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1年11月22日[1]),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閩侯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等[1]。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國人的敬仰。
林則徐曾多次粉碎英國人到中國海域進行武裝挑釁。雖然不少中國人視其「虎門銷煙」之行為為一次壯舉,但這同時亦是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近因。
林則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對於西方的政治勢力進行的艱苦的鬥爭,對於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林則徐則持開放性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懂得英語和葡語兩種外語,並且著力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成《海國圖志》,此書其後啟發了晚清後期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Lin_Zexu_1.jpg/250px-Lin_Zexu_1.jpg
嘉慶二十五年起,先後外任浙江杭嘉湖道、鹽運使,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任上整頓鹽務、興辦河工、籌劃海運,採用勸平糶、禁囤積、放賑濟貧等措施救災撫民。後升任河東河道總督,親自實地查驗山東運河、河南黃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黃河由山東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道光十二年授江蘇巡撫。江蘇旱澇災情嚴重,他上奏曆陳民間困苦,堅請緩徵受災州縣漕賦;致力興修水利工程。克服銀荒和利於貨幣流通,他反對一概禁用洋錢,提出自鑄銀幣的主張,開中國近代幣制改革的先聲。
十七年,升任湖廣總督。是時鴉片已成中國的嚴重弊害,黃爵滋上疏主張以死罪嚴懲吸食者。林則徐提出六條禁煙方案,並率先在湖廣實施。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於不能嚴禁。九月應召進京,力陳禁煙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道光帝於十一月受命?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道光十九年正月抵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令外國煙販限期交出鴉片,並收繳英國躉船上的全部鴉片。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在此期間,林則徐注意瞭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制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澳門新聞紙》等,成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林則徐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臺,搜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仿製。他堅信民心可用,組織地方團練,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練教習。七月因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拒不交出殺害中國村民的英國水手,又不肯具結保證不再夾帶鴉片,他下令斷絕澳門英商接濟。義律訴諸武力,挑起九龍炮戰和穿鼻洋海戰。林則徐督師數敗英軍。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貿易。十九年十二月實授兩廣總督。鴉片戰爭後,道光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九月被革職。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協辦海防。五月充軍伊犁。
他在伊犁協助辦理墾務,倡導水利,開闢屯田。又繪製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陝甘總督,次年轉任陝西巡撫。道光二十七年升雲貴總督。曾先後平息、鎮壓西北西南民族衝突和人民起義,整頓雲南礦政。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辭職歸籍。次年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途中卒於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贈太子太傅,諡文忠。林則徐平生愛好詩詞書法,著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等。所遺奏稿、公牘、日記、書劄等輯為《林則徐集》。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