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特克拉·巴達捷夫斯卡-巴拉諾夫斯卡 (Tekla Badarzewska-Baranowska) 1834 - 1861),波蘭女作曲家。
流傳於世的作品僅有一首,即鋼琴獨奏《少女的祈禱》 (Modlitwa dziewicy)。該曲作於1856年,發表於1859年的巴黎音樂評論附件,是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鋼琴曲之一。此曲難度中等,因其浪漫而迷人的旋律為許多人喜愛。在中國,幾乎每個學鋼琴的女孩都要學習此曲,並常常將其作為保留曲目,以便隨時可以演奏。但另有一些人,則將此曲說成是「沙龍中的情感垃圾」。
在臺灣,搜集垃圾的卡車從置於車頂的大喇叭中常播出此曲,以宣告它們的到來。
美國鄉村音樂家鮑伯·威爾斯(Bob Wills)為《少女的祈禱》填瞭如下的歌詞:
[編輯] Maiden's Prayer
Lyrics by Bob Wills
Twilight falls, ev'nin' shadows find,
There 'neath the stars, a maiden, so fair, divine.
Lonely there she kneels, and tells the stars above
In her heart is a song, an' there it belongs:
Her undying song of love.
Ev'ry word reveals an empty broken heart
Broken by fate that held them so far apart.
Stars on high, seem to know she's there.
In her heart is a song, an' there it belongs:
Her undying song of love.
苔克拉·芭達捷芙絲卡 (Tekla Badarzewska,1834-1861),波蘭女作曲家、鋼琴家。主要作品為三十五首鋼琴小品,風格單純而清麗,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默默無聞,只有《少女的祈禱》(作於1859年)是世界名曲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鋼琴小品之一。
創作背景:
作曲家裡,女性很少,情況確實是這樣的,而鋼琴小曲《少女的祈禱》的作者是我們所知道為數不多的女作曲家中的一位,而且這位女作曲家如作品名字一樣,是位名副其實的少女,她就是芭達捷芙斯卡,一位優秀的波蘭青年鋼琴作曲家。她於1834年生在華沙,1861 年就逝世了,才活了二十七歲,她的青春是短暫的,但她留下的這首鋼琴小品,卻是一支永開不凋的鮮花,永遠綻放在世界音樂的百花園裡,時時縈繞在每個後人的耳邊,散發著清澈的淡淡的幽香。
《少女的祈禱》這首鋼琴小曲,這首作品作於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誌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此後相繼以八十余種不同版本風行全球。讓我們再次記住這位少女天才的名字吧,她就是芭達捷芙斯卡,波蘭的天才女鋼琴家。芭達捷芙斯卡並未受過嚴格的音樂訓練。她只是一位業餘的青年作曲家,曾創作過一些鋼琴作品,例如《小茅屋的回憶》、《甜蜜的夢》、《友誼的回憶》等,其中《少女的祈禱》這支曲子使她一舉成名。這支曲子,不僅流傳於波蘭和歐洲和國,在美洲、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各國也廣為人知。《少女的祈禱》的樂譜,現在已有上百種版本,遍及世界各地。有人把它改編成四手聯彈、八手聯彈或其它形式的器樂曲,甚至還有人給它填詞,把它改編成歌曲來演唱。目前流行的鋼琴曲《少女的祈禱》主要有兩種版本,一種是理察- 克萊德曼彈奏的改編版,一種是純正的鋼琴獨奏版。我們經常聽到的幾乎都是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版,後者聽到的不多。
賞析:樂曲的結構極其簡單,為速度適中的行板,降E大調,4/4拍子。以下行音為中心的四小節前奏之後,樂曲呈現出溫婉而幽麗的主題;此後是主題的四種變奏,最後一個變奏以三連音符為主,飽含熱情,這就是全曲的結尾。曲中左手所彈的和聲也十分簡單,只是一些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本曲形象單純、手法樸素,在演奏技巧上難度不大,雖然右手部分多處出現的七連音和十連音對初學者可能是個挑戰。俄國傑出的文學家契訶夫曾在他的著名劇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為配樂。樂曲琶音式的上行下行,波浪式的旋律起伏,抒發了她的祈求和激動。音樂在單純中顯出深刻,親切、傷感、柔美。她究竟在祈禱什麼呢?器樂作品沒有實體形象,你盡可以自由地發揮你的想像去理解、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