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家對隱蔽青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就好像隱蔽青年並不是完全沒有「活動」的,大部分都會在家中用電腦上網、看電視、聽音樂、做功課、看漫畫,有些也會尋找工作及學習機會,甚至會思考自己的未來。「只有小部分躲在家中的一角,甚至每天睡12小時或以上。」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有社工曾跟進一個個案,那青年整天躲在自己的床上,蓋著被,甚麼也不做,只會伸出手,應對其他人的提問。」 自我封閉 妨礙正常成長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早前以本港青年人口比例計算,粗略估計本港約有超過6,000隱蔽青年和潛在隱蔽青年。中心總協調主任應鳳秀指出:「這其實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因為大部分隱蔽青年已離開學校,所以以隱蔽學生數字作估計必定低估了有關情況。」
想幫助隱蔽青年,先要協助他們的是從被長期塑造及強化的「失敗者身份」破繭而出,提高他們把負面經驗轉化成個人成長啟示的意識,如青少年往往因學歷低無法得到工作機會,繼而否定自己的價值,工作員應協助青少年肯定及發掘自己在學歷以外的專長及自我價值,陪他們積極向前走,才能有效協助青年提升改變動機。
讓他們恢復自信,並提供機會...要有效協助隱蔽青年,主要是不要將他們以問題化的角度去處理,以致急於把他們拉出社會工作或讀書。「年青人在這個成長過渡期可能需要空間去探索前路及有足夠機會去發掘潛能,我們應重點建立安全感,讓他們恢復對自己、對人及對社會的信任及希望,從而步出自我封閉的框框。」
要協助青年跳出隱蔽的框框,先建立安全感,陪伴青年同行,肯定青年個人強項,驅使他們重拾自信心及建立成功感,讓青年在安全環境下逐步作出改變。 「除協助建立支援網絡,好像家庭、朋友等,幫青年規劃前路,認清個人發展方向。 」
解決學習及心理障礙 .... 「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培育基金」委員會主席表示,這些青年很可能因為一些障礙而不願就業或求學。他表示,大約有5%的青少年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一直是學校及考場的失敗者。另一類患有心理障礙,如過度活躍,無論在學校還是辦公環境中都「坐唔定」。這類人士的問題若不解決,無論政府舉辦何種培訓班及開設多少職位,皆難以奏效。
從多方面解決問題 .... 「隱蔽」現象並不是個人問題,不應假設青年能憑個人努力及意志解決問題,反而要協助青年的朋輩、家人、老師等確認他們的興趣潛能、長處及特性,增進溝通及了解。社會工作者亦應檢視社會制度構成的各種排斥,包括學校制度、就業市場等。
社會排斥不應只用作為分析社會背景的藍本,更應以此角度出發,界定隱蔽問題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並通過不同層面的服務策劃、工作介入和檢討手法,與青少年及社區人士一起攜手面對社會排斥和個人隔離所造成的種種挑戰。
目的
青年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及衝擊的成長過渡期,能否順利過渡,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港現時有數以萬計的青少年,在這過渡期間處於待業待學的無依屬狀態,他們有的受「隱蔽」問題困擾而長期足不出戶、有的暫時失去前進動力、有的感到迷惘而處於「游離」狀態。當青少年愈長時間處於無依屬狀態而得不到適當的協助,所構成的負面影響便愈深,同時社會付出的代價亦愈沉重。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一直致力關注身處不利環境的青少年之需要,於2004年成立了這個專為待業待學青少年而設的「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本中心特別按待業待學青年的前進動力及獨特需要作服務分流,度身訂造了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務及訓練,並特派「青年導航員」(註冊社工)協助探索及規劃前路,成功協助這群青少年投入有意義的發展。本處於2006年再獲資助推行「進階試驗篇」,並加入數項新的構思及策略,從而制定一個更整全而有效的介入模式。我們的一站式服務設計內容包括「動力熱線」及「上門追擊隊」、「游離青年追蹤系統」、「有心力部隊」、「生涯規劃站」、「有路行工程」、「有工做工程」、「有學返工程」、「體驗世界」、「就業互助網」、「友網天地」、「動力家長聯網」及「青年起動獎勵工程」。我們懷著一個信念,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有需要的待業待學青年。只要我們知道他們所在,青年導航員便會鍥而不捨地協助他們在「有網能量」得到適切的服務,建立關愛網絡及燃點前進的能量。
若有需要可試找機構協助: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對象:14至24歲的待業待學青少年,特別是一群處於「游離」、失去前進動力,甚至是隱蔽狀態的青少年。
三大目標:設立「鍥而不捨」一個都不能少追蹤機制,網羅處於「游離」狀態的待業待學青少年,激發前進動力; 協助受「隱蔽」困擾的青少年跳出隱蔽框框,恢復與社會的聯繫; 按不同青少年的前進動力作分流,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及度身訂造的培訓及發展機會,並協助青少年探索及規劃前路,使其成功投入有意義的發展。
辦公時間:逢星期二至五 10:00-13:00, 14:00-18:00, 19:00-22:00
逢星期一及六 10:00-13:00, 14:00-18: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及聯絡:電郵:
[email protected]
電話: (852) 3188-5050
傳真: (852) 3188-5004
地址: 中國香港特區,九龍深水土步南山村南堯樓地下11-16室
http://www.hkcs.org/news/press/2004press/press20041119.htm
希望以上資料能幫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