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錫克」(sikha)一詞在梵文是門徒或弟子之意,因教徒自稱為教祖的門徒,故稱「錫克教」,發源於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省,自西元1469年至1539年,由錫克教第一代上師納拿克(Nanak)佈教,綜合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傳統,創造出獨特的宗教哲學。認為誦唸上帝之名,並嚴格遵循上師的領導,能解脫「業報」的束縛,達到人神合一(梵我合一)的境界。
上師是印度錫克教徒的精神引導與信仰核心,為人身的上師(靈性導師),亦是錫克教的宗教領袖。錫克教分別歷經10位上師的領導,自納拿克上師以後,每一代上師對錫克教的發展均有貢獻,也曾為經典增編詩歌,並在第十代古賓信上師對宗教生活進行改革後,成立「卡爾沙」錫克團契,制定了大多數錫克教徒遵循的誡律,至西元1708年古賓信上師去世前,明訂聖典「阿第格蘭斯」為錫克教團體日後所應遵奉的經典,共收錄十代上師創作的詩歌,以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詩篇。
錫克教徒的神名叫「真理、創造者」,自太初即存在,是不死不轉生的,全宇宙中只有這一位神。在錫克教經典中常以伊斯蘭教的「阿拉」或印度教的「梵天」交互稱呼這位神,為一神論宗教。由於錫克教希望融合印度、伊斯蘭二教,遂引起伊斯蘭教徒的不滿,自始祖納拿克上師起,就不斷受到伊斯蘭教徒的迫害,第五代與第九代上師甚至被伊斯蘭教統治者處決。為了抵抗異教殘害,各代上師下令錫克教徒全部武裝,至第十代古賓信上師更加強信徒皆兵主義。至十九世紀初,錫克教徒曾建立錫克帝國,但終不敵大英帝國的勢力,被英國納入版圖。二次大戰後印度獨立,旁遮普省成為印度的一省,西元1995年,全印度約有1700多萬錫克教徒,大多分佈在旁遮普省,佔該省總人口的50%強。除印度外,美國、英國、加拿大、東非、東南亞等地也有錫克教徒的蹤跡,但為數並不多。
錫克教的起源與發展
印度除了孕育出印度教﹑佛教外﹐亦為錫克教發源地。西元1469年﹐錫克教教主納拿克(Nanak)就在印度教﹑回教風行的印度西北部旁遮普省(Panjab)誕生。
納拿克屬於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第二階級 - 剎帝利族(Kshatriyas)武士階級。雖然納拿克的父母親都是印度教徒﹐但納拿克在七歲入學時便對教導他的印度徒教師反應﹕若要了解全部印度教聖典吠陀經﹐還不如確實明白宇宙的真神﹐仰賴祂的慈悲。
納拿克對宗教富有熱誠﹐對世事極為淡泊﹐最後甚至離開妻兒至曠野過修道生活﹐38歲時悟道﹐人稱古魯(Guru)。「古魯」為聖教師的意思﹐自納拿克後﹐這個名詞遂成為錫克教每任繼任者的專有稱號。
有鑑於當時強大的回教勢力與印回兩教不斷的宗教紛爭﹐納拿克便把印度教的梵天神與回教阿拉神加以融會調和﹐衍生成非印非回﹑亦印亦回的錫克教。
悟道後的納拿克回到家中﹐將所有變賣﹐施予窮人﹐並與一位回教徒僕人開始遊行佈道。主僕二人一面唱歌﹑一面傳講錫克教信息﹕「天上只有一位神﹐是印度教徒的﹐也是回教徒的﹔人與人之間沒有階級區別﹐人人都可以相信這位神而得到拯救。」納拿克並在身上纏了一條修行腰帶﹐向大家宣佈說﹕「在我面前既無印度教徒﹐也無回教徒。」
納拿克終身致力遊行佈道﹐足跡北到喜馬拉雅山﹐南至錫蘭島﹐遊行佈道期間雖有不少回教徒襲擊毆打他﹐但也有許多人皈依他﹐這些信徒多是中下階集的印度百姓。經過了30年的傳道生活﹐納拿克終於年老力衰﹐於西元1539年撒手歸天﹐享年六十九歲。
納拿克死後﹐由弟子安格達(Angad)繼任﹐是為第二代古魯(祖師)。接著有三代﹑四代至第十代古魯郭溫達辛格(Govind Singh)。
教義與經典
「錫克」(sikha)一詞在梵文是門徒或是弟子的意思﹐因錫克教徒自稱為教祖的門徒﹐故而得名錫克教。
主要經典
錫克教的主要經典是《阿底格蘭特》(Adi Granth),意為"原初聖典",也叫《格蘭特‧沙哈卜》(Granth Sahib)。
《阿底格蘭特》是第五代祖師阿爾瓊在位時編纂的,篇幅浩繁,共收集3384首贊歌,15575詩節主要闡述錫克教教義,宣揚祖師的生平事跡,並匯集了祖師所作的贊歌。開頭部分的晨歌包括那納克祖師所寫的38首贊歌和首尾兩首引頌,概括了錫克教的基本信仰,為教徒每天早晨所必讀。《阿底格蘭特》主要用旁遮普文寫成, 也也雜有用梵文、古吉拉特艾、印地文、馬拉地文和波斯文寫成的章節,內容豐富多彩,體例不拘一格。《阿底格蘭特》是錫克教崇奉的重要聖典。錫克教反對偶像崇拜,廟裡不供奉任何偶像,只供奉《阿底格蘭特》。
錫克教經典除《阿底格蘭特》之外,還有一部成書於第十代祖師戈賓德‧辛格時期的《十祖聖典》。
教義和信仰
錫克教最初是印度教在虞信派運動蓬勃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來的一個新的宗教派別。它的創始人那納克試圖超脫於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紛爭,建立一個統一的宗教。那納克曾說:"既沒有印度教徒,也沒有穆斯林,我將追隨神,神既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穆斯林,我所選定的是神的道路"。他聲稱神已向他下諭,選定他在世界上傳播福音。實際上,他的教義是在印度教虔信派思想的基礎上,攝取伊斯蘭教蘇菲派的神秘主義因素而形成的。那納克死後,歷代祖師又逐漸發展了錫克教的宗教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一) 一神論
錫克教是嚴格的一神教,只崇拜一個神,對於這個神,他們作了不少論述,大致有以下幾點:
1. 神是唯一的
那納克克教義的精髓由三個觀念組成,即一個神、一個師尊、一個真名。那納克說:"神是唯一的,只有一個神,"他認為,有的人削發為僧,有的人修瑜珈苦行,有的人稱自己為印度教徒,有的人稱自己為穆斯林,實際上。大家崇拜的都是同一個神,即唯一的神。唯一的神是一切宗教的崇拜對象,既是印度教崇拜的羅摩, 也是伊斯蘭教崇拜的真主。那納克說:"只有一個神,它的名字是永恆真理",它是世界的創造者,是遍滿一切的精神; "一個師尊即只有一個祖師作為神的使者傳播福音。那納克非常強調祖師的作用(這點在下面將詳細闡述);一個真名,是說唯一的神顯現為唯一的真名。真名是神的顯現。實際上,真名是神的同義詞。那納克曾說,"自存的神顯現為真名,然後創造出宇宙。(《阿底格蘭特》4頁)。
2.神是宇宙的創造者
錫克教認為,唯一的神是宇宙的創造者,神創選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萬物,並主宰著芸芸眾生。《阿底格蘭特》曾詳盡地描繪了創世前的混沌狀態及創世過程:
3. 神是全知全能的
神創造了千差萬別的事物和千變萬化的宇宙,這充分顯示了神的全知全能, 神是唯一的,也是自存自顯、自足圓滿的,他遍滿一切、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超越時空、不生不滅、無形無像、是無限、永恆的絕對存往,也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和聖潔的光輝。
4.神是公正的、仁慈的
神不僅創造了宇宙世界,而且主宰著宇宙世界。神是公正無私的, 他揚善抑惡,對每個人的善惡行為都加以評判。神對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神是仁慈的,以他博大的胸懷普愛眾生,把恩惠賜於每一個子民,使天下民眾享受歡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