下,晚風輕拂。但這是邊境上特有的暫時的平靜,靜謐中潛伏著肅殺和緊張。在這樣的情景下,戰士想家是極自然的。於是接下去寫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託著“傷離別”之情的《關山月》曲調。通過笛聲,我們已體察到這位戰士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末句卻從對面寫來:不直說戰士對妻子的思唸有多苦多切,而說他想到妻子在萬里之外因為掛念自己而憂愁傷心,夫妻兩人對長久別離、無望等待都同樣地無可奈何。這就把廣大守邊戰士的苦悶心情表達出來,並取得了令人同情的效果。
2007-03-31 8:16 pm
從軍行 共七首, 不知你指的是那一首, 這裡有三首的賞析


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於多方面表現徵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悽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

  這組《從軍行》共七首,每首描寫一個場面。“烽火城西百尺樓”這首寫的是一位處於戰鬥空隙之中的唐軍戰士和他對遠方妻子的懷念。

其 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①, 無那金閨萬里愁②。

賞析

  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於多方面表現徵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悽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

  這組《從軍行》共七首,每首描寫一個場面。“烽火城西百尺樓”這首寫的是一位處於戰鬥空隙之中的唐軍戰士和他對遠方妻子的懷念。

  開頭兩句,詩人故意創造出一種鬆弛寧靜的氣氛:沒有戰事,戍樓獨坐,夕陽西下,晚風輕拂。但這是邊境上特有的暫時的平靜,靜謐中潛伏著肅殺和緊張。在這樣的情景下,戰士想家是極自然的。於是接下去寫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託著“傷離別”之情的《關山月》曲調。通過笛聲,我們已體察到這位戰士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末句卻從對面寫來:不直說戰士對妻子的思唸有多苦多切,而說他想到妻子在萬里之外因為掛念自己而憂愁傷心,夫妻兩人對長久的別離、無望的等待都同樣地無可奈何。這就把廣大守邊戰士的苦悶心情典型地表達出來,並取得了令人感動和同情的藝術效果。

註釋:

  ①《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②羌笛:羌族竹制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

  ③無那:即無奈。


其 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

賞析

  寫守邊者的鄉思,既可以象前篇那樣,突出寧靜氛圍下主人公內心活動的複雜與激烈,也可以象本篇那樣,用熱烈喧鬧的場面來反襯人物難以排遣的悲愴沉悶的心境。

  你看,這裡是軍中徹夜狂歡作樂的場面,開始時是清秋的明月俯照著大地,終場時那月亮已落到了巍峨的長城後邊。這其間琵琶不停地奏出富於刺激性的旋律,一曲終了又換一曲。人們興奮地起舞,他們要盡情舒泄一番。

  可是且慢,請細細地辨別一下這聒耳的音樂。原來,不管曲調如何變換,舞姿多麼狂恣熱烈,卻總是離不開一個主題:離情和邊愁,也就是離不開一種基調:慷慨中透著悲傷,歡快中雜著淒涼,“總是《關山》舊別情”,尤其“總是”二字,一下子點穿了軍中狂歡的背景和實質,使讀者的心和這些軍人的心刻靠近了許多,理解了軍人們企圖用歌舞排解愁悶,同實際卻是“撩亂邊愁彈不盡”之間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抓住讀心靈,使之感到震栗之處。


其三

  青海長雲暗雪山① ,孤城遙望玉門關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③。

賞析

  戰士們有思家之緒,這很自然,因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戰士的根本價值卻在於他們是祖國安全的捍衛者。現在是這樣,古代也是這樣。

  王昌齡的邊塞詩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寫邊疆地理位置和環境。一個“暗”字,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次句寫形勢的險惡,他們徵戍在邊疆前沿,回望祖國只見玉門關一座孤城。第三句寫戰鬥的緊張激烈,語言概括而形象鮮明如見。末句代戰士們立誓,正面地謳歌他們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鋪墊,戰士們的誓詞分量才顯得更重。

  應該指出,這並不是一首寫實之作。從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縣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沒有一個樓蘭國,漢代的樓蘭國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但是詩人為了表現守邊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熱忱,卻把它們寫到了一首詩裏。這在詩歌創作中不但允許,而且是常見的,人們感興趣的是詩中表現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膠柱鼓瑟地進行考證,那就未免多事了

註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

  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蠟羌縣及羅布泊一帶,此地代指唐西邊境少數民族政權。

  【原載】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作者】董乃斌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58: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31000051KK014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