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為什麼沙漠的年溫差大??
沙漠的氣候特點很多,比如說,晴天多,陽光強,乾燥,夏季熱,晝夜溫差大,風沙多等等。其中的關鍵是“幹”。因為幹,雲雨少,日照多,陽光強;因為幹,天上沒有雲彩,不能擋掉部分陽光,地面沒有水分,無法蒸發降溫,太陽曬到地面的熱量,全都用來加熱了大地和空氣,所以夏季溫度特別高,晝夜溫差特別大;因為幹,地面很少植物,一起風,就刮沙。
究竟沙漠裏幹到什麼程度呢?
我國的沙漠地區,年雨量大都在50-100毫米以下,最少的地方只有10-20毫米。盛產葡萄幹和哈密瓜的吐魯番,年雨量只有16.4毫米。托克遜縣城雨量更少,甚至只有6.9毫米,這麼點雨量還不夠沙漠裏一天的蒸發呢。談起雨日,吐魯番每年平均只有15.0天,托克遜還不到10天,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僅能淋溼地皮的小雨。1958年8月14日下的一場雨,是36毫米,算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在沙漠地區裏,有時天空佈滿了烏雲,狂風怒吼,亮起了耀眼的閃電,眼看著一場雷雨就要來臨,但常常是等了半天,又眼望著雲都散了,雨點還沒有下來。其實,天空中倒確實是在下雨,只不過因為空氣太乾燥了,雨滴經過厚厚的乾燥大氣層,還沒有落到地面,在半路上就都蒸發光了。這種情況在氣象學裏稱為"雨幡"。過去的老百姓不明其理,稱為“魔鬼雨”。
不過,因為沙漠中地表溫度極高,空氣的上下對流極強烈,因此有時可以在雲中生成極大的雨滴。這些雨滴一路上蒸發不完,還是能掉到地面上。不過這種雨的雨滴很稀拉。一位地理學家笑稱,如果人能始終保持在雨滴之間,就可以在雨中行走而不溼衣。
氣象部門經常用相對溼度來衡量空氣含水汽的多少,相對溼度100%就是空氣飽和了。沙漠地區的平均相對溼度只有20%左右,午後經常會低於10%。有時,在氣象記錄裏,還會發現有0%的記載。也就是說空氣中一點點水汽也沒有了,至少是儀器測不出來。在夏天相對溼度很低的情況下洗衣服,如果你一件一件地洗,一般來說,你洗到第三件時,第一件就已經幹了,真是立等可穿。
沙漠裏的中午,地面上究竟有多高的溫度呢?在我國,70℃的紀錄是不少見的。吐魯番地面溫度表的最高刻度是75℃,可是有好幾次水銀柱已經遠遠超出了75℃。在吐魯番盆地南部沙丘的表面,曾經測得82.3℃。
沙漠白天的高溫,是由於強熱的太陽輻射。沙漠地區每年太陽照耀的時間,都在3000小時以上,最多的地方,可以超過3600小時,撒哈拉沙漠甚至4000小時。也就是說,每天太陽要照耀10小時以上。可是,太陽一落山,因為大氣中沒有雲霧,極少水汽,地面冷卻散熱的速度也十分快,因此,沙漠乾旱地區溫度日較差也特別大。在夏季半年裏,平均說來,午後最高氣溫和清晨最低氣溫之間,總可以相差15℃一16℃左右。例如,吐魯番7月份最低氣溫平均25.1℃,最高氣溫平均39.9℃,就相差14.8℃;在9月份,吐魯番午後最高氣溫平均27.5℃,經常可以出現30℃以上,但清晨最低氣溫平均又只有9.3℃,有些日子可以降到0℃一5℃。所以吐魯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襖午穿紗”之說。
在世界上的許多戈壁沙漠裏,由於烈日暴曬,岩石破裂,常常發出射擊般的響聲,有人稱它為"太陽聲"。這就是因為沙漠氣候溫度日較差大,夜晚已經很涼的石塊,在太陽升起後,表面強烈加熱,石頭內外膨脹不勻而發生破裂。時間長了,石塊最終就變成沙子啦。
據記載說,我國祁連山區,過去曾經有人用手捻碎岩石,順風揚沙,選取黃金。在大自然的冷熱夾攻下,最堅硬的花崗岩也終於粉身碎骨了。
沙漠表面的高溫,使得貼地氣層內上下溫差極大。而氣層上涼下熱的氣溫分佈,可以把遠處景物倒映在旅人的前下方,氣象學上稱為下現蜃景,俗稱海市蜃樓。因此,沙漠中旅人常常見到前面有藍藍的湖水,其實那是遠方的天空的倒映像,使他們空歡喜一場。夏季午後黑色柏油路面上,我們也常能望見前方路面上有一汪藍色的水,走近看又沒有了,又移到了前方。這也是馬路上下現蜃景的騙局。
沙漠裏的四季,和同緯度別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我國東部地區,因為是季風大陸性氣候,春、秋季節本來就短。然而在沙漠地區,春、秋更短。因為沙漠地區太幹了,沒有水分調節。春季裏氣溫直線上升,秋季裏氣溫直線下降,春、秋兩季加起來也只有2個半月到3個月左右。春、秋季節一短,冬、夏季節就顯得格外地長,所以有人形容說:“中亞乾旱地區,一年只有兩季:西伯利亞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這是有點道理的。沙漠氣候中的溫度變化,是世界各種氣候中最最極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