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

2007-03-31 7:31 pm
中國有什麼傳統節日..?

是傳統的,,
有一定要食的食物,有一定的故事,要做一定的事情等等.....

可以詳盡就盡量!

回答 (4)

2007-03-31 7:38 pm
✔ 最佳答案
中國傳統節慶主要有:

春節 -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或燈節 - 農曆正月十五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端午節 - 農曆五月五
七夕 - 農曆七月七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 - 農曆九月九
寒衣節 - 農曆十月初一
臘八節 - 農曆臘月初八
此外還有一些在部分地區和民族慶祝或次要的節慶:

立春
天公生 - 農曆正月初九
二月二 - 農曆二月初二
頭牙 - 農曆二月初二
花朝節 - 農曆二月十五
三月三 - 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浴佛節 - 農曆四月八日
鬼節(或中元節、盂蘭節)-農曆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
財神節 - 農曆七月二十二
下元節 - 農曆十月十五
冬至 - 節氣冬至。
尾牙 - 農曆臘月十六
灶王節或謝灶節 - 農曆臘月二十三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1.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3.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4.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5.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6.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zh.gif
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進入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7.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8.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chujie1.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chunjie.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ngzhi1.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dongzhi.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uanwu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duanwu.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qixi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qixi.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qingming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qingming.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yuanxiao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yuanxiao.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zhongqiu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zhongqiu.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chongyang2.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ot.gif







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images/a-chongyang.gif































重陽節詩選


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8%8A%82%E6%97%A5&variant=zh-hk
2007-04-08 8:53 pm
1 春節由來
"春節"一般俗稱為"新年"或"過年",但古代多稱為"元辰"、"元正"、"正旦"或"元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
"年"的概念,是與古代的天文節律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性緊密相聯的。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環往復,人們在取得好收成時,總要慶賀一番,久而久之就成為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就有果實豐收和穀穗成熟的象徵意思。

2與節日有關的故事
關於春節過年的傳說,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關於"年獸"的說法,人們慶幸沒有被可怕的年獸吃掉而相互恭賀;二是玉皇大帝曾聽信讒言要四海龍王淹死人們,幸虧觀世音菩薩的搭救,才免除了人們的浩劫,所以大年初一時,人們見面時總要互道"新喜"。

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並不一致。1911年辛亥革命後,曾採用西曆曆制,把西曆(即陽曆)一月一日稱為"新年"或"元旦",而將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聯多是充滿吉慶意味的祝語,在新春時節深得人們的喜愛。


3.慶祝活動
春節的習俗活動,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 開始到正月十五的"鬧元宵",時間跨度之長,節日內容之豐富,勝於其他節日,現略述如下:
掃塵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掃出門的意思。因此,臨近春節,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和灑掃庭除,都成了流行於全國各地的習俗,古今如是。

辦年貨
辦年貨即是春節前購買及準備過年用品的活動。以前在北方,家家戶戶多於除夕夜前準備供奉桌(亦稱天地桌)上的素祭品"蜜供",預備把一堂"平安吉慶"(蘋果、橘子的諧音)及各類新鮮果品作供品。故春節將臨,人們均忙於購買神馬、香燭等敬神用品和過年各種吃食,並多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六日前置辦齊全。那情景就如現今歲晚將近時,各商店擠滿購物的人潮一樣。

年夜飯
差不多與置辦年貨的同時,家家戶戶多忙於殺豬宰羊,準備除夕夜的"年夜飯"。中國人會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以開動,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副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


貼春聯、年畫
春聯即是"對聯",又叫"門對"或"對子",是春節時貼在門上的吉祥語,由上聯、下聯和橫披組成。春聯起源於五代"桃符"的對子,古時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內有神荼、鬱壘二神,有驅鬼的能力,於是古時百姓相信鬼怕桃木,便每於除夕畫二神於桃木之上,懸掛門外,以驅鬼避邪,成了古代的門神。畫像後來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寫上了字數較多並更能反映心願的對子。

據說春聯由"桃符"的對子發展成型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因後蜀國主孟昶於公元 964 年的除夕,不滿學士辛寅遜所寫的兩句應節吉語,乃親自提筆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既工整又饒有寓意,此後題春聯的風氣就在文人學士開始流傳開來。

年畫是伴隨春慶祈年和驅瘟辟邪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繪畫藝術,年畫起源於門神畫,與"桃符"具有同樣的歷史。鮮紅的春聯,嶄新的年畫,抒發了人們美好的願望,點綴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盎然春色。


開門爆竹
燃放鞭炮慶賀春節,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鞭炮起源於古代的"庭燎",一說是為了驅逐"年獸",另一說是為了驅除山鬼。人們為了歲歲平安,子時燃放鞭炮煙花稱為"開門爆竹"。現在春節爆竹兼有吉慶和除舊布新的雙重意義,無論在通衢大邑,還是窮鄉僻壤,爆竹聲的此起彼伏,給節日更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拜年
拜年是從家裏開始的。小輩起床後必須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在接受年禮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用紅紙包著的禮金給未成年的小輩,稱為"壓歲錢";民國時期長輩多以紅紙包一百文銅元作為壓歲錢,寓意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用紙鈔後,長者則喜歡用連號的新紙鈔賜於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從家裏出去,人們相遇時總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禧,說些"恭喜發財"、"萬事如意"、"新年快樂"和"新年好"等吉祥話。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間更需登門拜年,互致祝福。

舞龍和舞獅
新春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多的是四處閒逛,觀看街頭的百藝雜陳。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舞龍和舞獅。據說舞龍起源於漢代,最先是為了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儀式,後來才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至宋時期,舞龍已經成為逢年過節常見的表演活動。舞獅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據說起源於南北朝,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和春節的慶典活動。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

大抵古人相信舞龍舞獅有驅邪鎮妖之效、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節便敲鑼打鼓,舞龍舞獅,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舞龍和舞獅,都是春節的兩項傳統文娛活動。其他還有許多社火雜耍、變戲法等娛樂活動。

4與節日有關的詩文
據南朝人宗懍《荊楚歲時記》里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可見那時過春節主要是祛邪驅鬼為目的而已,人們祈望無災無病。我國最早一副春聯是寫在“桃符板”上,內容是“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據考距今一千多年。從中可窺探出時人過年慶賀有節余,再就盼望長年能溫飽,僅此而已。而明代人過春節,據《明宮史》載:“宮眷內臣,即穿葫蘆景補子及蟒衣。各家皆蒸點心,儲生肉,將為一二十日之費。”還記述除夕夜的盛況,“大飽大嚼,鼓樂喧鬧,為慶駕焉。門傍植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室內懸挂福神、鬼判、鐘馗等畫。床上懸挂金銀八寶、西番經綸,或編結黃線如龍。檐楹插芝麻桔,院中焚柏枝柴。”皇宮春節習俗是集民間春節風俗之大成的。可以看出其時社會人文的勢態,慶賀春節不單為驅邪,更主要為迎福,祈發財祈安康、祈日子蒸蒸日上、祈居安業興。
參考: website
2007-03-31 7:38 pm
農曆新年....食年糕,食團年飯...派利是~~
2007-03-31 7:37 pm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編輯] 起源
一般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編輯]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鐘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懸鐘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鐘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編輯] 意義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併舉行紀念)。

[編輯] 傳播
很多亞洲國家也有端午節,一般都來源於中國,但是各國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


[編輯]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和兒童日,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


[編輯] 韓國
稱為「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業社會時期祈求豐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奠活動,從農曆四月初五開始,五月初七為止,是薩滿教祭祀的一種形式。男人摔跤,女人洗頭。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等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活動。同中國的端午龍舟、粽子等習俗有很大不同。

韓國文化財團在2000年提出申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想法。因南韓有一地名曰江陵,與中國東周春秋時代的楚國首都郢(今中國湖北省江陵)同字,故韓國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江陵端午祭』正式提出申請。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端午乃韓國民俗文化之遺產。2006年該財團再提出百餘項申請原屬中國之文化為大韓民族遺產。


[編輯] 假日
把端午列為公眾假期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臺灣、香港、澳門


[編輯] 相關報導
2005年6月11日端午節,中韓兩國的民俗專家、學者在北京舉行研討會,韓國的民俗學者希望藉助中國兩千年的端午節歷史底蘊,共同商議將端午節申報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目前韓國單方面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祭。
在端午節的故鄉汨羅市,停辦了6年的汨羅國際龍舟賽於2005年6月11日重新開始,共有11個國家參加比賽,包括來自韓國的留學生組成的韓國隊。
中華風俗端午節
中韓兩國端午節聯合申遺遭至反對 前途未卜(國際先驅導報)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14: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31000051KK013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