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七七蘆溝橋事變與中國全面抗日
1937年7月7日午夜11時許,日軍在北平近郊蘆溝橋附近演習,藉口失蹤士兵一名,欲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中國駐軍吉星文團長以時值深夜,恐引起地方不安,婉加拒絕。經冀察當局與日本駐屯軍司令交涉,商定雙方各派員五人實地調查。翌日清晨5時,已抵宛平縣署,日方仍堅持入城搜查。為我軍所拒,日軍竟向縣城發動攻擊。我軍以守土有責,奮起抵抗。最終發生了蘆溝橋事變,導致中國全面抗日。
日軍利用綬兵之計,引誘我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宋哲元,表示係地方事件,願作和平之解決,暗中緊急動員,分兵三路向平津採取包圍形勢。12日後,日軍在平津一帶兵力已達十萬以上,並在豐縣設最高司令部,二十八日發動總攻擊,我軍犧牲慘重,陸軍第廿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率教導團學生迎戰,不幸中彈身亡,年僅四十六歲,成為抗戰初期國軍將令中殉國的第一人。同日南苑失陷,三十日天津撤守,8月4日北平淪陷。
蔣委員長領導抗日
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後,蔣中正委員長深知犧牲已到最後關頭,此刻不僅是中國存亡問題,亦將是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繫,乃下令總動員,並於七月十六日在廬山發表莊嚴果決之抗戰宣言:
「和平未到絕望,絕不放棄和平;
犧牲未到最後關頭,亦絕不輕言犧牲。
但是一旦最後關頭來臨,中國將會絕對犧牲到底。
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
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的決心。
縱使戰至一槍一兵,中國也絕不停止抗戰。」
當北平和天津淪陷後,蔣委員長於8月8日發表告全國將士書,說明我國被迫抗戰之重大意義和認識。12日國民政府設立國防最高委員會,推舉蔣委員長為陸海空軍大元帥,領導全民對日抗戰。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痛斥日本對中國之侵略。
當時我國一切落後,國軍裝備落後,日軍進攻的優勢兵力,使我國陷於不利而危險之境地,蔣委員長策定最高之「持久戰略」,「以空間換取時間」,「積小勝為大勝」,以粉碎敵軍速戰速決之迷夢。於是全民奮起,前仆後繼,為國家民族之存亡與敵打抗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