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
王維,字摩詰(西元六九九-七五九)少年時候詩作就寫得十分出色。這首詩是十七歲的作品,以「異鄉」、「異客」深切地刻畫出流落外地的淒涼。「每逢佳節倍思親」更道出了遊子的心聲,成為千古傳頌誦的名句。
解釋
1. 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代有爬山的風俗。2.山東:指殽山以東,包括今山西一帶。3.茱萸:落葉喬木,有濃烈的香味,重陽節有佩帶茱萸的習俗,傳說可以避邪。
語譯
孤單一人流落外地,做了異鄉的旅客。平日思念故鄉和家人的愁懷,逢到節日時更加倍濃烈。今日正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我雖然在遙遠的外地,也可以想像出家鄉的兄弟們爬山登高的情景。每一個人都會按照習俗佩帶茱萸,只是缺少了我一個人。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 “ 憶山東兄弟 ” 。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前期作品積極雄渾。到了後期,他的生活和思想起了變化。政途失意,妻子死去給他心靈上極大的創傷,更重要的是佛教思想的影響,令他的後期作品傾向恬靜閒淡。而這些作品也正正確立了他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藝術特徵。
除此之外,他的詩作之所以被蘇軾喻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作者擅長兼攝各種情感,加以奏合,有機地以文字組合成如詩如畫的意境,進一步將其詩作推向情景交融的境界。在王維的鬼斧神工下,他的山水詩不但語言精煉含蓄、富有神韻、意境、景物形象鮮明,而且還揉合了音樂之美,使讀者置身於其中。
在體裁運用上,王維擅長五言之作,其中最為人熟識的有《鹿柴》、《鳥鳴澗》等,只利用短短二十字就刻畫出深遠的意境。其他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渭城曲》、《少年行》也是出色的七絕。
總括而言,王維的詩蘊藉著陶淵明渾融完整的意境、謝靈運詩精工刻的描寫以及樂府民歌的清爽淺白。在交互影響下,他的詩歌語言清新洗煉,樸素中包含著大自然的光彩明亮,深得陶詩「清腴」的特色,而且意境深遠,神韻悠揚,無怪乎有「詩佛」之稱。
欣賞: 這首七言絕句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的,從他這首詩中,我們不難體會出當時他客居他鄉的那份辛酸。十七歲的作齡,通常還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然而王維已身處異地,怎不令他傷感? 全詩運用情景轉移法,描述出自已內心的失望與稠悵,而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也正是這份思鄉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道盡無數異鄉遊子的心聲,更表達了兩地相憶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