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北宋畫家米芾個“芾”字該讀“肺”還是“弗”?
A:
“芾”本身確實有兩個讀法:
-《廣韻》中有標注音爲「方味切」,粵音可得fai3(與「肺」同音);
-《廣韻》中又標注音爲「分勿切」,粵音可得fat7(與「忽」同音)。
(註:《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修訂成的一部韻書)
當然從這樣是不能看出應讀爲「肺」還是「忽」;但要知正確讀法為何,其實還有端倪可看出,請細心看以下本人修整的內容:
~~~~~~~~~~~
據知米芾這個名字並不是其本名,原來其本來名字乃是米黻,如他的〈蜀素帖〉中,最後落款寫明「元祐戊辰 九月廿三日 溪堂米黻記」。元祐戊辰即宋仁宗元祐三年(1088年),可見在這時他還是用米黻這個原名。
接著他才於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改名為米芾,這可見於他寫的《〈王子敬帖〉(王子敬即王獻之) 跋語》中說:“崇寧元年(1102年)五月十五日,易裱改裝,時以芾字行,適一紀。 ”
這裡是他自己親手說用了「芾字」已有「一紀」,一紀就是12年,從崇寧元年往前推算12年,即爲元祐六年(1091年) ,這年米芾41歲。也就是說,元祐六年(1091年)米芾41歲時,才改稱米黻爲米芾。(據知此事亦可考於翁方綱《米海岳年譜》、曹寶麟《米芾年表》)
問:到此閣下可能問,知道他的原名是什麼,跟應該讀「肺」還是「忽」有什麼關係?
這關係當然有的!!原來他原名中這個「黻」字的讀音,正是跟「芾」的「忽」音同音,乃至同義!!查考字典可得以下內容:
(一)讀音
【黻】字:
-【唐韻】/【韻會】(古代韻書)的讀音為: 「分勿切」,正得「弗」音
-【集韻】的讀音為: 「分物切」,音弗。
【芾】字:
-【集韻】的讀音為:「分勿切」,音弗。
再看【黻】及【芾】的字意,在字典內的詮釋原來是一樣的!!
-【黻】通“韍”。古代祭服的蔽膝,用熟皮做成。
-【芾】通“韍”。古代禮服上的蔽膝。
(可參考:
http://www.zdic.net/zd/zi/ZdicE9ZdicBBZdicBB.htm
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8AZdicBE.htm)
這正顯示,他把名字由【米黻】改爲【米芾】,就是基於兩字同音同義,而後把【芾】字借過來;因此他取名字時的考慮,就應該以兩字皆有的「忽」音,而非「肺」這個音去考慮,所以當初他的名字讀法應是米「忽」而非米「肺」。
問:你覺得他在玩文字遊戲?
答:確實如此,不信可以以他改名字的角度去說:
他改名“芾”字的用意,米芾在爲友人劉季孫藏帖寫的跋語中就有特地解釋道“芾:名連姓合之。楚姓米,‘羋’是古字,屈下筆乃芾字。”(《雜書帖》)
他的姓氏是「米」,據《姓氏考略》一書,此姓乃源自「羋」姓,是春秋時楚國王室的姓氏。有些姓「羋」的人,後來就改用同音的「米」字為姓。而米芾此人亦曾自認為是羋姓後裔,因此有時自署姓名或為圖記,也用羋姓。而他的名字「芾」就是從「羋」這個字變化出來。他在考慮名字時,就先考慮跟「米」同音的「羋」姓,而後再創出「芾」字,便大有玩文字的意味,同時亦是在玩同音異字。
而他亦因為「黻」跟「芾」同音,甚至同義,更加肯定地用這個由「羋」化成的「芾」字作名字;很明顯,在這裡他又是在玩同音異字。
(所以真的不得不配服他對文字的考究,其實跟他的畫同樣出神入化)。
而本人的結論是,「米芾」其實應該跟他的本名「米黻」一樣讀法,也就是讀成「米忽/米弗」,因爲這較合於他改名之原因。
~~~~~~~~~~~~~~~
其他參考: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342.htm(米姓之考究)
(2)
http://www.pghwwjd.com/ge-gu-riji35.htm
(3)
http://blog.cnread.net/cnread1/hhys/z/zhuboxiong/zgsh/mifei/001.htm
(4)
http://www.art-zj.com/ysyw-info.asp?id=2226&sum=%E8%89%BA%E6%9C%AF%E8%AE%BA%E5%9D%9B
(5)
http://www.hkedcity.net/learning/forum/read.phtml?forum_id=27¤t_page=15&tid=0&i=164829&v=f
(6)
http://bbs.zjshufa.com/dispbbs.asp?boardID=73&ID=3938&pag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