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是在一根竹製或木製長柄的前端,安有一個很尖且兩面帶刃的槍尖的兵器。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雙手握柄,以直刺(戮)為主的單一使用方法。
矛
圖中的矛,出自戰國時代。矛尖部分,長約37cm,用青銅製戒,呈長三角狀,帶有插口,插嵌在木柄上,用釘和繩帶加以固定。柄的長度,根據《周禮》考工記對其規格的記述,步兵用的酋矛為4.5m,戰車士兵用的夷矛為5.4m。但是,當柄長超過使用者身長的三倍,用起來就不靈活了。所以,仍以2–3m長的為宜。
蛇矛(圖)是矛的一種。因刃部分呈游動的蛇狀,故此得名。全長達5.6m左右,木柄,矛尖部分用鐵製戍,長約25cm。矛尖部分採用這種形狀,是為了增加剌殺的深度,加大傷口癒合效度,而給敵人以致命傷害。
http://geocities.com/copernicus_wongks/spear.html
弩是利用扳機護箭的一種弓。弩比弓射箭射得遠,且能發射穿透力大的箭。弩由臂(A)、翼(B)和機(C)三部分組成。臂,又叫做身,是射擊時的手持部位。用木製,上面帶有放箭用的箭槽,有的還塗上漆,用以防潮。翼、是裝在臂前的弓,用韌性好的木料製成,也有用幾張竹片予以加強的,機,是用來拉掛弦的裝置,安裝在臂的後部,機用金屬製成,就是在鐵被普遍使用以後,也常使用易於鍛造和加工的青銅作材料。弦,是由塗上蠟的麻作成,也有在苧上纏上鵝的羽毛之後,再塗蠟來製作成弦的。
結構圖
弩的尺寸有多種,但是個人用的弩,以臂長50-80cm的為多見。翼和臂的比例為1:1.2至1:2.5。機的長度為9–15cm。弩,臂長56.5cm,翼長120cm,機長12.5cm,寬為2.7cm。
弩的強度,是把翼固定於地面,使用帶有秤鉤的秤拉弦來進行測定的,強度單位使用「石」這個重量單位。「丁石」這個單位,因時代不同重量也不一樣。但是在後漢,出現過高達十石(約6ookg)的強弩。而六石(約360kg)的弩則是最普通的弩。圖中是作為彆的發射裝置的機的局部結構圖。牙(A)是用來掛住拉開的弦的突起(即機鉤)。牙上面的突起,叫做望山(B),即照門,相當於瞄準用的標尺、準星。也有往上面刻上刻印的。懸刀(C),相當於現代槍的板機。牛(D),是用來支承牙落下的構件,由是由懸刀支承著。牙、捱刀,牛,均由螺栓上的栓塞結合在一起的,都置於叫做“郭”金屬箱內。戰國時代,弩機也有不帶郭的,是把上述各部件,直接埋設在弩臂上。
作為彆的發射裝置的機的局部結構圖
拉弦方法
弩的拉弦(即開弩)方法有以下幾種:
(1)腳踩開弩法,是用腳踩住弩,用手拉弦的方法(圖)。
(2)腰開弩法,即靠腰勁拉弦開弩的方法。
(3)往腳踩弓拉弦的方法中,也有不宜接用腳踩弓,而是利用插腳用的鐙把弩拉開的。
使用法
弩的射擊順序
(1)拉弦,用牙固定;
(2)把制放臂上的箭槽內;
(3)瞄準;
(4)撥動懸刀,發射。
瞄準,是使安裝在望山上的刻印和弩的前端重合一線,瞄準目標來進行的。也可利用瞄準操作所產生的角度,來調整射程。
當扣動懸刀時,由懸刀固定的牛即脫離,失去支承的牛推動牙,弦即把箭彈射出去。
射程與威力
最大射程的弩出於戰國時代,達到8l0m。所謂射程,只是箭的飛行距離。實際上,當達到或接近最大射程時,穿透力反而下降,甚至連布也穿射不透。“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拉弦的開度應小於有效射程,最好在最大射程的二分之一以下。
在唐代要求弓弩手在358m距離,四籃兩中固定目標。由此可以認為,這個距離,就是射擊固定目標的最佳有效射程。在戰場上,敵人是移動的,瞄準又只能靠自己的眼睛,所以,在射擊這種活動目標時,有效射程,還應該再短一些,一般以300m左右為宜。如果超過300m,哪怕拏的射程再遠,穿透力再強,也很難擊中這些活動著的小目標。在戰場上,射擊固定目標,則和有效射程無關,一般在敵人靠近150m左右時,就開始射擊
必要的裝備
在激烈而殘酷的戰場上,兵器的損壞是經常發生的。弓弩斷弦等現象更是難免,所以必須給士兵配備足夠數量的箭支。那麼,對持有一把弩的士兵來說,究竟要準備多少箭和備用弦呢?根據李笙《太白陰經》的記述。唐朝軍隊,一名弩射手,原則上耍裝備三根備用弦和一百支箭。
http://geocities.com/copernicus_wongks/long_bow.html
戟出自漢代,是在長柄上,安有戈和矛組合而成的鋒刃的長兵器。前端類似矛的鋒刃叫“剌”,與柄成橫向的戈刃叫“援”或“枝”。有鋒刃為一體的,也有刺和援完全分開的兩種類型。但是不論哪種,都是牢固地安有一根長柄,柄端且有鐏。
據《周祖》考工記規定的規格,鋒刃剌部分戾13.5cm,援長15.75cm,重320g,柄長3.6m。從出土實物看,戟的標準長度約2–3m。璩文獻記載,使用最重的戟,是魏國曹操帳下猛將典韋。傳說典韋在戰場上,經常使用雙戟,總重量為80斤(40kg)。
戟在戰車兵、步兵和騎兵中使用的都很普遍,分為兩手使用的長戟和單手使用的手戟兩種。手戟柄短,可兩手各握一支,也可一手使戟,一手拿盾,和矛一樣,用來直刺敵人。援和戈一樣,用以劈、砍或鉤拉敵人於跟前而殺之。戟的鋒刃部分,戰國初期是使用青銅,而戰國末期,開始使用鐵來製造。到了漢代,幾乎都是鐵製的。為了提高援部分刃的砍殺力度,把援的形狀作成銳利的捧狀,即變成了更接近“枝”的形狀。
http://geocities.com/copernicus_wongks/long_kni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