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有什麼傳說~10分

2007-03-23 1:07 am
中團新年有什麼傳說
和跟新年的習俗有什麼關係

回答 (2)

2007-03-29 4:03 am
✔ 最佳答案
年獸的傳說
中國民間在除夕夜有守歲的習慣,而且從吃年夜飯開始,要慢慢地吃,有的甚至要吃到深夜才結束。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在南北朝時,中國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至於為什?要守歲呢?中國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話說遠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野獸,藏匿在深山中,人們叫牠作「年獸」。「年獸」的樣子非常可怕,個性兇殘,什麼動物都吃,讓人談「年獸」色變。
後來,人們掌握了「年獸」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會跑下山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人,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便返回山林。推算出「年獸」出現的週期,人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
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整理環境清潔,做好晚飯,再把家禽家畜全部關好,然後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帶有面臨平安與否的關鍵意味,所以一定準備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先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兼壯膽。
由於「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祖宗的護佑,要彼此祝賀沒有被「年獸」吃掉,拜訪親友拱手道喜,人們見面互相作揖,祝賀道喜。

中 國 農 曆 新 年 有 什 麼 特 色 食 品 ?

年夜飯 – 除夕晚上,中國人會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 。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 ,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 , 在人際關係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圓的年夜飯尤為重要 。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 ,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肴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壽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 (「 雞 」與「 家 」 諧音) ;吃「 蚶 」與「 胖 」諧音 ,取其發福之意 ;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 三元及第」之意 (即狀元 、會元、解元) 。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

餃子 –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 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裏。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年糕 –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麵和黍子黏麵做成黏糕(也叫年糕) ,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中 國 農 曆 新 年 有 什 麼 習 俗 ?

迎 春 接 福 話 新 年 ─ ─ 從 年 廿 八 說 起︰


年 廿 八
年 廿 九
年 三 十
年 初 一
年 初 二
年 初 三
年 初 四
年 初 五
年 初 六
年 初 七

年 廿 八 : 洗 邋 遢
年 廿 八 , 洗 邋 遢 , 是 時 候 大 掃 除 兼 洗 白 白 , 以 煥 然 一 新 姿 態 迎 接 新 一 年 。 傳 說 春 節 前 洗 澡 理 髮 , 有 消 災 去 病 之 效 。 因 此 各 家 各 戶 認 真 地 清 掃 , 做 到 窗 明 几 淨 , 不 見 灰 塵 。

年 廿 九
大 年 夜 的 前 夕 , 是 一 年 最 繁 忙 的 一 天 。 首 先 , 在 大 門 門 柱 貼 上 春 聯 , 接  是 門 屝 、 廳 堂 及 大 缸 。 年  也 是 點 綴 家 居 的 好 材 料 。 中 國 人 一 向 把 紅 包 視 為 吉 祥 的 象 徵 , 所 以 愛 用 紅 色 製 成 各 種 點 綴 品 , 像 聯 、 畫 、 燈 、 彩 花 等 等 , 幾 乎 朱 紅 一 色 。

年 三 十 : 除 夕 夜 除 夕 夜 , 俗 稱 " 年 三 十 " 。 當 日 房 間 打 掃 得 乾 乾 淨 淨 。 春 聯 、 年  、 門 神 張 貼 整 齊 , 家 家 要 蒸 年 糕 , 男 女 老 少 換 上 新 衣 。 除 夕 之 夜 , 家 人 團 聚 、 祭 祖 、 吃 團 年 飯 、 全 家 包 餃 子 、 做 年 飯 、 玩 牌 , 通 宵 不 睡 , 祈 求 一 年 平 安 。

大 年 初 一 : 元 旦 日
正 月 初 一 俗 稱 「 過 年 」 , 守 歲 的 人 盼 望 子 時 ( 十 二 點 ) 來 臨 , 宣 布 新 一 年 的 開 始 。 這 時 候 鞭 炮 齊 鳴 , 非 常 熱 鬧 。 全 家 都 會 早 起 , 一 家 大 小 穿 上 新 衣 到 親 友 家 中 拜 年 。 拜 年 時 要 拱 手 作 揖 , 互 贈 紅 封 包 , 說 吉 利 話 , 例 如 " 恭 喜 發 財 " 、 " 增 福 增 壽 " 等 字 句 。 按 照 傳 說 習 俗 , 大 年 初 一 忌 掃 地 、 忌 往 外 潑 水 , 取 其 財 運 不 隨 水 流 逝 的 兆 頭 。 還 有 , 這 天 要 把 剪 刀 藏 起 。 故 一 切 餚 饌 原 料 , 必 須 預 先 準 備 。 理 由 是 菜 刀 、 剪 子 屬 於 凶 器 , 春 節 動 之 並 不 吉 利 。

大 年 初 二 : 迎 婿 日
初 二 , 出 嫁 女 兒 要 歸 宁 省 親 , 夫 婿 亦 要 同 行 , 所 以 俗 稱 「 迎 婿 日 」 。 歸 宁 時 隨 帶 禮 品 , 名 為 「 帶 手 」 或 「 伴 手 」 。

大 年 初 三 :「 赤 狗 日 」
年 初 三 又 稱 「 赤 狗 日 」 , 是 一 個 不 吉 利 的 日 子 , 赤 狗 是 熛 怒 之 神 , 遇 之 則 有 凶 事 。 所 以 香 港 老 一 輩 的 居 民 , 在 這 天 足 不 出 戶 , 留 在 家 中 , 以 免 遇 上 凶 煞 。

大 年 初 四 :接 神
家 中 的 神 靈 , 自 臘 月 二 十 四 日 上 天 述 職 , 到 年 初 四 便 返 回 各 家 各 戶 。 過 午 以 後 , 接 神 儀 式 開 始 : 上 供 牲 醴 , 並 燒 紙 錢 、 神 馬 , 燃 放 爆 竹 , 讓 諸 神 歸 位 。

大 年 初 五 : 開 祭 財 神
元 旦 的 熱 鬧 氣 氛 到 此 為 止 。 神 前 的 所 有 貢 品 可 以 移 開 。 但 柑 桔 塔 , 要 等 到 元 宵 佳 節 才 拆 下 。 屋 內 積 存 垃 圾 , 今 天 可 以 清 除 。 這 樣 , 原 來 生 活 步 伐 回 復 過 來 。 大 年 初 五 亦 是 祭 財 神 日 子 , 各 行 業 都 準 備 五 牲 , 祈 求 財 神 爺 賜 福 。

大 年 初 六 : 啟 市
踏 入 大 年 初 六 , 一 切 回 復 正 常 , 店 舖 開 業 , 照 常 工 作 。 開 門 之 前 , 每 每 燃 放 鞭 炮 , 其 數 量 之 多 , 持 續 時 間 之 久 , 不 亞 於 除 夕 境 況 。 居 民 亦 會 在 當 日 接 姑 奶 奶 回 娘 家 過 年 , 當 日 即 返 。

大 年 初 七 人 日 節
顧 名 思 義 , 人 日 即 人 的 生 日 。 這 不 是 某 人 生 日 , 而 是 全 人 類 生 辰 。 至 於 節 日 起 源 , 根 據 《 占 書 》 記 載 , 指 出 由 初 一 開 始 , 上 天 創 造 萬 物 的 次 序 是 「 一 雞 二 狗 、 三 豬 四 羊 、 五 牛 六 馬 、 七 人 八 穀 」 。 所 以 初 七 便 是 人 日 。 在 人 日 , 香 港 市 民 喜 歡 吃 及 第 粥 。 所 謂 及 第 , 是 希 望 在 科 考 場 高 中 狀 元 。 人 吃 及 第 是 取 其 好 意 頭 的 意 思 。
2007-03-23 1:11 am
傳說
主條目:年獸

相傳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與一個叫做「年」的怪獸有關。
春聯也稱門對、春貼、揮春,是對聯的一種。在華人社會裡,每逢春節人們都會把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清代梁章矩編寫了春聯專著《檻聯叢話》,顯示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和一個福字。

鞭炮又稱鞭爆、爆竹、炮仗等,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鞭炮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而在現代,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鞭炮,特別是在春節期間,鞭炮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編輯] 歷來名稱
鞭炮說法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稱謂從「爆竹」、「爆竿」、「炮仗」一直到「鞭炮」,在鞭炮煙花之鄉的湖南省長沙市的瀏陽及其臨近地區,人們仍然將體積大、火藥多和爆炸力強的單個鞭炮稱為「爆竹」。


[編輯] 鞭炮來源
據說鞭炮起源於爆竹。自古以來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很久以前,每年農曆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於是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隨著火藥的發明,火藥爆竹取代了過去的竹節爆竹。


[編輯] 現在處境
大約在20世紀末,中國曾經有過命令禁止在城市燃放爆竹,但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施行,近年來採有條件的允許燃放煙花爆竹,香港則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每逢傳統節慶,特別是春節期間,新界尤其是鄉郊地區依然有不少人燃放。在東南亞華人地區,有部分國家(如馬來西亞)明文禁止煙花爆竹,但同樣只是形式。爆竹現在依然是華人地區過年時常見的東西


收錄日期: 2021-04-24 08:20: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2000051KK022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