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說過咩名言?咩時代?

2007-03-27 12:08 am
蔡倫說過咩名言?咩時代?

回答 (5)

2007-03-27 12:12 am
✔ 最佳答案
蔡倫


蔡倫(約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被傳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製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準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讚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後來,蔡倫捲入宮廷鬥爭,由於掌權的竇太后的授意,參與誣陷漢安帝的祖母。後又成為竇太后媳婦鄧太后的得力助手。 鄧太后駕崩,漢安帝親政後,要他到廷尉那裡去自首。蔡倫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換上整潔的衣冠,服毒自盡。蔡倫去世後,葬於自己的封地龍亭(位於現在的陝西洋縣)。
2007-03-27 12:17 am
紙張

約在兩漢時代,中國人已懂得造紙。可是當時的紙質較為粗糙,不太方便書寫。

東漢時代,蔡倫改良了造紙術。他利用樹皮、麻、破布、魚網等材料,造出較薄和白的紙張。因此,後人公認蔡倫是世界第一個發明紙張的人,而他所發明的紙則稱為「蔡侯紙」。

優點:文字可以記錄在紙張上,紙張釘裝成冊,體積較輕巧,方便携帶和流傳。造紙術配合後來發明的印刷術,使知識更容易記載及流傳,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巨大。

缺點:紙張只能記錄文字和圖畫,卻不能記錄影像和聲音。紙張也容易遭到破壞,儲藏在內的資料容易流失。
2007-03-27 12:16 am
蔡倫是東漢時代的人,距今大約2000年左右,根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後漢書是一本史書,范曄編著的,宦者的意思就是宦官、太監)的記載,蔡倫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進宮當宦官。


至於名言則沒有什麼記載,多寫的是他的一生。
若你不介意,我可貼上關於他一生介紹的資料。

「蔡倫(約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被傳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製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準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讚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後來,蔡倫捲入宮廷鬥爭,由於掌權的竇太后的授意,參與誣陷漢安帝的祖母。後又成為竇太后媳婦鄧太后的得力助手。 鄧太后駕崩,漢安帝親政後,要他到廷尉那裡去自首。蔡倫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換上整潔的衣冠,服毒自盡。蔡倫去世後,葬於自己的封地龍亭(位於現在的陝西洋縣)。」


更詳細參考:
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16.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4%BC%A6
http://www.epochtimes.com/b5/5/5/13/n920075.htm
http://140.138.146.6/paper/TIME/time22.htm
2007-03-27 12:14 am
蔡倫造紙留史記, 梓行雕書存印寄; 銘刻凝眸迴旋轉, 歷史史書刻心記.
東漢
2007-03-27 12:11 am
要努力以赴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0: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6000051KK020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