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2007-03-25 7:39 pm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請例舉和介紹------黃大仙區的名勝古蹟

回答 (3)

2007-03-25 7:43 pm
✔ 最佳答案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者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廟宇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廟宇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可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


[編輯] 歷史
1915年,一名叫梁仁庵的道士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前往香港,初時在灣仔開壇奉拜。其後於1921年經過仙人指點,決定於九龍獅子山腳下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1922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並開放供人參拜。但於1934年,園方因觸犯當時的廟宇條例,不能再讓民眾入內,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調解,才特許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直至1956年,黃大仙祠才得以恢復全年開放予善信參拜。

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是香港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小學、佛教志蓮中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此外,志蓮淨苑亦定期舉行法會。

院址位於香港九龍鑽石山志蓮道五號,該院寺堂以仿唐代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

目錄 [隐藏]

2 殿堂
3 開放時間
4 交通
5 鄰近的觀光景點
6 外部鏈接



[編輯] 歷史
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由於大量難民隨著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1980年代,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藝術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著是佛寺、學校、蓮苑等。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啟用


[編輯] 殿堂
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木,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殿堂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參照盛唐造像風格,厚重端麗,其造型、手印、執持法器各異,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

整個殿堂南、東、西邊設三個大門,分別是「山門」、「東門」及「西門」。整體建築佈局為「三進一院」:

第一進
山門
蓮池
長廊
天王殿
鐘樓
鼓樓
第二進
大雄殿
客堂
藥師殿
祖堂
觀音殿
臥佛殿
淨土經變圖
第三進
葦公紀念堂/五觀堂
法堂
藏經樓
方丈室
念佛堂
一院
萬佛塔

[編輯] 開放時間
蓮園:每日上午6時30分至晚上7時30分;
佛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

[編輯] 交通
地鐵:
觀塘綫:鑽石山站
巴士
3B, 10, 11, 11C, 38, 42C, 61X, 62X, 70X, 74A, 74X, 75X, 80, 82X, 84M, 85C, 85M, 89, 89B, 89C, 91, 91M, 92, 258D, 259D, 286M, 671, 796B, 906R, E22, E22A
小巴:
19, 19M, 70, 72
2007-03-25 8:04 pm
黃大仙區

旅遊點

沙田坳道

沙田坳道及扎山道是九龍區中最受駕車人士及遠足人士歡迎的山徑之一,多年來被公益金選定為一年一度的慈善籌款活動 - 九龍區百萬行的路線。
位於獅子山及慈雲山半山的沙田坳道及位於大老山及飛鵝山(九龍最高的山嶺)半山的扎山道連成一條蜿蜒曲折的山徑,是晨運、行山遠足及駕車人士欣賞風景的好路線。整條路線長約六公里,步行需時約兩小時,行車則只需時約二十分鐘。

遊人可以細意享受清新的空氣及沿途飽覽優美的風景。沿著山徑前行,你會看到以下的景點︰

(a)觀音廟及其後面的靈石;

(b)麥理浩徑第五段(大老山至大埔路段)︰其入口位於沙田坳道;

(c)獅子亭︰位於沙田坳道;

(d) 觀景處︰位於沙田坳道與扎山道交界處,它可讓你鳥瞰部分港島、維多利亞港、鯉魚門、香港國際機場及部分九龍半島的全貌。




觀音廟

觀音廟建於一八五三年(清朝咸豐三年) ,現時由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負責管理。此廟的一項大型的修葺工程於一九九八年完成。同時亦重建了一座骨灰龕。由於已有一百四十五年以上的歷史,此廟不單止是供善信參拜求福的地方,亦是一處歷史古蹟。
值得遊覽觀賞之處包括﹕

(a) 水月宮
此宮供奉的是觀音大使,亦是觀音的居所。相傳觀音普渡眾生,救苦救難,為佛教眾神之中最慈祥的一位。

(b) 大雄寶殿

此殿主要供奉的為「三寶大佛」,即釋迦牟尼(如來佛祖)、阿彌陀佛(居於西方「極樂世界」)及消災延壽的藥師佛。相傳「三寶大佛」能夠拯救陷於水深火熱的受苦者,同時亦能醫治疾病。

殿內兩側的牆上掛有圖畫,描繪釋迦牟尼如何由一位印度王子演變成佛祖及創立佛教的事跡。

(c) 觀音廟後面的靈石︰

i) 姻緣石︰據說是供參拜人士祈求良緣及讓他們在石縫間一睹未來佳偶的樣貌;

ii) 照寶石︰據說是供參拜人士祈求財富及讓他們在石縫間一睹日後所擁有的財帛;




法藏寺

法藏寺供奉著一系列宏偉的佛像。
該寺為一所佛教廟宇,由釋河清大師於一九四八年創立。該寺在一九八四年開始進行重建,有關工程在一九九二年完成。

該寺佔地一千平方米,值得遊客觀賞的地方包括︰

(a)哼哈殿位於寺院的最前方,供奉著把守廟門的哼哈二將。

(b)天王殿及韋馱殿位於哼哈殿後,供奉著

i)彌勒佛︰此佛將於未來世界出現;

ii)四大天王︰是護持眾生的;及

iii)韋馱菩薩︰是護持僧眾的。

(c) 大雄寶殿是寺內最重要的大殿,供奉著

i)釋迦牟尼︰佛祖;

ii)阿彌陀佛︰居於西方極樂世界;

iii)藥師佛︰消災延壽之佛;

iv)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守在釋迦牟尼兩側的肋士;及

v)十八羅漢︰佛家18位修行得道的弟子。

(d) 大雄寶殿兩側的是觀音殿和伽藍殿。前者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後者則供奉著降魔服妖的伽藍菩薩。



獅子山公園

獅子山公園是數條在獅子山上著名的步行徑的起步點。

獅子山公園於一九六六年落成,佔地10公頃。公園內設有燒烤場地、棒球場、射箭場及供兒童嬉戲的設施。

從獅子山公園出發而沿著不同的小徑,你可以︰

(a)前往495米高、貌似一頭獅子的獅子石。此條小徑的一部分是「古道」;及

(b)前去觀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抵抗日軍入侵而在防衛線上所修築而現今已破落的戰壕和防空洞等遺蹟。


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可供來自各方的女高僧修道,而女住持是以選賢任能的方式挑選而非由徒子徒孫所世襲的。該苑展開了一項重大的重建計劃,以唐朝建築藝術的模式興建寺院建築群。此堂皇華麗的建築群相信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該苑是一所佛教女修道所,於一九三四年由葦庵法師等人創立;而從一九四六年起,該苑更被承認為一所「女眾十方叢林」。其重建計劃在一九八九年展開,並已在二零零零年中開放給公眾參觀。

整項重建工程佔地330,000平方米。寺院建築群內值得遊人細意欣賞的地方包括︰

(a) 山門(三門)是正門,象徵明燈,指引眾生走向解脫之道。

(b) 在山門後是蓮園。隨著四季氣候的不同和日轉星移的景致,園內的荷花亦展現出不同的美態。

(c) 天王殿是大門後的第一座大殿,它亦是位於庭院之前方。該殿的兩邊有兩座對稱的大樓,分別是鐘樓和鼓樓。該殿是用作迎接及引導眾生和守護寺院。

(d) 藥師殿和觀音殿分別位於庭院的左右方。前者主要為眾生祝禱消災延壽之用,而後者則用作舉行各項宗教儀式。

(e) 大雄寶殿位於庭院的後方。該殿是全寺的中心,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殿堂。在殿內可舉行各式宗教活動,並讓教徒向釋迦牟尼禱告。

(f) 地位僅次於大雄寶殿的是萬佛塔。該塔位於寺院的東北方,樓高數層,收藏著過萬尊的佛像。該塔在佛教傳統建築中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寓意內在精神淨化的境界逐層提升。

(g) 普同塔位於大雄寶殿的西北方,用作供奉寺內僧人圓寂後的骨灰。

(h) 建築群內尚有祖堂、報本堂、念佛堂、法堂、方丈室及藏經閣。

(i) 建築群的右方是一個中國傳統寺院式的花園,內裡滿是迴遊式山水及石景園藝。


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據傳說,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祂的簽文亦是十分靈驗的。此外,該祠是一個充滿美輪美奐建築物的風景名勝,為高樓大廈林立的黃大仙區提供了一個恬靜閒適的好去處。而且,它更是本港首間獲政府授權舉行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道教祠廟。

傳說中,黃大仙(又名黃初平)約於三二八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縣蘭溪市,其後於橫山(又名赤松山)得道成仙。一九一五年,道侶梁仁菴等人攜同黃大仙寶像從廣東來港。幾經遷移,該祠終於在一九二一年由嗇色園在現址正式建成。該祠原為一處私人修道所,其後在一九五六年開放予善信參拜。該祠崇奉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三教。

該祠佔地一萬八千多平方米,遊人喜愛參觀的地點如下︰

(a) 安奉黃大仙師的大殿主壇,善信在這裡參拜黃大仙,以香燭祭品向祂祈求福庇,及祈求祂透過竹簽指點迷津;

(b) 三聖堂奉祀著道教和佛教的三位神仙 - 呂祖、觀音和關帝;

(c) 以一直行排列的五座建築物代表著中國「風水」學中的「五行」︰

i)「飛鸞台」(金)︰黃大仙休息的地方,禁止婦女進入;

ii)「經堂」(木)︰辦事處;

iii)「玉液池」(水)︰池水從噴咀噴出,形成一個半圓球狀;

iv)「盂香亭」(火)︰供奉著燃燈佛;及

v)「照壁」(土)︰通常所有廟宇神龕的前面都建有一幅土壁。

(d)「麟閣」供奉著中國的至聖先師-孔子;

(e)「意密堂」安放著嗇色園已故的道教先輩的靈位;

(f)「鳳鳴樓」是嗇色園的禮堂,亦用作舉行區內的社團活動;

(g)鳳鳴樓外有一座由漢白玉雕塑而成的羊群雕像。

(h)從心苑為瑰麗的中國式亭園,仿照北京頤和園的設計。園中「九龍壁」的雕刻乃仿照北京故宮的實物雕製。五千六百平方米的亭園內有曲折迴廊、飛瀑小橋、碧溪銀池、亭台樓閣、峭石嶙峋、青松翠柏,美不勝收;及

(i)廟宇界址外的空地設有由東華三院管理的解簽及售賣香燭祭品的攤檔。


衙前圍村

衙前圍村是一處歷史名勝︰該村歷史源遠流長,起源可以追溯至南宋末年。該村是九龍其中一條最古老的村落,亦是市區內唯一一條能夠保存其圍村風貌不變(即擁有完整的村屋、祖堂及天后廟)的傳統中國式圍村。

據記載,該村的祖先(吳氏、陳氏、李氏)於一二七八年左右(南宋末年)追隨宋帝昺逃亡至九龍定居。他們於一三五二年左右(元朝末期)興建了一所天后廟,並於一七二四年左右(清朝雍正二年)建築了一條圍村(俗稱立圍)。該村稱為衙前圍村,意思是指「衙門(中國的官府)前面的圍村」。衙前圍村亦有另一名稱「慶有餘」,意思是「滿溢的繁榮及興旺」。

該村佔地約零點四公頃。村內的布局為長方形,近一百間的村屋被縱橫交錯的三條窄道及六條橫巷分隔開。圍村入口之上有一塊花崗岩牌匾,上面刻有「慶有餘」三字,據說是宋帝的手筆。位於村後的「吳氏宗祠」是現時在市區難得一見的祠堂(除事先獲得有關村民的同意外,該祠堂是不讓公眾人士進入的)。此外,村內亦有一座「天后宮」以供奉天后。

據傳聞,該村曾建有瞭望臺、護城河及吊橋等。護城河在日本佔領香港時被填平,作運送建築材料修建機場之用。吊橋則只在動盪的時代存在過。村內曾裝有兩尊大炮,以保衛圍村,後來被埋藏於村口附近。




侯王古廟

據說侯王古廟建於1730年前後,即清朝雍正八年,其來歷傳說有二,一說侯王古廟所供奉的「侯王」是南宋末年楊太后的弟弟楊亮節,他保護皇帝南逃九龍,護駕有功;另有說侯王古廟乃紀念一位百姓,他的魂魄曾治好南宋流亡皇帝的病患。侯王古廟內有著名的石碑古蹟。
2007-03-25 7:47 pm
黃大仙節開鑼 巡遊熱鬧
2006-11-6



【大公報訊】每四至五年一次的黃大仙區節昨日展開,八百多人組成的大型巡遊為區節打響頭砲,一連三星期的節目更會有花燈會、文娛表演、歷史展覽等慶祝活動。主辦單位希望藉著區節讓區內外的居民對黃大仙區的歷史有更多認識。

由黃大仙區議會主辦的黃大仙區節,首個活動大型巡遊昨午三時開始。巡遊隊伍由志蓮道出發,參與組別包括古董及甲蟲車隊、銀樂隊、城市當代舞蹈團、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湖南省花鼓戲劇團和區內團體。隊伍經過鳳德道、沙田坳道及黃大仙道,以黃大仙祠為終點站,不少市民駐足觀賞,鳳德道一度出現交通繁忙。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昨晚參與開幕禮,她在致辭時表示,黃大仙區是一個具特色的社區,經歷了多次發展和轉變,現在擁有設計新穎的商場和大型屋苑,同時保留了如衙前圍村等不少富有歷史價值的名勝古蹟。她補充,今天的黃大仙是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安居之所,更是充滿特色和發展潛力的地區。昨晚的開幕禮節目中,包括區內學童合唱一首由《獅子山下》改編而成的歌曲,以及少林武術表演等。

區節為期三星期,由昨日至二十六日,區內會舉辦多項文化、康樂和體育活動及表演節目。包括一連七晚在黃大仙廟宇廣場舉行的多場晚會,觀賞少林武術、花鼓戲劇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表演;以及以燈飾闡述大仙生平、成道故事及賀壽綵燈的「燈月爭輝耀仙祠」賞燈會,於昨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在黃大仙祠舉行。另外,黃大仙各主要商場亦展出有關區內歷史文化發展的相片。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49: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5000051KK014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