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網上找到一些資料,解釋港幣叫「鹹龍」的原國,茲找錄如下:
兩棲女性﹕鹹龍
新春大吉,望各位「鹹龍滿屋」﹗
別想歪了,鹹龍並非是猥瑣漢子,而是花花碌碌的港幣﹗明白了鹹龍是甚麼,就會知道,「刮龍」(剝削)和「數龍」(付錢)的典故來由。
鹹龍與「鹹蟲」毫不相干,龍字不讀為「農」,要提高音調,如「攏」音。鹹龍一語,由廣州傳來,是「港幣」之俚諺。
當時,國民黨政府面對物價飛漲,香港淪陷前,內地的「大洋」與港幣只作「一對一」兌換﹔抗戰過後,十多萬大洋才換得港幣數元。內地人民的薪金,動輒超過百萬,卻絕非是富翁,皆因一條「油炸鬼」,至少賣個一百大洋﹗大洋價值波動,「關金券」、「金元券」、「銀元券」等代用券又隨時變廢紙﹔貨幣系統之混亂,成為國民黨不得人心的其中一個原因。
港幣不斷升值,大洋連連貶值,大批身擁百萬千萬的「窮人」,為了保護手上積蓄不致化為烏有,只好將錢財換成港幣。港幣「鹹龍」之名,就是因此而得﹕「鹹」,是外洋之意,正如港人泛稱海外留學為「浸鹹水」,港幣在那時的內地人眼中,是「外幣」,因此落得「鹹名」﹔而「龍」,則是港幣價值飛漲,如蛟龍升天之意。
有首詩歌,如此寫道︰「鹽都賣到咁多錢,點怪鹹龍飛上天。官府也收來路貨,賊公專劫落鄉船。剃刀刮耐門楣爛,賭棍扒多蓆面穿。禾米食完麻雀散,留番光塔伴紅棉。」
道盡民間苦況的詩風行一時,當中的「剃刀門楣」一詞,用以形容找換店及銀行,入門刮一筆,出門刮一筆,亦引申了「刮龍」一語,等於今天俗語所說的「掠水」。「數龍」,即是「付現金」,形容人豪氣(數十元港幣已等於過百萬大洋,「龍」多得要「數」,可有多富﹖)
現時港人憧憬人民幣升值,漸被人淡忘的以「龍」喻「錢」說法,會否再次流行起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條「龍」,決沒有「鹹」味矣﹗
www.yungchingching.com
翁靜晶
另外看過幾份資料,大致意思都一樣,意謂港元因二戰後,中國國內貨幣大量貶值,因此就相對地上升。而港幣被視為外幣,因此叫「鹹」,價值不斷上升如「龍升天」,所以就有「鹹龍」的叫法。
2007-03-31 09:12:41 補充:
是抄錄如下而非找錄,打錯字。上文基本上是抄的,懶得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