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故事究竟是真還是假?

2007-03-24 11:19 pm
我見花木蘭的故事在網上有爭議,只想知是真,是假

回答 (6)

2007-03-24 11:23 pm
✔ 最佳答案
花木蘭的故事是假!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其真實性不詳。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北魏,最初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後人創作了很多有關花木蘭的戲劇作品,現代還將花木蘭搬上電影銀幕。

根據《木蘭辭》的描述,北朝可汗徵兵抵禦北方民族入侵,女子花木蘭之父亦在受召之列;木蘭不忍見其年邁的父親從軍受苦,又沒有年長的兄弟可以代替老父,她於是自己喬裝成男人,購買鞍馬,代父從軍。

多年後戰事結束,木蘭因軍功彪炳得到可汗召見;可汗雖授以高官厚祿,木蘭卻只請准予解甲返鄉。木蘭獲準返鄉後,回復女性裝扮,昔日同袍才驚覺原來木蘭實為女子。

中國傳統戲曲
劇目:《木蘭從軍》(亦名《花木蘭》、《代父徵》),在京劇、豫劇、秦腔、粵劇、評劇均可見到。
2007-03-24 11:51 pm
唔好俾D長篇大論的文章便信以為真。花木蘭故事一定是假。
2007-03-24 11:25 pm
相信的就是真,不相信的就是假,
我就相信啦,你站那一邊呀
2007-03-24 11:25 pm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2007-03-24 11:24 pm
一定是真的
2007-03-24 11:26 pm
我想應該是假的,是作出來的。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收錄日期: 2021-04-28 13:34: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4000051KK025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