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雀係邊到發明.........?

2007-03-29 1:40 am
打麻雀係邊到發明同邊個發明?
我知以前叫馬吊? 點解以前叫馬吊?
我要詳細資料.
謝謝!

回答 (6)

2007-03-29 1:43 am
✔ 最佳答案
關於麻將起源有"麻雀牌"和"馬吊"兩種說法:





一、麻雀:



 你也許不知道,麻將原稱便是「麻雀」。它的起源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有人認為是在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人認為是明朝萬曆年間,眾說紛雲,較可信的說法是蘇州雜文作家穀新之在「麻將起源於護糧倉」一文中所揭示的結論。



 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但糧倉設立之後,麻雀也跟著來啃蝕,為了減少雀患,倉官由鼓勵守倉兵捕雀變為獎勵,方式是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而籌牌上所刻的字都與麻雀有關,既可賞錢,又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種遊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筒: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幾筒表示幾具火槍。



●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



●萬:即賞錢。



●東、西、南、北風:為風向,發射時要考慮風向。



●中:即打中,所以塗紅色。



●白:即白板,為打空槍。



●發:即得賞發財。



●碰:即「砰」,槍聲。




序數牌

萬(萬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5/MyriadTiles.png


餅(筒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1/10/CoinTiles.png


條(索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f/f8/StringTiles.png


番子牌

風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5/5f/WindDirectionTiles.png


箭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1/13/DragonTiles.png


花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b/FlowerTilesB.png




 成牌時我們所喊的「胡」,實際上為「鶻」,是指一種有高強捕鳥本領的鷹,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所以每局牌勝皆曰「鶻」。





二、馬吊:



馬吊牌起源於明朝萬歷年間,到崇禎年間更大行其道.在古籍中有記載("萬歷未年,民間好葉子戰.因趙時山東群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禎時大盛").

馬吊牌由40隻葉牌組成故也叫作"葉子戰".

它的前身是唐代的"葉子格戰",相傳是唐代名僧一行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表示唐朝可以傳二十代.宋代大文學歐陽修也說:葉子格就是骰子格,因"以子寫之"而得名.唐代的達官貴人在宴聚會時,都要玩"葉子格戰",因此風行一直延至五代.後來葉子格戰逐漸演變為"馬吊牌".



据資料所得,馬吊牌只有40張,共分為4類:

第一種是萬貫(萬位數),第2種是十萬,第3種是索子(千位數),第4種是文錢(個位數).

萬貫類由一萬貫,二萬貫....到九萬貫,共有9張,以九萬貫為最大.

十萬貫類似由到二十萬,共13,以萬萬貫為最大.

索子類則由一索(即"一貫"或一"吊"),二索....直到九索,共9張,以九索最大.

文錢類由一文錢,二文錢...去到九文錢


-------------------------------------------------------------------------------
[編輯] 歷史
麻將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但如何起源卻有多個版本。其中有指相傳名為萬餅條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
學界關於麻將起源於寧波的觀點,旁證之一是麻將本作「麻雀」,而寧波話麻雀正讀作「麻將」。這是很有意思、很有說服力的證據。雀讀作將,如同腳讀作將,寧波話瘸子叫拐將、吃剩的菜餚叫碗將、水缸底下的殘餘物叫水缸將、挑剩的東西叫揀落將、北侖有個地名叫中嶺將,「將」都是「腳」的音變。這說明麻雀叫麻將,既是寧波話的特色,又合乎方言音變之理。 同時麻將在日本被稱為麻雀牌, 寧波(明州)古代是和日本通商的重要口岸,因此才保留了麻雀的字意,也進一步佐證了麻將起源於寧波。
另一方面,亦有指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叫「麻將」的原因,是因為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然而,在粵語、閩語仍保留打麻雀的稱呼。

2007-03-29 1:46 am
在我國,無論是繁華鬧市,還是偏僻農村,隨時可見打麻將的情景。若干年前我就聽見過這樣一句流行語:「十億人民九億賭,還有一億在跳舞。」現在麻將不僅流行於國內,而且早已走出國門,在日本、韓國、英國等國也相當普及,儼然成為世界性的一種遊戲。在浙江寧波「麻將起源地陳列館」展廳的櫥櫃裡,珍藏著五十二副不同國籍、不同樣式的麻將牌,它們來自日、英、美、新加坡及中國本土,製作材料和工藝迥異,有竹製、骨製、銅製、玉製、翡翠製等,其玩法也千差萬別。

那末,作為一種博弈形式的麻將究竟起源於何時,又是何人所創的呢?

我國的骨牌博弈由來已久。《列子.說符》有「樓上博者,射明瓊張上」之說。明瓊,即是一種玉質的骨牌。《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載「博者欲大授」,南朝裴駰《集解》註:「授,投瓊也。」但是這種秦漢時代用於「投瓊」的骰子,從考古發掘的實物證實,是一種十八面形狀的小球體。到南北朝以後,才定型為今天見到的上下前後左右的六面體骰子。到了唐代,骰子博弈已成氣候。不言而喻,兩個骰子花的組合,即成為「牌九」,如一點加一點就是「地牌」,六點加六點就是「天牌」。

「牌九」到北宋時才出現。清人陳元龍《格致鏡原》引《諸事音考》認為:「宋宣和二年有臣上疏牙牌三十二扇,共計二百二十七點按星辰布列之位。」因此,牌九最早被稱作「宣和牌」。今天的骨牌麻將的形式是參照牌九的。

麻將的基礎花樣源於明代的紙牌「馬吊」。明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曆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同時代的寧波文人李鄴嗣有《馬吊說》支持上述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吊紙牌的花色中有「萬字」、「索子」,馬將中亦承襲之。但是打法不一樣。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關於馬將的早期資料主要是徐珂的《清稗類鈔》。其中說:「馬雀,馬吊之音轉也。吳人呼禽類如刁,去聲讀,不知何義?則麻雀之為馬吊,已確而有證矣。」此外,關於麻將的傳播有一條史料值得注意,杜亞泉《博史》稱「相傳麻將牌先流行於閩、粵瀕海各地及海舶間,清光緒初年由寧波江廈延及津、滬商埠。」也就是說,麻將是在清末經過寧波,然後推廣到天津、上海等大商埠,漸次普及於全國各地的。

寧波在麻將形成中的作用,決不止於中介和傳播,而是起到推陳出新的再創造的作用。創始者是咸豐前後的寧波聞人陳政鑰,字魚門,舊居在城內蔣祠巷,此人與英國駐寧波領事夏復禮相交甚厚,後遷居至江北外國人留居地內。並教會了英國外交官打麻將。麻將在寧波方言中是「麻雀」的讀音。日本受中國的影響,直到今天日本人仍將麻將寫成「麻雀」而讀作「麻將」,但真正的「麻雀」在日語中讀成了另外的音,而且日語中的所有麻將術語,也都採用了寧波方言的「讀音」。與此同時,陳魚門還新創了「扛」、「吃」和用骰子定位的方法。麻將術語中的寧波方言也可反映出麻將與寧波文化的關係,例如和讀胡「h?椏」,寧波音。和牌就是最後一張牌(第十四張牌),使手中的牌成為四個三張組和一對同類牌,便可和牌。又如停讀聽「ting」,寧波音。就是自己的牌局組合停當、收拾停妥和齊備、完畢之意。又如搓,搓麻將即打麻將之意。這是浙東一帶用語,如搓手、搓繩。又如清一色,色是各種顏色的牌。如「索子」(又稱「條子」)為綠色,「筒子」為黑色,「萬子」為紅色,稱三色牌。寧波話有「看三色」。清一色是指和牌時十四張牌全是單一色的牌,或索子或筒子或萬子。

陳魚門對麻將的整合與流傳,也與寧波的航海業密切相關。譬如陳魚門增東南西北四種風牌。蓋受航海業的啟示。帆船時代航海業深受風的影響,海上揚帆皆受風之左右。寧波民間關於麻將術語的解釋,也和航海業有關。譬如:

麻雀(甬語讀作「麻將」)──船夫看見麻雀,意味著已近陸地,行將到岸。

索子牌──源於船上的纜索。

筒子牌──源於船上沖洗甲板的水桶。

萬子牌──源於船家對財富的渴望。

風牌──源於船家對風的敏感。

碰──兩船相撞曰碰。

停(聽)──船舶靠岸曰停。

總之,麻將是寧波聞人陳魚門整合馬吊的基本花式和牌九的基本形式的基礎上新創的一種骨牌博弈形式,創造的時間大約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至今已近一個半世紀了。後來陳魚門去上海經商,善於交際的他把打麻將作為與人溝通的手段,於是麻將又在上海蔓延開來。到民國年間,麻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普及。

寧波天一閣書畫館東廂一座三進的清代古院落──陳氏宗祠,這裡過去是麻將發明人陳魚門的祠堂,二○○○年開闢為中國第一家「麻將起源地陳列館」。裡面的立柱上有一副對聯:「竹菊梅蘭含雅氣,東西南北浴和風」。隱隱透出麻將文化的雅致內涵。麻將之所以能廣為流傳,正是它兼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雅與俗,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市井布衣,都能從中獲趣無窮。例如作家老舍就喜歡打麻將。梁實秋在文章中曾提到「打麻將應該到八大胡同去,那裡有上好的骨牌,硬木的牌桌,還有佳麗環立。」不過,那是半個多世紀前的舊事了。麻將不作為豪賭的博具,平心而論,實在是一項極其有趣的大眾化的休閑娛樂。
2007-03-29 1:44 am
在 four 川
2007-03-29 1:44 am
是一個明朝人發明的。
歷史
相傳明朝名為萬餅條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 另一方面, 有人說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例如:「筒」圖案就是火藥槍。
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那麼為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
麻將牌



序數牌
萬(萬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5/MyriadTiles.png

餅(筒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1/10/CoinTiles.png

條(索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f/f8/StringTiles.png

番子牌
風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5/5f/WindDirectionTiles.png

箭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1/13/DragonTiles.png

花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b/FlowerTilesB.png

麻將牌中序數牌每類從「一」到「九」各四張,共二十七種一百零八張牌。又加上七種番子牌,每種各四張,有風牌:「東、南、西、北」、箭牌:「中、發、白」,共計二十八張牌。總共一百三十六張牌。後又添加同撲克中的「王」(JOKER)功能相近的花牌,一般有八張:「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共一百四十四張牌。
[編輯]

玩法
以下的敘述以廣東麻將為基礎。

洗牌:把牌全反扣過來,使牌面朝下。玩家雙手搓動牌,使牌均勻而無序地運動,稱為「洗牌」。
碼牌:洗均勻之後,每人碼36張牌,兩張牌上下摞在一起為一墩,各自為18墩,並碼成牌牆擺在自己門前,四人牌牆左右相接成正方形。
開牌:莊家擲骰,三顆骰子的總和所得的點數就是開牌的基數。以莊家為第一位,按逆時針方向順序點數,數到點數的位置為開牌的牌牆。從右向左依次數到與點數相同的那一墩,由莊家開始抓下兩墩牌,下一家再按順時針方向順序抓牌,直到每個人抓3次共12張牌,再由莊家跳牌(隔一墩)抓上層兩牌,其他人依次各抓一張。莊家共有14張牌,其他人各有13張牌。
理牌、審牌、補花:分類整理手中的牌,整齊排列,審視牌勢。如手中有花牌,首先由莊家補花,即是從牌牆的尾端取一張牌。另外三家依次逐一補花,若補回來的是花牌,則待該輪完結後再補。
行牌:行牌即是打牌進行過程。由莊家打出第一張牌開始,此過程包括抓牌、出牌、吃牌、碰牌、開杠(明杠、暗杠)、補直至和牌或荒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0/MahjongSetup.JPG/180px-MahjongSetup.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麻將牌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9/Mahjong_setup_wall.jpg/180px-Mahjong_setup_wall.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不算很道地的麻將牌局
2007-03-29 1:43 am
i only know 發明 in china
參考: my mum
2007-03-29 1:43 am
關於麻將起源有"麻雀牌"和"馬吊"兩種說法:

一、麻雀:

 你也許不知道,麻將原稱便是「麻雀」。它的起源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有人認為是在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人認為是明朝萬曆年間,眾說紛雲,較可信的說法是蘇州雜文作家穀新之在「麻將起源於護糧倉」一文中所揭示的結論。
 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但糧倉設立之後,麻雀也跟著來啃蝕,為了減少雀患,倉官由鼓勵守倉兵捕雀變為獎勵,方式是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而籌牌上所刻的字都與麻雀有關,既可賞錢,又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種遊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筒: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幾筒表示幾具火槍。
●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
●萬:即賞錢。
●東、西、南、北風:為風向,發射時要考慮風向。
●中:即打中,所以塗紅色。
●白:即白板,為打空槍。
●發:即得賞發財。
●碰:即「砰」,槍聲。
 成牌時我們所喊的「胡」,實際上為「鶻」,是指一種有高強捕鳥本領的鷹,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所以每局牌勝皆曰「鶻」。

二、馬吊:

馬吊牌起源於明朝萬歷年間,到崇禎年間更大行其道.在古籍中有記載("萬歷未年,民間好葉子戰.因趙時山東群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禎時大盛").馬吊牌由40隻葉牌組成故也叫作"葉子戰".它的前身是唐代的"葉子格戰",相傳是唐代名僧一行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表示唐朝可以傳二十代.宋代大文學歐陽修也說:葉子格就是骰子格,因"以子寫之"而得名.唐代的達官貴人在宴聚會時,都要玩"葉子格戰",因此風行一直延至五代.後來葉子格戰逐漸演變為"馬吊牌".

据資料所得,馬吊牌只有40張,共分為4類:第一種是萬貫(萬位數),第2種是十萬,第3種是索子(千位數),第4種是文錢(個位數).萬貫類由一萬貫,二萬貫....到九萬貫,共有9張,以九萬貫為最大.十萬貫類似由到二十萬,共13,以萬萬貫為最大.索子類則由一索(即"一貫"或一"吊"),二索....直到九索,共9張,以九索最大.文錢類由一文錢,二文錢...去到九文錢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19: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8000051KK024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