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碼頭鐘樓在何時拆.

2007-03-24 7:47 pm
在何時拆呢?

回答 (2)

2007-03-24 7:55 pm
✔ 最佳答案
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



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源自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將有48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此舉引發香港部份民間團體和香港市民不滿,認為是摧毀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部份香港市民透過網際網路策劃靜坐和示威,阻止舊中環天星碼頭拆卸,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示威人士亦幾度佔領舊中環天星碼頭。
此事件令香港市民提高保育文物的意識,反省以往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物保育,現在事件的焦點集中在與舊中環天星碼頭同屬一個建築群的皇後碼頭上。



11月

靜坐
自2006年11月11日,舊中環天星碼頭駛出最後一班船後,於11月19日,一群自發組織的香港市民在舊中環天星碼頭進行靜坐,其間以投影機將「救我」等字句投射到鐘樓上,一部份靜坐人士走上鐘樓,打響鐘樓的報時鐘,警方到場後認為靜坐人士未對市民造成滋擾,所以未拘捕任何人,而行動參與者則繼續在碼頭靜坐[1]。
11月30日凌晨4時,5名示威者爬上行人路頂簷,潛入已圍封的鐘樓內示威,每隔15分鐘敲響報時鐘,利用擴音器大聲抗議。至7時15分,工地護衛聽到鐘聲,發現示威者於鐘樓機房內敲響報時鐘,並且於舊中環天星碼頭外側掛上「拆天星是錯」、「停手」、「市民參與重新規劃」等等的大型橫額,於是報警求助。警方到場後並沒有干涉示威者的行動,最後示威者自行離開工地,警方為示威者登記身分證後便勸喻眾人離開,事件中無人被捕,事件共歷一個多小時[2]。
其中一名參與行動的示威者事後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指出,香港政府只著眼經濟利益,而忽略文化及歷史文物的保育。並形容拆卸舊天星碼頭的鐘樓,將令香港失去一個國際地標,是為鹵莽及不成熟的決定,其損失將永久不會補回[2]。

12月

政府態度
12月5日,多個民間團體到政府總部抗議,特別是長春社要求政府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及皇後碼頭[3],但政府反駁指出舊中環天星碼頭祇有48年歷史,不合乎已到或超過50年的法定歷史古蹟最底門檻,其文物價值不足以被考慮作原址保存。此外,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於報章中撰文批評香港市民濫用「集體回憶」字眼,指出:「似乎任何東西,只要有人想保存下來,便會用上『集體回憶』這字。」並表示香港地價昂貴,要保留一處地方,應有一個更有力的理由[4]。
其他政府部門諸如古物古蹟辦事處,則只考慮公開展示舊中環天星碼頭有歷史價值的物件,並會拍攝舊中環天星碼頭的照片,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則會用新科技,將舊中環天星碼頭資料以電子數位方式紀錄[5]。
對於香港政府對舊中環天星碼頭不表保留的態度,香港市民越表不滿,矛頭直指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指控他為發展中西區,而妄顧歷史建築,有香港市民到舊中環天星碼頭送上寫有「天星千古 孫明揚敬輓」,以諷刺孫明揚[6]。亦有多名學者向香港政府提議改動道路軌道的角度,便可以避開舊中環天星碼頭及皇後碼頭[7]。
後來12月12日事件有突破性進展,傳媒發現一件古物古蹟辦事處委託文物顧問於2001年完成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中環天星碼頭鐘樓的存在富有歷史意義,經歷過天星小輪加價事件,亦見證了香港的交通史,若遭清拆搬遷將會引起公眾反對,就算要搬遷,亦至少將整棟鐘樓移走保存。立法會議員、民間團體及學者大肆評擊香港政府在中環填海計劃第3期環評報告中隱瞞中環天星碼頭鐘樓的研究,實為欺騙香港市民,而其他關註舊中環天星碼頭的人士表明會以文物顧問報告作理據,入稟法院申請禁制令,阻止香港政府清拆鐘樓。[8]。

第一次佔領
部份香港市民開始得知拆卸消息,便到舊中環天星碼頭外抗議,掛上寫上「立即停手」的黑色橫額,企圖阻止工人進入碼頭進行拆卸工作[9][10]。下午三時,舊中環天星碼頭正式拆卸,報時鐘首先被除下。示威者為阻止拆卸,撕開包圍鐘樓的帆布,進入工地,期間和工程人員發生衝突,保全及工程人員強行將部份示威者抬離工地。而警方的談判專家亦勸告示威者離開,但失敗而回。兩名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及郭家麒聽聞事件發生,亦到場聲援及代為聯絡孫明揚,但兩人多次致電孫明揚,孫明揚仍未作任何回覆[11]。立法會議員蔡素玉、陳竟明和梁國雄及10多名路過的市民亦加入靜坐。下午五時左右,示威者包括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再度佔領舊中環天星碼頭,要求見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大群警員嘗試阻止,亦不成功,唯有組成人鏈,阻擋其他欲進入工地的示威者,混亂中,一名記者頭部被保全打傷送院[12][13]。
香港政府於傍晚發表聲明,表示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要求保留鐘樓及皇後碼頭等有價值的組件,並考慮在中西區新海濱重建鐘樓及皇後碼頭。而香港政府表示並無隱瞞古物古蹟辦事處報告,指網頁上缺失的連結純粹為技術上的錯誤[14]。是日,孫明揚向傳媒表示,已聽到市民關於保留鐘樓的意見,重申不會保留原址,但考慮將舊中環天星碼頭的建築特色融入新建的海濱長廊內[15]。
對於孫明揚的言論,示威者表示不可接受[16],一群約20名示威者到孫明揚跑馬地的住所外請願,要求保留鐘樓,但孫明揚的家人示意他本人不在家中,並對於示威者於網路上公開孫明揚家宅的電話號碼引致連夜滋擾而表示憤怒[17]。
12月13日早上十一時,泛民主派為主的立法會議員,待孫明揚會見記者後,一字排開站在孫明揚背後,以人貼人的方式迫孫明揚往立法會參加會議[18][19]。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於立法會會議上,以迫切性為由提出加入關於天星碼頭清拆問題的臨時議程[20],立法會主席範徐麗泰於休會近半小時後接納張超雄休會辯論建議[21]。立法會議員們要求孫明揚暫停清拆鐘樓,孫明揚答應在三時後回覆[22]。
正當立法會進行討論期間,警方於下午三時左右展開清場行動,將在舊中環天星碼頭通宵靜坐包括梁國雄議員的示威者驅逐,抬離工地,有些示威者作激烈反抗,亦有部分示威者自行跟隨警員離開工地[23],但示威者折返工地,組成人鏈阻止警車前進,結果警員再次逐一抬離示威者,讓警車駛離現場,而聲援示威者的市民亦越來越多,連同示威者敲打工地圍板[24][25]。部份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楊森、張超雄、李柱銘、陳偉業聞風工地進行清場行動,迫得中途離開會議趕到碼頭聲援[26]。歷時2小時45分鐘的清場行動期間,一名年約60歲的女示威者不適送院,另一名女示威者則被拘捕[27][28][29][30]。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稍後對事件作出回應,指出政府用了五年時間諮詢各界意見,包括立法會、區議會及古蹟古物諮詢委員會等,早已取得清拆天星碼頭的共識。他又呼籲香港市民應持平對待事件,及尊重法紀。但香港五大政黨,民主黨、公民黨、民建聯、自由黨及工聯會卻罕見地一致要求政府暫緩清拆舊中環天星碼頭[31][32]。

第二次佔領
12月14日早上七時,清拆工程繼續進行,警方加強保全[33],而反對清拆舊中環天星碼頭人士於晚上七時舉行燭光晚會,要求孫明揚與市民對話[34]。大約九時廿五分,有示威者試圖進入工地,五十多名警員立即築起人牆阻止,但未能阻止部分示威者進入,示威者再度佔領舊中環天星碼頭,大約五十名支持者聲援示威者[35]。警方立即將場內場外兩群示威者隔開,抄錄場外示威者的身份證號碼,部分示威者拒絕,張超雄和郭家麒到場斡旋,指責警方做法只會令情況惡化[36]。
12月15日凌晨三時,警方進行清場,帶走共十三名男女示威者,其他示威者為阻止警車開走,於是走出乾諾道中,坐在馬路,甚至躺在警車車底,但警車仍然開走。被捕示威者被帶往北角警署扣留,大約有三十人在警署外聲援示威者。清場行動中,有一名示威者及至少三名警員送院。[37][38]。最後警方準許示威者各以三百元保釋外出,而示威者堅持晚上七時會繼續在舊中環天星碼頭舉行集會,直至政府停止清拆。
稍後時間,何志平向傳媒表示,已經聆聽到市民聲音,會研究保留中環天星碼頭鐘樓部分文物[39]。但其他官員如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麥齊光則表不保留態度,認為保留鐘樓方案不設實際,但政府會去考慮這些建議[40]。

影響
此次事件觸動香港人提高保育文物的意識,亦令香港人反省以往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物保育,將本土文化及集體記憶一手摧毀。立法會議員及示威者認同評論指示威已經太遲,但「有做好過無到」。而政黨和民間組織則務求在政府落實清拆前保育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例如皇後碼頭、域多利監獄F倉、油麻地警署和灣仔街市等等,以防政府製造既定清拆事實。立法會亦因政府拒絕承諾保留油麻地警署,否決中九龍幹線前期顧問研究撥款,令中九龍幹線工程無限期擱置。[53][54][55]。
而民政事務局亦檢討保護文物建築政策,研究把「集體回憶」、「社會價值」加入成為文物評級之一,並重新去審視1500間具有以上兩種因素的歷史建築[56]。
保留鐘樓的風潮亦蔓延尖沙咀鐘樓,九廣鐵路考慮將1950年因報時不準而遭拆卸的鐘樓大鐘(現存放在九廣鐵路火炭大樓內),重新安裝回尖沙咀鐘樓[57]。

外部鏈結

保護天星運動到人民自主–活動紀錄和資料 http://beyondthestars.wordpress.com/
參考: WK
2007-03-24 7:55 pm
因為新的天星碼頭已經建好,小輪運作可以搬的新的碼頭,舊的碼頭政府可能打算作其他用途。詳情請見以下七月十八日的新聞報導:

【明報專訊】新中環天星碼頭完工,舊碼頭將於10月清拆,環保團體「思網絡」發起網上簽名運動,要求政府及天星小輪有限公司暫緩清拆碼頭及鐘樓,並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盡早研究及記錄鐘樓的文化價值。

「思網絡」指出,天星鐘樓是香港目前最後一個機械鐘樓,塔樓為整套度身建造,不可分割。鐘樓的製造商是E Dent,是當年承造英國西敏寺大笨鐘的機械鐘表大師,目前已經停產。「思網絡」又建議政府把碼頭和鐘樓評為古蹟,融入新發展。

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德興表示,碼頭的物業權屬政府擁有,是否清拆碼頭和鐘樓由政府決定,公司會按市民想保留鐘樓的意願,向政府反映。至於政府會否保留碼頭和鐘樓,古物古蹟辦事處在截稿前未有回覆。

鐘樓完工初期,報時大鐘是使用原本位於香港島中環當時剛拆卸不久的畢打街鐘樓的報時大鐘,鐘面只有一面。新的四鐘面報時大鐘在1920年開始安裝,並在1921年3月22日下午正式開始運行。除了在香港日治時期曾停止運作外,該大鐘一直運行至今。

尖沙咀火車站於1975年遷往紅磡填海區,即現時的紅磡站現址。而尖沙咀的舊火車站大樓則於1978年拆卸,原址建起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鐘樓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來作歷史標記。1990年,鐘樓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法定古跡。

2007-03-28 21:29:04 補充:
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源自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將有48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此舉引發香港部份民間團體和香港市民不滿,認為是摧毀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部份香港市民透過網際網路策劃靜坐和示威,阻止舊中環天星碼頭拆卸,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示威人士亦幾度佔領舊中環天星碼頭。此事件令香港市民提高保育文物的意識,反省以往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物保育,現在事件的焦點集中在與舊中環天星碼頭同屬一個建築群的皇後碼頭上。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2: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4000051KK014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