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時出現騎兵??

2007-03-24 9:33 pm
中國幾時出現騎兵??

回答 (4)

2007-03-24 10:53 pm
✔ 最佳答案
騎兵是陸軍當中,騎乘動物作為移動手段的兵種。其行動輕捷,受地形、氣象影響較小。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兵種。中外戰史上常見以少量騎兵牽制大量步兵。

歷史
雖然人類學會騎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但直到鐵器時代,騎兵在戰爭中仍不普及,相對無論是衝擊任務或者作為射擊平臺,都主要由戰車完成。此時馬對戰爭的主要貢獻也主要限於牽引戰車。 戰車的主要缺點在於較高的製造成本和對平坦地面的要求,因此其地位逐漸被削落,更多的部落在自己的戰爭中選擇使用騎兵而不是戰車,但直到希臘時期,騎兵仍然沒有被作為兵種而受到重視。

中國曆史上,大約在春秋戰國之交,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出現在軍隊。前307年,趙武靈王開始實行胡服騎射,表明騎兵的正式誕生。西方則以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33年Issus戰役中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為騎兵時代之始。

隨著火槍普及,由於騎兵的體積較大容易成為成為標的,因此騎兵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在18世紀前後的歐洲波蘭、韃靼人所構成的輕裝騎兵曾一度用於砲兵突擊而再度獲得極佳的評價。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隨著機動步兵的普及化,以及壕溝戰術的運用,騎兵已經完全失去用途而遭淘汰。

在現代,許多國家的軍隊只保留了少量的騎兵,主要用於執行禮儀、巡邏、警戒等任務。有的國家在部隊機械化後,在頭銜上仍然保留騎兵字樣,但是不再是騎乗動物而是改組成裝甲部隊,如中華民國陸軍編有空騎旅。
2007-03-24 10:02 pm
大約秦末到漢朝之間,因為這段時間才發明馬登,所以才可在馬上作戰
但嚴格黎講秦朝以經有,但係仲味發明馬登,所以只可用一些遠攻的武器,例如:弩,弓等等
參考: 看書
2007-03-24 9:51 pm
騎兵出現於戰國時代趙國武陵王,稱為[胡服騎射]。
參考: myself
2007-03-24 9:48 pm
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陰山腳下,駐守著一支現代條件下保留下來的古老兵種──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一營。
騎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種。英國的皇家騎士、前蘇聯哥薩克騎兵和美國的騎兵第一師,都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騎兵部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建騎兵的國家之一。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就大膽改革軍制,實行“胡服騎射”,在中原國家中首創騎兵,稱雄天下。元代是中國騎兵發展的鼎盛時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依靠強大的騎兵,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廣闊的疆域。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騎兵部隊──西北工農革命軍騎兵隊於1928年4月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騎兵團。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全軍1985年精簡整編後,由摩托化和機械化取代了騾馬化,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已經消失,僅象徵性地在中國西部地區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

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一營是這批保留的騎兵部隊之一。這個騎兵營基本保留了過去騎兵部隊的獨特風貌。一營每年都要接一批新馬入伍,讓老馬退役。這些軍馬來自中國河北省的紅山軍馬場和甘肅省的山丹軍馬場,是清一色的蒙古馬。這種馬個子不高,但耐力很強,身體靈活,耐寒性能好。每匹馬服役10年左右。

剛服役的軍馬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最初是經過調教訓練去其野性,接下來便開始一系列的科目訓練,有隊列訓練,平原山地乘騎訓練,以及馬場、馬術、障礙、斬劈、射擊等訓練。

軍刀是騎兵不可缺少的武器。內蒙古騎兵一營現在使用的軍刀叫五六式騎兵軍刀,長96厘米,重1.85公斤,精鋼打造,刀身鍍鉻。官兵們說,使用軍刀缺少臂力是很容易傷著自己和軍馬的,所以只有那些資深騎兵的軍刀才會開刃,新兵的軍刀是不開刃的。但即便不開刃,借著軍馬的沖擊力,在馬上平置一柄軍刀仍然可以輕易地把敵人的頭顱削落。騎兵的軍威就蘊涵在這柄軍刀中。

騎兵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就是伺候軍馬。在內蒙古騎兵一營,一匹馬每天要消耗近10公斤草料。營裡有兩個衛生所,一個是為人看病的,另一個是為馬服務的。此外,還有很多特殊的服務崗位,如專門喂馬的馬勤務,給馬站崗的馬值日,修蹄打掌的馬掌蹄員……

除了保留這些中國騎兵傳統的風貌之外,如今的內蒙古騎兵一營,已把搶險救災、支邊建設、守衛邊防和影視拍攝等作為重要的任務。

1996年秋季,陰山腳下的包頭地區發生地震,內蒙古騎兵一營立即派出一個連的官兵,參加抗震搶險。1997年盛夏,內蒙古自治區舉辦全區那達慕大會,騎兵部隊擔負起開幕式馬上儀仗隊──旗手方隊的表演任務。據統計,自上世紀80年代起,內蒙古騎兵一營已先後參加拍攝了《三大戰役》、《塞外風雲》、《敦煌》、《唐明皇》、《成吉思汗》等上百部影視的拍攝任務。
參考: 紀元導航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45: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4000051KK019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