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關鐘錶ge結構,運作原理(要有圖解的)

2007-03-23 11:32 pm
所有有關鐘錶ge結構,運作原理(要有圖解的)
更新1:

最好有近代d(20-21世紀) ge鐘錶結構,運作原理(要有圖解的)

回答 (1)

2007-03-24 4:06 am
✔ 最佳答案





早期時鐘機械原理的發展<1>立軸與橫桿擒縱器

圖片參考:http://www.sciam.com.tw/read/images/200211092-1.jpg
第一座機械鐘(約1300年)裡所出現的創新零件稱為擒縱器,它不但可以控制冠輪的轉動,而且可以傳送動力保持振盪器的運動,因此可以調校計時器運作的速度。帶有鋸齒的冠輪(或稱為擒縱輪)是由一系列齒輪所驅動,動力來源則是繫在繩索上的砝碼,它纏繞在冠輪軸上。順時鐘運動的冠輪,會被兩片從垂直桿(稱為立軸)上伸出的掣片阻擋,立軸上還附著一根橫桿。當上面的掣片卡住冠輪時,會發出「滴」一聲,咬合的輪齒慢慢迫使掣片向後轉動,直到它可以脫身。但是這時,冠輪的轉動又會被下面的掣片卡住而發出「答」一聲,並迫使立軸往反方向旋轉。由於冠輪的帶動,立軸與橫桿就這樣來回擺動,直到繩索鬆脫為止。至於整個機組運行的快慢,可以用橫桿臂上的砝碼位置來調整,砝碼外移時,機組便會走得慢些,砝碼內移則走得快些。





早期時鐘機械原理的發展<2>均錐輪

圖片參考:http://www.sciam.com.tw/read/images/200211092-2.jpg
由於15世紀前半期均錐輪的發明,以螺旋彈簧作為計時器動力來源的想法才變得實際可行。雖然彈簧的確是一種小巧的動力來源,但是它產生的力量並不固定;當彈簧繞得愈緊,所產生的力會愈大。均錐輪是一個表面覆蓋著螺旋狀溝槽的圓錐狀滑輪裝置,用來調節計時器中主彈簧力量的變動。在纏繞著彈簧的圓筒與均錐輪間用一條繩索或鏈子連結。當主彈簧完全繞緊時,繩索會捲到均錐輪較細的頂端,由於力矩臂較短,所產生的槓桿效用也較小。當鐘走了一段時間後,連結的繩索會慢慢地繞回到圓筒上。為了平衡彈簧漸漸減弱的力量,均錐輪上的繩索也隨著螺旋狀溝槽增加它的直徑。如此一來,雖然主彈簧的張力愈來愈弱,但是送到計時器齒輪上的力卻能保持固定。






早期時鐘機械原理的發展<3>擺鐘

圖片參考:http://www.sciam.com.tw/read/images/200211092-3.jpg
雖然伽利略與其他16世紀的科學家都知道單擺所具有的計時潛力,但是第一個設計出擺鐘的人則是惠更斯。他很快就發現,單擺在短圓弧上擺盪比在長圓弧上來得快。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他在鐘擺的懸吊點裝了兩片彎曲的「擺線頰板」。擺線頰板在擺繩擺盪時會恰當地擋住部分擺繩,讓擺繩的有效長度隨著擺幅變大而縮短,使得鐘擺移動的軌跡是一條擺線而非圓弧。這麼一來,理論上每一次鐘擺的擺盪時間都會一樣,不會因為擺幅大小而有所改變。在惠更斯的鐘裡,由重力帶動的鐘擺取代了純粹由機械帶動的水平橫桿振盪器;此外,以鐘擺的節奏來調校立軸擒縱器的作用與齒輪的轉動,也使鐘面指針的顯示更加可靠準確。





早期時鐘機械原理的發展<4>螺形平衡彈簧

圖片參考:http://www.sciam.com.tw/read/images/200211093-1.jpg
1675年,惠更斯發明了螺形平衡彈簧。它就像擺鐘裡控制鐘擺擺盪的重力,負責在可攜式計時器裡調整平衡齒輪的旋轉振盪。所謂平衡齒輪是一個圓形的轉子,不斷地來回旋轉振盪。右圖是一個現代的螺形平衡彈簧,以可調整的螺絲來微調。





早期時鐘機械原理的發展<5>錨形擒縱器

圖片參考:http://www.sciam.com.tw/read/images/200211093-2.jpg
1670年左右由英國人發明的錨形擒縱器,是一種貌似船錨的槓桿裝置。鐘擺擺動時會帶動這個錨桿,卡住又鬆脫擒縱輪上的鋸齒,以此控制擒縱輪不可逆轉地一次次前進固定的時段。與早期擺鐘所使用的立軸擒縱器不同的是,錨形擒縱器可以讓鐘擺只擺盪很小的幅度,於是就沒有必要讓鐘擺保持在擺線上運行。另外,這項發明也讓細長的秒擺實際可行,因而產生一種嶄新直立在地板的鐘殼設計,也就是後來所謂的爺爺鐘。



收錄日期: 2021-04-29 19:04: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3000051KK016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