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瞋痴是什麼

2007-03-28 6:23 pm
貪瞋痴熄滅的人 是六根清靜
何為[貪瞋痴]
貪是指欲望
瞋和痴是?

回答 (3)

2007-03-28 6:31 pm
✔ 最佳答案
「貪」即貪婪,內心總覺不足夠。比方說,你每月賺三萬元,交給家人二萬五千元,只剩下五千元給自己,但你的家人還說不夠用。當我們想要的多過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貪」。
「瞋」又是什麼呢?我們很容易生氣,稍不順心便不高興及嬲怒,無明火不知從何而來,這就是「瞋」。瞋心分兩類:
(一) 是生生世世的業力,例如你見到某人某事會無緣無故嬲怒;
(二) 是現世的感受,例如你不滿意某些人或某些事而生起嬲怒的感受。
「痴」是什麼呢?你不能明白事實的真相,不能分辨是非黑白,就是愚痴。「八正道」幫助我們去除貪、瞋、痴,讓我們找回自性。
我們禪院的院徽設計得很好,法輪外包著一朵蓮花,蓮花代表「出於污泥而不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蓮花,即是我們的「自性」 。其實環境經常教導我們什麼是自性,但我們太忙於思想。環境經常給予我們訊息,但我們都不去理會。雖然我們每人心中都有一朵蓮花,但不是說:「我打坐的時候看見一朵蓮花」 ,若是這樣,我的禪棒便會打醒你!千萬不要執著「蓮花」這個字眼,它祇是教學上的用詞。我們每個人都有「出於污泥而不染」的素質;壞人有,好人也有;黃種人有,白種人也有;甚至窮鄉僻壤的人也有,而「八正道」便是我們找回這個素質。人有很多病,「貪、瞋、痴」祇是一個概括的說法。許多人欠缺維他命,所以現代人開始吃維他命丸,有些售賣健康食品的商人便乘著人這種心理大做生意,說吃這種那種維他命便會令你的皮膚漂亮、健康,並可對治不同的疾病等。「八正道」就如八種維他命丸,幫助大家走上健康的人生大道。
2007-04-02 2:52 am
在佛家說的三障,有兩種解釋。一種指業障、報障、煩惱障。另一種指「貪、嗔、痴」。其實這二者相連相依。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言行,甚至思想活動,這都是一種造作。自己的言行造作,帶來了業障。凡事必有因。有因就必有果,這就是報障。煩惱障,說穿了,就是第二種「貪、嗔、痴」。這「貪、嗔、痴」便是一切煩惱的總根源。佛家把「貪、嗔、痴」叫做三毒。一些人會做出許多蠢事來,許多社會悲劇會不斷產生,其根子,也在「貪、嗔、痴」。貪為萬惡之首,需要有限,慾望無窮。心中有了貪念、貪慾,為慾所驅,甚麼事不敢去做?嗔為三毒最毒。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心一起,人便失去理智,火燒無明,情緒失控,後果不堪設想。痴是三毒之根。貪嗔可怕,皆從癡來。

  有「貪、嗔、痴」,就會有煩惱。煩惱就是業障。造了業,就必有果報。善業得善果善報,惡業得惡果惡報。一個人沒有因果觀念,不懂得做了壞事、醜事、惡事,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因為自己生出惡念、種下惡因惡緣,必然要由自己來承擔惡果。聖人怕因,愚人怕果。只有懂得了因果,才能止惡修善,改惡向善。惟此,才能不再做錯事,不再危害別人、危害家庭、危害社會。

  雖然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要想改變自己的外部環境,力所不及,十分困難。但是改變自己的內心,則是能夠做到的。也唯有改變自己的內心,才是正確的、究竟的。這就是智慧。當一個人長大了,知識閱歷都逐漸豐富了,價值觀也定型了,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總是自我感覺良好,錯誤總是歸罪別人。但是佛教徒,是最講反觀自省。不外求,能自省,息滅「貪嗔痴」,放下即實地,自然能面對現實,不怕困擾,經得起風霜雨雪。我們今天講心理健康,實質上是心靈的健康。首先是心要安寧、安靜。提升人的質素,要從孩童開始。倘若從幼小童年就學佛、念佛,心中有佛,從小就懂得慈悲,懂得因果,懂得智慧,懂得尊重別人愛護自己,從小培植善根,一生福報無盡。
參考: 香港佛敎504期
2007-03-29 8:32 pm
貪---貪心.貪念(財.色.名.食.睡).
瞋---憎恨.
痴---痴心.妄想.愚痴等.
以上三種.都係修佛和修道人應要戒除的三毒.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35: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8000051KK006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