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麽叫排比法?

2007-03-28 1:18 am
最好是詳細

回答 (4)

2007-03-28 1:20 am
✔ 最佳答案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兩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與其他修辭手法之比較

排比不是對偶,後者通常由兩個結構相同、長度相同、詞語對稱的句子構成,嚴謹的對偶更要求平仄互對。而排比僅要求結構、長度等大致相似、沒有類似的對稱效果。
排比不是頂真,後者不要求結構、長度相同,只要求後一個句子的第一個詞語是前一個句子的最後一個。
排比不是反覆,後者是用詞基本相同的句子重複出現以加強語氣。
中文的排比相當於英文修辭學上的Parallelism(英文中兩個句子並列的修辭方式),很多人誤以為排比句是由三個或以上並列句子組成的。其實,根據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226頁),兩個句子或以上的並列句子,也可以稱為排比句;只是一般為了加強句子的氣勢,多用三個或以上吧了!
對於「同一範圍」、「同一性質」的意念,用兩個(含)以上結構相似的句法來 表達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排比。 例如:(1)作主是不必凡事去請示;作主是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作主是 擁有支配的權力!作主是不必再聽別人使喚!(單句) (2)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功;以之 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複句)

[編輯] 文言文的例子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陶淵明《閒情賦並序》
譬喻的原則
(1)喻體與喻依不可太過類似,必須是不同本質的東西。如:小寶長得像他媽媽。這並不是譬喻。
(2)喻依最好是大家所熟知的,較具體的。

[編輯] 現代文的例子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A.女人心,海底針。(俗語)
B.時間,愛情的試金石。(呼嘯 家園戀)
C.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編輯] 外部連結
讓排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它的作用是可以利用舊經驗,引起對新事物的認識。良好的譬喻可以引起讀者正 確的想像,新穎的譬喻可使文字生動。使用原則是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說明 抽象。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E%92%E6%AF%94&variant=zh-hk"
2007-03-28 1:30 am
排比法:三個或以上的在意思上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辭法。

效果:運用得宜,可以使語言氣勢得到加強,使表達的情意得到加深,並可使句子結構整齊而

勻稱,韻律協調而有節奏,朗讀起來時,和諧動聽。

連續排列,讓句子增加力量,來鼓舞、說服別人。
在一篇文章中,內容和修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要有好的內容,還得要善用修辭來使文章讀起來,讓家人印象深刻、感動不已。
排比法:使用句法結構相似的句子,接二連三地出現,用來表達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
例如:他們設想之周全、用心之良苦,常為家長所讚佩。

老師常以言笑來沖淡學生緊張的情緒;常以郊遊來增進學生身心的健康。
排比,是寫作時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寫作時,為了使文章結構緊湊、語勢增強、感情深化、文脈清晰、層次清楚,於是將接二連三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的詞組或句子,逐一排列起來,這種修辭手法,即是排比。南宋陳騤在《文則》中所謂「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壯文勢、廣文義」,指的就是排比修辭方式能起加強語勢,周全語意的作用。
2007-03-28 1:24 am
排比法:三個或以上的在意思上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辭法。

效果:運用得宜,可以使語言氣勢得到加強,使表達的情意得到加深,並可使句子結構整齊而

勻稱,韻律協調而有節奏,朗讀起來時,和諧動聽。

例如:
1.微風拂樹,水珠在枝頭顫動,由橙黃變橘綠、由亮藍變靛青,由紫變嫣紅。
2.園中百花競放,紅的火紅,黃的金黃,白的雪白。
2007-03-28 1:20 am
排比,是寫作時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寫作時,為了使文章結構緊湊、語勢增強、感情深化、文脈清晰、層次清楚,於是將接二連三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的詞組或句子,逐一排列起來,這種修辭手法,即是排比。南宋陳騤在《文則》中所謂「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壯文勢、廣文義」,指的就是排比修辭方式能起加強語勢,周全語意的作用。

******************** ***************
排比修辭例句:

1\《孟子‧公孫丑上》: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2\李斯〈諫逐客書〉: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3\漢樂府詩《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4\水田是鏡子,

照映著藍天,

照映著白雲,

照映著青山,

照映著綠樹。

農夫在插秧,

插在綠樹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雲上,

插在藍天上。(詹冰〈插秧〉)

這是排比句。把結構相同、語氣一致成排的句子組成一個意義群。又可分為句子排比、分句排比、短語排比、段落排比。這是屬於句子排比~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51: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7000051KK023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