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對中國歷史有甚麽影響

2007-03-29 2:20 am
鄭和對中國歷史有甚麽影響?

回答 (2)

2007-03-29 2:35 am
✔ 最佳答案
一.鄭和恩威並施,海外各國紛紛遣使朝貢,中國聲威遠播
二.中國人羣往南洋各地經商,開礦,奠定了日後華僑在南洋的經濟地位
三.中國人將工藝技術及文化帶到南洋,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的開發
2007-03-29 2:49 am
鄭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

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家族背景:原本姓馬名和,雲南昆陽(今晉寧)寶山鄉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賽典赤·贍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剌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曾任雲南行省平章,追封為咸陽王;曾祖父伯顏(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書平章,曾祖母馬氏,祖父米的納哈只,祖母溫氏。
父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陽候,母溫氏。族人自稱咸陽世家。
米里金生馬三寶,襲封滇陽候1。馬姓是漢化的阿拉伯語「Mahmud」。馬三寶33歲時,因戰功御賜鄭姓,改名為和。

生平
鄭和,回族,祖先來自西域,雲南昆陽人。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寶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寶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2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寶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以長兄馬文銘之長子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千戶候3,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鄭和後裔至今已傳21代。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路線

鄭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
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家族背景:原本姓馬名和,雲南昆陽(今晉寧)寶山鄉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賽典赤·贍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剌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曾任雲南行省平章,追封為咸陽王;曾祖父伯顏(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書平章,曾祖母馬氏,祖父米的納哈只,祖母溫氏。
父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陽候,母溫氏。族人自稱咸陽世家。
米里金生馬三寶,襲封滇陽候1。馬姓是漢化的阿拉伯語「Mahmud」。馬三寶33歲時,因戰功御賜鄭姓,改名為和。

生平 ---回族,祖先來自西域,雲南昆陽人。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寶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寶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2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寶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以長兄馬文銘之長子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千戶候3,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鄭和後裔至今已傳21代。

15世紀初朝鮮所製的地圖《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顯示鄭和時代明朝及其藩屬國的世界觀
鄭和下東洋
1402年明成祖派遣使臣分赴四方。永樂元年(1403年)琉球、日本、暹羅各國使節到中國朝貢,建立了宗藩與冊封關係。1404年明成祖派鄭和出使日本。鄭和統督水師10萬到達日本,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足利義滿同時受明朝封賞,並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雙方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明朝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相互了解。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明代沈度作《瑞應麒麟圖》,描繪永樂十二年(1414年}榜葛剌國表進麒麟 航程下『西洋』的定義 .....明初以婆羅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鄭和的貢獻及其成就
1. 鄭和在二十八年間﹐他先後七次奉命﹐出訪東南亞﹑印度半島﹑波斯灣﹑ 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等三十多個國家﹐促進了中國與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他 的航行在世界航海史上佔重要地位﹐ 比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遠征﹐分別早了八十七年﹑九十三年和一百一十六年。
2. 鄭和每次雖然都帶有強大的武力,但是他並未以武力去征服任何一個國家,僅在迫不得已時,才稍稍還手,所以沿途各國都心悅誠服,歸順明朝。

3. 由於鄭和的努力,贏得所到國家的歡迎,促進了明朝和鄰近各國間的友誼和商業往來。如:印尼的三寶壟、泰國的三寶港、馬來西亞的三寶城,都是為了紀念鄭和出使該地而命名的。 4. 跟隨鄭和的翻譯官中,有好幾位是精於天文地理的航海專家。其中有一個叫費信,把海外各國的風土人情、山川道路,以及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等情形,一一記錄下來。回國後寫成「星槎勝覽」一書,是研究當時各國歷史的珍貴史料。根據該書記載,鄭和的西行,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的木骨都束,比西方人發現新航路,足足早了半世紀之久。

5. 鄭和遠航,使明朝人民因此對海外各國的情形更加了解,激起國人向海外貿易與移民的興趣,並且對南洋一帶的華僑提供了很大的保護。因此,福建、廣東一帶的居民從此向南洋移民的人數逐漸增多,奠定華僑在南洋發展的深厚基礎,並且對當地的經濟文化開發貢獻很大。

6. 鄭和的航行不僅比哥倫布早大約八十年,而且航海技術高超,他率領的最大的寶船長四百英尺,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相比之下,哥倫布的八十三英尺的船簡直是侏儒。鄭和率領的艦隊共有兩百多艘船和兩萬七千多名水兵,事實是當時中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假如鄭和開始的中國遠洋航海事業繼續下去,首先“發現新大陸”的就不會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今天美國通行的將不是英文而是中文。中國即使擁有最強大的海軍,也未必會像當時西方列強那樣去征服世界、霸占殖民地。 。

7. 當時鄭和遠航的“寶船”,最大的長44。4丈,寬18丈,有8桅,排水量達3000噸。它比葡萄牙航海家華斯哥。達。迦馬所乘的“聖。迦布裏埃爾”號大得多。鄭和大規模遠洋航海的時間比迦馬首次繞過好望角的時間要早70多年。這說明我國古代的航海、造船技術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8. 鄭和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他們已經能夠利用科學的航海技術晝夜航行。 《鄭和航海圖》對於航海的方向﹑港口等要素都做了可靠的記錄﹐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舉。

鄭和在歷險後抵達馬六甲,便與當時的蘇丹拜米里蘇拉商量並獲得允許,在馬六甲設立中國官倉,作為日後中國船隊糧食物資運輸的補給站。這也是鄭和每一次過站必停的重要原因。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5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8000051KK027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