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007-03-29 12:00 am
我想問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內容解釋, 主題, 技巧&挌律

回答 (3)

2007-03-29 12:32 am
✔ 最佳答案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
王維,字摩詰(西元六九九-七五九)少年時候詩作就寫得十分出色。這首詩是十七歲的作品,以「異鄉」、「異客」深切地刻畫出流落外地的淒涼。「每逢佳節倍思親」更道出了遊子的心聲,成為千古傳頌誦的名句。
解釋
1. 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代有爬山的風俗。2.山東:指殽山以東,包括今山西一帶。3.茱萸:落葉喬木,有濃烈的香味,重陽節有佩帶茱萸的習俗,傳說可以避邪。
語譯
孤單一人流落外地,做了異鄉的旅客。平日思念故鄉和家人的愁懷,逢到節日時更加倍濃烈。今日正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我雖然在遙遠的外地,也可以想像出家鄉的兄弟們爬山登高的情景。每一個人都會按照習俗佩帶茱萸,只是缺少了我一個人。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 “ 憶山東兄弟 ” 。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前期作品積極雄渾。到了後期,他的生活和思想起了變化。政途失意,妻子死去給他心靈上極大的創傷,更重要的是佛教思想的影響,令他的後期作品傾向恬靜閒淡。而這些作品也正正確立了他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藝術特徵。

  除此之外,他的詩作之所以被蘇軾喻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作者擅長兼攝各種情感,加以奏合,有機地以文字組合成如詩如畫的意境,進一步將其詩作推向情景交融的境界。在王維的鬼斧神工下,他的山水詩不但語言精煉含蓄、富有神韻、意境、景物形象鮮明,而且還揉合了音樂之美,使讀者置身於其中。

  在體裁運用上,王維擅長五言之作,其中最為人熟識的有《鹿柴》、《鳥鳴澗》等,只利用短短二十字就刻畫出深遠的意境。其他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渭城曲》、《少年行》也是出色的七絕。

  總括而言,王維的詩蘊藉著陶淵明渾融完整的意境、謝靈運詩精工刻的描寫以及樂府民歌的清爽淺白。在交互影響下,他的詩歌語言清新洗煉,樸素中包含著大自然的光彩明亮,深得陶詩「清腴」的特色,而且意境深遠,神韻悠揚,無怪乎有「詩佛」之稱。

欣賞: 這首七言絕句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的,從他這首詩中,我們不難體會出當時他客居他鄉的那份辛酸。十七歲的作齡,通常還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然而王維已身處異地,怎不令他傷感? 全詩運用情景轉移法,描述出自已內心的失望與稠悵,而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也正是這份思鄉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道盡無數異鄉遊子的心聲,更表達了兩地相憶的苦楚。
2007-03-29 12:22 am
http://www.nssh.tpc.edu.tw/china/chinese/06/%A4E%A4%EB%A4E%A4%E9%BE%D0%A4s%AAF%A5S%A7%CC.htm

呢個網可以幫到你ga!!

2007-03-28 16:23:41 補充:
內容解釋:這首詩說出詩人獨自離鄉,在重陽佳節時很思念親人。本詩設想奇妙,詩歌不直接寫出詩人懷念親人,而是想像故鄉的兄弟們,會在登高時想起少了一位兄弟,間接地說明了互相思念。http://www.clitonline.info/author/displaywork.aspx?id=89
2007-03-29 12:13 am
獨 在 異 鄉 為 異 客 ,
每 逢 佳 節 倍 思 親 。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何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能詩能畫,詩意畫境往往相通,蘇軾評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本詩主旨為何?

抒寫佳節獨在異鄉的思親之情。


詞語解釋:

1. 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代有爬山的風俗。2.山東:指殽山以東,包括今山西一帶。3.茱萸:落葉喬木,有濃烈的香味,重陽節有佩帶茱萸的習俗,傳說可以避邪。


內容解釋:

孤單一人流落外地,做了異鄉的旅客。平日思念故鄉和家人的愁懷,逢到節日時更加倍濃烈。今日正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我雖然在遙遠的外地,也可以想像出家鄉的兄弟們爬山登高的情景。每一個人都會按照習俗佩帶茱萸,只是缺少了我一個人。

2007-03-29 16:32:11 補充: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唐朝詩人,外號「詩佛」。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開元九年(721年),王維進士及第,官大樂丞,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十四年(726年),辭去官職。後又任右拾遺,又為監察御史,40歲時,遷殿中傳御史。天寶末年,安祿山攻佔長安,王維被安祿山脅迫作了他的官員。但是他並不願意,長期居住於藍田別墅,曾作詩表達了心跡。當安祿山兵敗後,王維因此得到了赦免,並任太子中允,後轉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2007-03-29 16:32:49 補充:
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畫,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歷代名畫記》以畫山水體涉古今讚譽他在山水畫方面的貢獻,《唐朝名畫錄》評價為風致標格特出,……畫《輞川圖》山谷鬱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在《舊唐書》本傳中,也有山水準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的稱頌。

2007-03-29 16:33:07 補充: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至今這個評價都受到了學者的肯定。王維以五言律詩和絕句著稱。王維的詩有兩種風格,前期的詩大都反映現實,後期則多是描繪田園山水,王維最擅長的也是田園詩。有《王右丞集》。《王右丞集箋注》是清代趙殿成所編。今存詩400余首。

2007-03-30 19:42:04 補充:
關於王維的生年,至今尚是一個謎。兩《唐書》本傳都載王維享年61歲,《新唐書》雲上元初卒,《舊唐書》說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三也說王維卒於上元二年,清代王維研究專家趙殿成《右丞年譜》即斷王維卒於上元二年七月。根據卒年61歲推算,則生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年),與大詩人李白同年生。但王縉為王維胞弟,官至宰相,兩《唐書·王縉傳》皆載王縉卒於建中二年(781年),年82歲,推之則生於武后久視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今暫從趙殿成《右丞年譜》與陳鐵民《王維年譜》,定王維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卒於上元二年(761年)。

2007-03-30 19:42:28 補充:
王維的籍貫,也有爭議。《舊唐書》說王維為太原祁人,後移家於蒲州,成了河東人。唐人姚合所編《極交集》說王維為河東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又說是太原人。對於王維之弟王縉的記載,《舊唐書》說是河中人,《新唐書》說本是太原祁人,後來客居河中。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濟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河東郡,乾元三年(760年)升為河中府,所以又稱河東、河中。現在一般通行的說法,認為王維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屬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後,里貫為蒲州,是河東人。這樣,王維與年晚於他的大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為同鄉。

2007-03-30 19:44:26 補充:
王維自幼聰穎,不但九歲時便能作詩寫文章,後來成為開元、天寶間著名詩人,而且工於草書隸書,嫻於絲竹音律,擅長繪畫,是個多才多藝的才子,在青年時代便已名動京師,得到皇族諸王的敬重,寧王、薛王待他就象師友一樣。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王維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王維集中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等詩,可知在長安確曾從岐王游宴。

2007-03-30 19:45:46 補充:
據陳鐵民《王維年譜》,王維離開濟州後,在淇上住了二年,開元十七年(729年)赴長安,在長安又閒居了幾年。初到長安,他即開始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習頓教,結識了詩人孟浩然。孟浩然開元十六年(728年)赴長安應試,落第後滯留長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陽,王維作詩送別,詩雲:「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勸孟浩然回鄉隱居,不必辛辛苦苦地來長安舉試求官。這是因自己中狀元後仍不得意,所以有這樣的話。作為一個才子,一代名人,王維這個時期不太得意,青年時期賦閒,心中當然不是味道。而且此期間又喪妻。

2007-03-30 19:46:12 補充:
雖則王維勸孟浩然歸舊廬隱居,但他自己的求仕之心並未完全死滅,或者因名臣執政,復又求仕。閒居長安時,即他34歲那年,赴洛陽,獻詩中書令張九齡,希求汲引,隨後便隱於嵩山。嵩山地近東都洛陽,隱於此正可待機而出。次年他便拜右拾遺,又為朝官,做了兩年右拾遺,又為監察御史,40歲時,遷殿中傳御史。就在閒居和這樣的官職變換中,他度過了許多年的時光,而進入中年,此後或隱或官,所為官為左補闕、庫部即中,品階雖稍高了點,但仍為侍從閒官,總不得意,這樣又過了10年。王維50歲時,丁母憂,離朝屏居輞川,服滿後,又做了幾年的文部郎中。進一步使他仕途失意的,是安史之亂中曾陷於叛軍中,得罪了唐王朝。

2007-03-30 19:46:35 補充: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陷潼關,隨之攻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他曾吃藥取痢,假稱患病,以逃避麻煩。但因為他的詩名很大,安祿山派人將他迎到洛陽,拘於菩提寺,不管他答應不答應,硬委之以偽職。無奈之中,王維當了安祿山的給事中。但他的心依舊追隨唐王朝。安祿山宴其部下於凝碧宮,王維聞之而悲,暗中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正是這首詩救了他的命。

2007-03-30 19:46:51 補充:
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賤之官,均被收系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有人提出王維凝碧宮詩可證其忠於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縉請求削己官職以贖死罪,唐肅宗特此原諒了他,不但不殺,而且還給了個太子中允之職,可謂不幸中之大幸。這時,王維已57歲,接近暮年了,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賢殿學士,後又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上元元年(760年)夏,60歲的王維轉尚書右丞,這是他一生所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階,也是最後所任之職,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後世稱他為王右丞。

2007-03-30 19:47:46 補充:
作為一代才子,王維少年得志,名傳遐邇,但終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極不順利,竟至險遭殺頭之禍。作為一個詩人,王維以自己的優秀詩篇,為盛唐詩壇大增光輝,是唐代乃至中國古代的重要詩人。  

2007-03-30 19:48:30 補充:
王維擅長各種詩體,尤以五言律詩和絕句著稱。前期詩歌,富於進取精神,譏刺貴戚宦官,譴責紈挎子弟,反映邊塞生活,抒寫游俠意氣,情調慷慨激昂,充滿浪漫主義豪情。後期詩歌,因世途險惡,崇奉佛教,而以描寫田園山水景物、表達閒情逸致、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為主。所寫山水田園詩,數量多,藝術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維的藝術風格。如《漢江臨泛》一首,從大處落筆,狀寫襄陽一帶的壯麗山川,氣勢雄渾,意境空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聯,成為千古名句。又如《山居秋瞑》,用細膩的筆觸,勾畫月照、泉流、竹喧、蓮動等許多富有特徵性的事物,獻給讀者一幅清新秀麗、優美和諧的秋雨之後的山色圖。

2007-03-30 19:49:11 補充:
王維的詩在唐代自成一派,影響久遠。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可資研究參考。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9: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8000051KK019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