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雜誌*

2007-03-23 5:39 am
1)我想問邊度有最多ge台灣雜誌買??我想買番之前個d(play.colour同fans)
2)城邦係邊??點樣去??
如果我想買番之前ge雜誌,點樣買??
3)邊度有比較多台版書同簡體書??

回答 (3)

2007-03-23 5:59 pm
✔ 最佳答案
1)我想問邊度有最多ge台灣雜誌買??我想買番之前個d(play.colour同fans)
可以去開益書店搵搵,我個個星期都會去一次..佢有好多過期既Color, Play, J-star賣..不過佢d貨唔定....唔一定有你想買個期架....如果怕去到無既...打電話去門市問問就安全d^^

銅鑼灣店
地址:銅鑼灣駱克道520號一樓
電話:2836-6387
MTR:銅鑼灣站D1出口

旺角店
地址:旺角西洋菜街61號一樓(附近有美心MX)
你又或者可以去城邦試訂,打電話到門市便可,無須付訂金。


2)城邦係邊??點樣去??
電話號碼:2877 8606 或 傳真至 :2578 9337
門市地址:灣仔軒尼詩道235號 (灣仔地鐵站A2出口轉左,直行大約5-10鐘)
營業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9時正 ( 星期一至日 )

如果我想買番之前ge雜誌,點樣買??
可以去城邦試訂,打電話到門市便可,無須付訂金。

3)邊度有比較多台版書同簡體書??
台版書就去開益書店吧,兩間分店都有賣台版書,但台灣d書局咁大...佢都唔會有齊,但一d hit既都會有...如當紅偶像劇既各系列都多數會有...但佢唔一定長期有貨...有d書我呢個星期見到有得賣...但可能下個星期去就見唔到有得賣囉....所以安全既..可以問下書局d職員...睇下佢地根本有冇入到你想買個本書.....
而且在開益買台版書,一定平過商務、三聯添:P
而簡體字書,在旺角有好多簡體字上樓店,如尚書堂....但我本身去開綠野仙蹤喇...佢細細間,不過都有好多書賣,我之前見到有內地版飛輪海寫真賣添....
綠野仙蹤書店
營業時間:11am - 11pm
旺角西洋菜街60號2/F B
漢榮書局斜對面
電話:2332 9285
http://www.greenread ings.com/about/
參考: 我自己成日去書局架
2008-07-09 10:54 pm
香港買台灣雜誌不太方便

其實可以直接找台灣代購買

應該會比較便宜 因為香港書很貴

台灣出版業發達 成本低 所以價格也比較便宜

最簡單的方式是找台灣的代購

我是找一家 [Shopping Go Go 陪你買個夠]代購幫我買的

站長是香港人 價格不貴 人又超好

超級有交帶 細心 有責任心的極好代購

www.shopping-go-go.com

有網路真好 ㄏㄏ
2007-03-23 5:46 am
波姆(以下簡稱波):在日本,您設計了京都附近信樂山脈的美秀博物館(MIHO),這個作品在這美麗山谷的脊梁上建,以您這樣一位對自然極為敏感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案子。

貝聿銘(以下簡稱貝):幸好自然公園法的限制幫了我們的忙,他們只允許我們對外暴露部分建築,並限制了高度。這些限制其實幫了我們,由於必須在環境的限制條件下做設計,我們的設計因此與周圍的環境更加協調。

波:您能否解釋一下您協調建築與自然的過程?

貝: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建築物的大部分必須是地下的。問題是如何在面積有限和地形制約的情況下建造大面積的地下建築。有兩個辦法:第一個是往下挖,將建築物建於其中,但這種做法既貴又慢,而且我們還要面對地震問題。最後的解決辦法主要是營造人提出的,即挖土並將建築物建於其中,再將土蓋上。當時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縣政府提出申請,縣政府的回答是:“你們可以這么做,但必須將同樣的樹木種上。”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因此,建築物與自然更有效地融合了。

波:建築與自然之間的共同點是否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貝:其實,二者是分不開的。雖然我不敢說這也適用於羅馬或是巴黎,因為他們有太多人造的建築物,就連巴黎的塞納河也是人造的,天然的水流經過此處,人為的鑿引塑造了它。看看17世紀法國傑出的園林設計大師勒·挪特的作品,就是將自然改造成了建築。我想不出有更好的例子,來比較東西方看待建築與自然相互關係的差別,在我設計美秀博物館時,對這種關係考慮很多。我樂於面對這樣的挑戰。

波:除了考慮自然環境外,您的設計也與當地文化相呼應,例如玻璃結構,特別是屋頂部分,有些地方使我們聯想到了日本的傳統建築。

貝:這次,我主要設計靈感其實是取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農舍。如我先前說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建築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其次是如何將現代與傳統相融合。雖然這一建築建於現代,但我有責任尊重千百年發展而來的傳統。而事實上,這兩者也是相關的。

波:面對這些挑戰,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現代建築在日本究竟該是何種模樣?

貝:我個人認為,現代日本建築必須源於他們自己的歷史根源,就好比是一棵樹,必須起源於土壤之中。互傳花粉需要時間,直到被本土環境所接受。

波:參觀者要進入博物館的所在地,必須透過一個狹窄的山谷,人們必須攀登,甚至需要特殊的攀登器材。您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貝:這個處所就好比是大自然環境的處女島,所在之處又高居山脊,三面沿著陡峭的山坡伸向道路,在不破壞自然的情況下是很難到達這裏的。幸運的是我們的業主正好在東面的山坡上擁有一塊地,原是作停車用的,我當時想,為什么不從山坡的另一邊開個山洞,在山谷中造一座橋,由橋將遊人引入博物館,從而避免了沿山路進入勢必影響自然的做法?這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筆下進“桃花源”、別有洞天的故事,為我設計山洞和過橋帶來了靈感。

波:起初這只是一座小樂園,後來卻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工程。

貝:是的。起初只是一座小博物館,主要用以陳列小山女士的收藏,包括茶道器具和一些中國名畫。從那以後,秀名會的收藏增加了絲綢之路的藝術品,它們從日本經中國到地中海,這些收藏品是過去十年內增加的。在設計這個建築的過程中,由於藏品不斷增加,我們跟著做了很多調整,還好我們可以往山裏挖,建造地下室。相當部分的設計是即興創作的,正因為如此,我認為最後的效果不錯,那些在日本很難見到的藝術巨作也使遊客不虛此行。

形體與空間是重點

波:在設計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時,您面對了不少中國的傳統因素,例如您在設計之初曾將大廈比喻成向上生長的竹子。

貝:我在香港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風水”。那裏有不少風水師專門負責建築物的選址、方位和造形等等,我對此雖有所知,但沒有太當真,然而中國銀行大廈的設計一出爐,便受到了比盧浮宮更為激烈的抨擊。當然,原因並不相同,他們指責大廈有太多的尖角,認為這些尖角猶如鋒利的刀口,會給周圍建築帶來厄運,還有其他的很多反對意見。還好,我的客戶始終站在我這一邊。

波:回首往事,您如何形容當時的挑戰?

貝:我接受這個專案早在1982年間。那時香港已確定於1997年回歸中國。我從一開始就感覺到我的客戶,香港中國銀行的代表,已意識到這一建築的重要象徵意義。坦率地說,我的最大挑戰在於設計。幾年前,中國銀行的鄰居匯豐銀行請英國建築師諾爾曼·福斯特設計了他們新的總部大廈,並深受讚賞。現在想來仍有些尷尬,但我承認,當時雖然各方麵條件有限,地塊也不太理想,我仍然覺得有義務要做得比匯豐的總部大廈更好。

波:那個地塊實在是既小又很難做文章。

貝:不過這個地塊也有一個優點:由於所處位置正好在機場飛行航道之外,新建築不像所有機場以北建築那樣受到高度限制。建築有一定高度後我們就能俯瞰香港的其他建築、維多利亞港和九龍的景色。下一步的挑戰是,設計怎么樣的高廈?如何將結構透過設計加以表達?還有,在香港設計高樓大廈,建築師需要考慮比紐約強兩倍、比洛杉磯強三倍的風力。

波:這意味著結構非常重要,要顯得很堅固,但又不能過於堅固。堅固性也是個難題,過於堅固的建築反而易於斷裂,竹子就是個好例子。在您設計70層高的大廈時,有沒有考慮到竹子的結構原理?

貝:當然,但對我來說竹子的運用只是暗喻,我的工程師萊斯立·羅伯森想的不是竹子,他考慮的是建築的整體應該透過立體結構相連,所有的垂直承重力由位於建築底座上四個角的柱子承擔,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這種創新的結構將鋼材的使用量降低到了香港同種建築的一半。

波:您的設計是以什么為界限的?結構和幾何的靈巧運用應該到什么時候停止?似乎存在著某種界限。
參考: y


收錄日期: 2021-04-30 10:32: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2000051KK042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