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龍眼干,也稱桂圓干。由鮮果經日曬或人工烘焙而成。日曬制法時間長,且受天氣限制,故多用人工烘焙。大量水分蒸發後,干果可以久存。
烘烤加工方法:原料選擇→剪果→分級→清洗→過搖(磨皮)→初焙→再焙→三焙→剪蒂→再分級→包裝。
1、原料選擇。焙干用的龍眼,以果大、皮稍厚、肉質厚,制干後搖動不響,肉有皺紋的品種最佳,如大烏園、大廣眼、福眼、烏龍嶺等品種用於制干品較好。
2、剪果。原料進廠後用果剪逐粒從果穗剪下,留果梗長約1.5毫米,不要剪太深,以防果殼破裂。
3、分級。用分級機或分級篩按果實大小分為4級或6級。並清除病蟲果、裂果、小果。
4、清洗。果實裝入竹簍中,浸入清水3–4分鐘,洗除果面灰塵等髒物。
5、過搖(磨皮)。將浸濕的鮮果倒入特制的腰子形竹搖籠中。搖籠的大小是:底長148釐米,兩頭底寬62釐米。中部深47釐米,兩頭深57釐米,橫杆長74釐米,口長100釐米,口寬27釐米,每籠約裝果35公斤。加工時,將搖籠弔掛在梁上或樹上,約與胸部齊高,並於操作。每籮龍眼加入細沙250克,然後兩人各握住籠端上下對搖,約6–8分鐘,使果實在籠中不斷滾動,互相磨擦,將果皮磨去一層,使皮面光滑,增加透性,易於焙干,果實烘干後外觀呈黃褐色,比較美觀。沒有經過磨皮的龍眼烘干後果皮呈黑褐色。
6、初焙。龍眼過搖後,將果實倒入焙灶上進行初焙。焙灶用粘土、木條、竹屏築成,灶面長220釐米、寬210釐米,灶前高80釐米、灶後高110釐米,自後向前傾斜。燃料用無煙干柴,如荔枝、龍眼干枝,或者用無煙煤、木炭、焦炭。
果實倒入焙灶後,用木耙耙平,每個焙灶一次可焙龍眼300一350公斤。上焙灶後,初焙溫度可高些,控制在70–80℃,隔6–8小時左右當爐頂部最熱處果實外殼變硬時翻焙一次。翻動時分上、中、下三層起焙,即上層先耙起裝入竹籮中,中、下層也分別裝放,然後把上層的倒入焙席上,耙平後倒入中層,又耙平倒入原來的下層,耙平後繼續烤焙。此時焙溫適當調低至70℃左右。再經6–8小時又以同樣方法翻動一次。過後在60℃左右每隔3–5小時翻動一次。大約烘烤30–35小時、爐中果殼全部變硬時就可起焙裝簍。
7、再焙、三焙。初焙的龍眼干經放置2–3天後,果核、果肉內部水分逐漸向外擴散,果肉表面比剛烘後較為濕潤,須再行烘焙。這時可將初焙龍眼干分成大小果2個等級,分別烘焙。再焙方法與初焙相同,溫度控制在60℃左右,烘焙時間約4–6小時。每烘焙2小時翻動一次。一般龍眼經過再焙即可烘干。
果大肉厚的一、二級果,經再焙後須放置5–7天,待果肉內部水分繼續擴散滲出後進行三焙,時間2–3小時,烘法同上,烘至果梗用手指輕推就脫落時即可。此時,果肉呈現細密皺紋,深褐色,表面干燥,用手指壓無果汁流出,牙咬果核易裂開,斷面呈草木灰色,即為烘干適度,一般烘干率為33–36%。
8、剪蒂。一、二級果經三焙後,用剪刀將果梗剪平。
9、第二次分級。龍眼干的分級,各地標準不同。傳統上,興化桂圓分為4級:三圓、四圓、五圓、中圓;泉州泡圓也分大泡、中泡、小泡、底泡4級。現商業上將其分為6級: 一級果徑:>2.90釐米;二級果徑:2.89-2.75釐米;三級果徑:2.74-2.60釐米;四級果徑:2.59-2.45釐米;五級果徑:2.44-2.30釐米;六級果徑:<2.30釐米。
10、干燥標準及質量要求。
干燥標準:果殼用手輕壓能平斷,果肉干爽呈赤褐色,發亮、有皺紋,果核用牙咬易裂開,斷面呈草木灰色。
質量要求:同等級桂圓要干爽均勻,果蒂完整,外形光滑,果肉無焦味、無霉變、無蟲蛀,破殼率不超過5%。
11、包裝。用密封性較好的膠合板箱包裝,內襯塑料薄膜,邊裝果邊搖動,裝填充實,每箱重30公斤。然後密封塑料袋口、釘緊並密封箱蓋,防止返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