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什麼要恢復帝制??!!袁世凱為什麼設臨時政府時不願離開北京??!

2007-03-26 1:28 am
thz^!!

唔耍copy!唔該哂大家

回答 (3)

2007-03-26 11:52 am
袁世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袁世凱)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袁世凱

任湖廣總督時的袁世凱
出生 1859年9月16日 中國河南項城
逝世 1916年6月6日 中國北京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男性,中國河南項城人;為清末民初軍事家、政治家。

袁世凱於清季投身行伍,襄贊洋務運動及新政,自道員、督撫累升,至入值軍機,甚至總理內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民國成立,袁氏當選首任大總統,甚至於1916年稱帝,但終歸失敗。

目錄
[隱藏]
1 在朝鮮嶄露頭角
2 新軍及清季政局
3 清末新政
4 中華民國大總統
5 日本二十一條要求之交涉
6 洪憲帝制
7 評價
8 著名之後裔
9 外部連結


//

[編輯]

在朝鮮嶄露頭角
袁世凱年輕時失意科場,22歲棄文從軍。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朝鮮「事大黨」與大院君有隙,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袁世凱則以「通商大臣」身分駐朝,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為「事大黨」及閔妃所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大學士李鴻章乃於1895年舉薦袁氏負責督練新軍。

[編輯]

新軍及清季政局
袁世凱自1895年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練兵起家,漸為清廷所倚重。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為三十六鎮北洋新軍,為清末陸軍主力,民國初年的北洋系軍閥亦多源自清末新軍。

1898年戊戌政變前,帝黨人物曾寄望於袁的新軍,譚嗣同即曾面勸袁世凱出兵圍攻慈禧太后所居之頤和園。袁卻將這一消息告訴忠於慈禧太后的榮祿,結果戊戌政變失敗,皇帝失去政權並遭軟禁。然而袁世凱當時的決定,對於戊戌政變的成敗,是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至今仍有爭議。以往一般認為袁世凱將消息轉告榮祿是戊戌政變失敗的主因,但近年的研究發現,後黨發動政變,實起於袁告密之前。甚且,以袁世凱當時掌握的新軍戰力,亦不足以對抗聽命於榮祿駐紮在北京附近的眾多部隊。

1899年冬,因義和團在山東的排外行為引起各國不滿,清廷被迫撤換縱容拳民的巡撫毓賢,代之以袁世凱。這是袁世凱首次出任方面大員。袁到任後,一改毓賢的處理方針,對拳民大力鎮壓,令其在山東無法立足,流竄直隸。翌年拳亂引起八國聯軍戰禍,山東在袁世凱治下則維持穏定,並且加入東南互保。

[編輯]

清末新政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成為疆臣首領。1907年調任軍機大臣,成為中樞重臣。袁世凱大力襄贊新政,包括廢科舉、督辦新軍、建學校、辦工業等,第一支中國警察隊伍亦於天津成立。

1908年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醇親王載灃攝政。載灃素嫉袁世凱,成為攝政王后立即解除袁所有差事;袁知其勢不吉,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安陽。袁雖表現韜光養晦,暗地裏卻仍關心政事,等待時機復出。
================================================================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清廷內閣總理大臣、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1916年改稱中華帝國皇帝,中國河南項城人。

袁世凱22歲棄文從軍。1882年,朝鮮在日本煽動下發生兵變,袁世凱跟隨吳長慶的「慶軍」東渡朝鮮敉平叛亂。之後袁世凱助朝鮮督練親軍及改革稅收;並多次敉平日人策動的叛亂,維持朝鮮與中國的藩屬關係,抗日人於朝鮮。1894年甲午戰爭時,袁世凱於最後關頭方撤退到天津。因袁世凱在朝時有「知兵」之譽,故此李鴻章在1895年舉薦袁世凱到小站練兵。

袁世凱自1895年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練兵起家,漸為清廷所倚重。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北洋新軍、北洋軍閥。1898年戊戌政變前,因為袁世凱掌握新軍,光緒皇帝曾希望得到袁的幫助,派譚嗣同勸袁世凱出兵圍困頤和園。袁將這一消息告訴給慈禧太后的親信榮祿。之後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軟禁,六名維新黨人被公開處死, 稱戊戌六君子。對袁世凱在戊戌政變所起的作用,至今仍有爭議。以往的歷史寫法一般認為袁世凱將消息轉告榮祿,是光緒政變失敗的原因。但近年的研究表明,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應該起於袁告密之前。而袁世凱當時掌握的新軍,似乎亦不可能足以對抗被榮祿及慈禧所控制,駐紮在北京附近的眾多部隊。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至1907年方調任無實權的軍機大臣。其間袁世凱推行了新政,包括有廢科舉、在全國各地督辦新軍、建學校、辦工業等,第一支中國警察隊伍亦正式成立。1905年又推動清室立憲。清末七年的新政令中國快速走入現代化,各地的咨議局亦代表了中國近代民主的先聲。1908年慈禧及光緒死後,袁世凱被解除所有職務,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安陽。他明則韜光養晦,暗地裏卻仍關心政事,等待時機復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北洋新軍成為清室唯一可抵抗革命的力量,於是再用袁世凱,先任其為湖廣總督,旋任其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一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而革命黨人亦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有力領袖。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選出孫中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遜位,清朝正式覆亡。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出袁世凱為第二屆臨時大總統,袁於3月10日就職。袁就職之後,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斷絕了一些革命黨人分省獨立的企圖。同時袁積極與列國交涉,保全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

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弒身亡,袁世凱被認為是背後策動暗殺者。7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但被袁擊敗。10月6日,國會在軍警壓力下選出袁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收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國會因人數不足而無法開會。1914年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之後袁認為「人民濫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認識尚在幼稚時代」,廢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於5月推出新的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之後再修改總統選舉法,使總統可無限期連任,而新任總統亦由在任總統指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派兵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殖民地與鐵路。1915年,日本乘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取代德國的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蒙的權益,並聘用日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接近等同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袁世凱希望透過談判,用最小的代價,解決日人的要求。他又暗中使其英文秘書兼外交秘書顧維鈞將條款內容泄露予列強,以期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而為中國爭取權益,美國為首的列強便大肆抗議,令中國免成了日本的保議國。至5月9日,在日本的最後通諜之下,袁世凱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條除第五號第一款:「在中國中央政府,須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當政治、財政、軍事等項顧問」以外的大部分條款,史上稱為五九國恥。


中華帝國國旗1915年8月,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鼓動恢復帝制。12月,袁世凱下詔將國號中華民國改稱中華帝國,自1915年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中華帝國皇帝,並改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是為洪憲皇帝或洪憲皇朝。總統府改爲新華宮。袁氏的登基稱帝之舉,受到當時大部份中國人的反對,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於1915年12月25日群起討伐。袁世凱的部分心腹將領,如段祺瑞亦借詞離開。隨著復辟帝制遭到廣泛反對而失敗,袁世凱在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帝號,中華帝國也不復存在。稱帝83天後,6月6日羞憤死去。 ~.QQ.~(>^.^<)~.QQ.~
2007-03-26 1:51 am
袁世凱係一個好有野心0既人,佢有大量兵力o係滿清,清想搵佢做總理大臣,佢就扮病不

受任命。直到清完全接受佢既條件,佢先出任。佢派兵打革命軍,又搵人同佢地議和。

佢既兵力比革命軍強,所以佢一方面想威脅革命軍,另一方面想對清施壓。孫中山唔想打

仗,又想南北統一,就協議:

1.遵從臨時約法

2.南京就職

3.滅滿清

就比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見條件唔錯,就接受。

袁世凱有大量兵力o係滿清,姐係北京,孫中山怕佢返到北京會做反,就要袁世凱南京就

職,點知就比袁世凱一口氣破左1&2 兩個條件....
參考: me
2007-03-26 1:44 am
因為佢想做皇帝,唔想做總統受制於國會、臨時約法。

因為北京係佢的「地盤」
(詳細真係唔知!)
參考: 平時上的中史堂


收錄日期: 2021-04-18 21:39: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5000051KK035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